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4 14:12: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奠定学生理科基础的重要课程,因此,高中化学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高中化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容易混淆,这也使得很多高中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其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高中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在高中理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对于学生化学思维和科学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较多,并且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具有较强抽象性、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如果学生一直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将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清楚,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同时还会严重打击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高中化学知识点,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校理科高中生进行调查后得出,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主要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都与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一)书写离子方程式

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很多高中生在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离子反应的判断。很多高中生由于无法判断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导致他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经常会出错。再加上部分学生没有熟练地掌握离子符合的使用规则以及化学式,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无从下手。

第二,要确保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正确性。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考虑化学反应类型、电子数量等因素,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将各个知识点搞混淆。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当中,学生就非常容易将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和还原剂的电子总数要相等的概念搞混淆。

(二)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在高中化学中对于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中非常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思维能力。首先,化学元素分为最高价、中间价和最低价这三个价态,并且每个价态所对应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这也加大了学生对该知识点学习的难度。其次,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进行判断。这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判断,但是对于没有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而言,对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进行判断时就非常容易混淆。再次,化学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该原电子的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很多学生经常会弄混这一基本化学概念。

二、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分析

(一)学习方法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帮助学生理清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对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并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以此来辨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按照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易混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同一化学问题向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该化学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清楚地掌握该知识点。另外,教师可以使用“追问”的方式,设置引导式问题,帮助学生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错误回答,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追问”,以此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例如,在对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这一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对该知识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误区,难以区分这两个化学反应。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相应的知识点后,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追问”,如:“在对这两个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进行验证时,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现象呢?”当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后,就能够正确区别这两个化学反应。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对该知识点进行验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化学实验,然后让学生观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这两个化学反应之间的区别,从而更加直观地区分并记忆这两个易混化学知识点。

(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高中化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并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也使得学生经常会搞混某些相似的化学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法正是这样一种很好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将其运用到高中化学学习中,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在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个易混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归纳总结法,理清易混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离子反应必须要与客观事实相符;②离子符号和化学式的使用必须要正确合理;③在书写化学方式时,=、↑、↓、→等符号的使用必须要符合实际;④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电荷数和原子数必须要守恒;⑤分清化学反应类型,并注意过量、少量等问题;⑥书写完离子化学方程式后,要对其进行检查,以免因粗心犯错。

又如,在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易混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以元素的化合价作为判断依据;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时,其氧化性越强,当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时,其还原性越强;

③以反应的难易程度为判断依据,化学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该原电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在反应中,得电子能力越强,那么该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那么该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三)利用分析法,区分易混知识点

在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法来进行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易混知识点。

例如,高中化学中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这三个概念就非常相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这三个概念搞混淆。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区分记忆。在该表格中,学生可以将这三个概念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具体实例列入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三个化学概念的区别。

\

 
(四)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基于发散性思维构建有效图形的思维工具。在思维导图中注重将文字和图形进行结合,以此来将各级主题及其相关的层级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思维模式将人类大脑中发散性思维处理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人类会在大脑中对类似的符号或形象产生映射,从而促使人们联想到和思维导图相关的内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区分各种易混知识点,构建起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对铁元素和铁离子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以往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化学性质时,都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解和实验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一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化学实验,但是,如果让学生对铁元素和铁离子之间具体的关系进行学习,他们还是会感到非常吃力。如果这时教师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就可以将铁元素和铁离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内容繁多且复杂,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容易让他们产生放弃化学学习的想法。实际上,高中化学中易混淆的知识点都与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有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将学习方法具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归纳总结法、对比法等帮助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顺利攻克化学学习的难关,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11).
[2]易波.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7(3).
[3]田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9).
[4]樊云峰.高中化学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的思考和尝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