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如果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到“新媒体”的源头活水中,“新媒体”既能帮我们挖掘教材深层次的数学内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新媒体”灵动鲜活的视听画面能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创建灵动课堂;“新媒体”中的任意拖动、擦除蒙层、聚光灯、放大镜、思维导图、课堂活动、动画等功能注入课堂,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媒体”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它的“活泼”与数学学科的严谨有着互补的作用,在学生思维的开拓方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数学素养;灵动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普遍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强、内容丰富多彩、信息获取快捷便利、传输成本低廉、交互性强等多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合理。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实现师生共创灵动课堂,使整体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总之,“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强大的存储量为小学数学教学创造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引“新媒体”之水,挖掘数学内涵
苏步青告诫我们要“做到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数学的内涵常常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内涵,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二次创造、再次建构。“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充分地对教学内容中的数学内涵形象化、趣味化。并以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作为辅助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效融合,进行二次创造,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有序思考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教师可运用“新媒体”对本节课的符号思想、分类思想和乘法原理进行渗透。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正确表达,由数学的知识得到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得到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思维中得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借助“新媒体”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化无形为有形,从而填补数学学科的不足,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引“新媒体”之水,构建灵动课堂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得会是关键。但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使数学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困难境地。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并使课堂不失趣味性和活力成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新媒体”则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把钥匙。“新媒体”以其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数学课堂普遍乏味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活跃、热爱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力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观察、演变、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数学图形,最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中深入理解概念,从而对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体验,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新课堂环节,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理解轴对称图形,感受其特征;在创一创中不断深化体验,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当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此外,借助多媒体灵动鲜活的视听画面,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且突出重点,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观察对比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灵动鲜活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三、引“新媒体”之水,将数学课堂生活化
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课堂就会丰富多彩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认知水平,在导入新课时利用电子白板直接进行触屏操作,将声、形、情、境熔于一炉。针对教学内容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二次探究,来把握数学理论。比如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中,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展示生活中的脸谱、剪纸、国旗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可以更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并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数学运算和解题过程的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四、引“新媒体”之水,激发学习兴趣
以电子白板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及对课堂和教学内容的二次创作,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传统的数学课堂一改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新模式。在电子白板强大功能的辅助下,对课堂气氛的活跃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发现知识的自发性、探索知识的自觉性、掌握知识的自主性。
(一)借助新媒体的各种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上好一节数学课,犹如烹调一桌美味佳肴,如何让数学课堂也“色、香、味”俱全呢?“希沃”电子白板中的任意拖动、擦除蒙层、聚光灯、放大镜、思维导图、课堂活动等功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搭配”一课时,可利用蒙层功能事先隐藏某个学生的家庭图片,并在上课时用橡皮功能一点点擦除。当露出该生的衣柜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该生衣柜的凌乱不堪,并请同学帮助其进行搭配,以此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另外,在课堂中利用图片拖动和克隆的功能,可以将学生搭配的每套衣服呈现出来进行讨论。这样打破常规、充满趣味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动手欲望,更激发了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又能在游戏中渗透教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良好的铺垫。小学生好动,教师可借助“希沃”电子白板中的互动游戏让他们动起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课堂活动”功能,设计趣味判断的小游戏。通过设计虚拟的游戏场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配上有趣、生动的音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引“新媒体”之水,拓展创新思维
“新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它的“活泼”与数学学科的严谨有着互补,它在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潜力的挖掘与开发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新媒体强大的资源库可以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需求。数学知识是严密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探索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在掌握知识来龙去脉的同时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开放的新媒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新媒体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借助媒体查找自己需要的数学信息,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见解。例如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新媒体查找所需资料,并通过合作交流、对比验证等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网络。在学习知识、锻炼自学能力、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同时,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单纯的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注重视听思结合、手眼脑并用。另外,再加上新媒体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和形象生动的操作演示,吸引学生结合自身的动手操作轻松学习和理解知识,运用媒体拓宽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
(二)丰富的媒体库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媒体资源中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学生对各种数学信息的需求都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新媒体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随时都能够查找到需要的信息。在媒体环境下,学生往往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将“新媒体”的源头活水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小学数学课堂就会灵动鲜活起来。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和谐环境,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人机交互、生生互动的表现机会。数学学习活动要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将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实,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之舟在“新媒体”的源头活水中徜徉。
参考文献:
[1]王华.新媒体渗透教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z2).
[2]章辉.新媒体和新技术下的数学课堂[J].科普童话,2018(11).
[3]杜娟,钱守旺等.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