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大班额下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6 15:19: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已变为一个热点课题。我们知道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如何实施,而课程如何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非常重要。乡村学校因人口外流逐渐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而城镇学校又因校舍不足、师资不足等原因而不断形成了大班额、超大班额的现状。这样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又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逐渐产生两极分化。基于此,本文对大班额下的高效数学课堂构建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大班额;高效课堂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之出现的是城镇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不同步,加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择校热、上学难等问题的出现。城镇学校因校舍不足、师资不足等原因而不断地形成大班额、超大班额的现状。尤其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每班人数都是70人左右的超大班额。这样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又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逐渐产生两极分化。大班额是教学实施过程的一大难题。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其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于这些不可控因素,我们还得想方设法掌控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以课例研修为契机,积极探索出一种符合实际的、高效的教学方式。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课前充分有效的预习

对于大班额课堂中学生分化明显、学生间的差异极大,这样教师要想设计一节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口味的课堂,这种要求几乎是很难实现的,那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是极高的。要想解决这一现象,强化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预习能使学生初步明确本课的基本内容,明确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哪些知识时容易理解的,哪些又是理解不了、不明白的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目的性更明确,更有助于内化与吸收。那么,课前预习不能是走马观花般地看看教材,而是要求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是为了设计难易度恰当的问题,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认真,漫不经心,而太难,会打击学习的信心。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备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人人都有需求,作为学生也一样,渴望理解和尊重,只有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期望获得了满足,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才会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制定相应措施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如列出学习提纲、设置预习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思考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二、高效课堂的基石——课堂上有效问题的设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特点的地方,还要依照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行思考和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认知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进步。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表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每个学生动手作一个圆锥体;详细记录制作的流程;对应写好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实上,学生首次制作圆锥体,一般都是先做圆锥的底面再做侧面,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圆锥的侧面是空的,一旦受力就容易变样。因此在多次试验过程中个别学生就会换一种方法——先做侧面再做圆锥的底面,而这无意中触摸到这样一个事实: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应该说这一事实是课堂的课眼,是圆锥表面积教学的关键点。某种程度上抓住了这一事实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中全范围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一言堂”或“散养”的教学形式。因为“一言堂”会导致课堂昏昏沉沉,使得学生摸不清所学重点,浪费大量教学时间,或者就是课堂乱糟糟、秩序都难以维持、学生间要么偏离主题,要么争论不休,不冷静思考只顾斗嘴皮的现象,无论哪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在驾驭课堂活动时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掌握一定教学机智的能力,并且有驾驭调控课堂、及时做出分析判断发挥教师的素养和能力。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新能力,实现预定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开发课内外的相关知识,从而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教学情节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同时,教师在预设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情感的学习盛宴。只有设计出合理的能萌发思考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将思考有序表达出来,继而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补充修正,直至师生一致认同为止。这样在主动思考、被尊重、被修改补充、被认同中,必将牢牢地印在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有效甚或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高效课堂的推手—小组成员的科学合作功能

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想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心都在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学生不听讲,也不思考的现象,他们只是身在教室,心在别处。对于这些学生的存在,上课是对他们身心的折磨。他们既没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知识渗透。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小组科学合作参与。

常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有学生临时就座位组合式、学优良中差组合式。这两种组合方式其实都有相应的弊端,临时就座位组合式这种临时拼凑,没有相应的合作分工或分工不明、组员的组成不稳定等原因可能造成大多数小组在合作学习中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学优良中差组合式由于组类成员间的异化程度太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互补性、自主性、灵活性兼顾的原则,重在任务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秩序良好,以及学生间要有良好的倾听与交流的习惯,这是需要扎实训练和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一旦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必是推进高效课堂的有力推手。

\

 
怎样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价值呢?在小组交流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在设置的时间范围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另一方面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探讨活动,那么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此外,这样做可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性,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地创新,实现高效课堂。

五、高效课堂的实效——课后作业设计的科学实效性

常规的作业设计与评价,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为作业单调、枯燥、乏味,多数学生对作业存有任务的态度,当作业为负担,甚至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故而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分层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优等生吃精、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饱”,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我对作业分层设计的想法。第一,作业量的分层设计。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注重完成质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设计,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第二,作业难易度的设计。教师要为学生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如一星为基础题,二星为提高题,三星为创新题。要求一般学生完成基础题,适当完成提高题;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完成提高题,努力完成创新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完成作业时间的分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完成作业时间上要分层明确,要有效保障后进生能够消化问题,同时要求优等生天天交作业,对后进生可以相对宽松点。这样既可以有效保证后进生能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又能有效强化优等生的学习意识。这样就要求教师重点着眼在如何设计作业的难易度。办法有:精心设计作业注意难易层次;精心选择习题,注意举一反三;有作必批,有错必改,注意习惯养成和方法指导;大胆舍弃,简化答案,注意趣味性和一题多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从教者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它将在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下做到有效驾驭。在大班额背景下,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自身的角色转变开始,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掌握好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对他们进行分层引导梳理,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让他们树立合作交流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洪军.浅谈大班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
[2]马雪.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6).
[3]罗伟.大班额教学如何面向全体[J].今日教育,2005(12).
[4]沈怡蓉.新课程下大班额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7).
[5]闫江涛.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0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