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情绪低落,但是内心却又追求完美,有着得到别人承认的强烈愿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问题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若想让每位学困生摒弃悲观情绪,振作起来拿出行动,学有所获,必须积极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情感教育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其中一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继续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慢,反应迟钝,考试经常出现“挂科”的现象,不能够赶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摆脱这一现象,使其跟上大部分学生的进度呢?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有研究指出,智力正常的学生出现数学学习较困难的情况,主要原因会有以下几点:低年级没有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没有跟上教学的节奏;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遇到问题时也不主动寻求帮助;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缺课、误课导致赶不上进度,没有及时进行补救;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的外部因素,如家庭不和睦、经济条件差等导致学习成绩差。为了转变学困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贯穿情感教育。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的一些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在了解、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以及信任,在生活方面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以及思想品德建设上也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导致他们的情感不能够表达,因此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以及爱护;他们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需要教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只要学生能够和教师成为朋友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在课后是学生们的朋友,并且在面对学困生时多表现出情感方面的关注,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关心他们小小的进步,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经过实践得出,教师用和蔼可亲态度对待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情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也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为了能进一步地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让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填补他们知识上的空缺,以及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科学地整理教材内容,优化练习方法,逐步消除学困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纠正他们所犯的一些错误。只要我们长期不断地坚持下去,就能明显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在课堂上,教师可在讲解新的知识点前,尽可能地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认为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动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困生主动接受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如回答问题和台上演讲的机会。只要他们主动举手示意,教师就应该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教师对待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课堂上,为了给学困生创造更多机会,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口头表扬;如果回答不正确,就需要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解题路径。另外,在课堂外,教师应该从情感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生活情况,通过细心指导,关注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及时肯定他们,促进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布置课堂作业的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单独布置,并且当面批改进行指导,对于他们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当面进行表扬以及鼓励,并在作业本上写上有进步等评语。
(三)教学内容降低迁移坡度,让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学困生在数学成绩上可能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他们对一些简单基础的运算以及概率还是掌握的。针对这一特点,在讲解比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性能力强的习题时,教师要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式,分步骤进行完成,把综合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从基础且简单的着手,把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可以掌握的知识,这样一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新的课程上,把新的知识点引入练习当中,通过新旧知识点的串联,复习了原有的知识内容,也和新的知识产生了一定的联系,为学困生学习新的知识带来了良好的启发。
(四)沟通情感,恢复信心
在平时生活当中,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尽量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以诚相待。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学困生更是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做到了解每一位学困生。如果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学困生就像小树苗十分脆弱,需要园丁精心浇水,精心施肥。其实有很多学困生,他们并不是不聪明,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应帮助学困生找出他们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额外的辅导,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在作业上发现他们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应当写上表扬的评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学习中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朝气。
(五)愉快教学,激发兴趣
在备课时,教师要做到自己教的内容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相一致,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这样教师也会教得愉悦。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古板生硬,学起来更是感觉到枯燥无味。基于此,教师应当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把生活的问题带入到数学中来,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如何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有知名学者提出,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生活环境下,人的大脑皮层会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十分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使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数学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困生听懂这节课。备课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布置作业时要向育人方向去发展。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不断积累授课经验,讲解例题尽量联系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二、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数学时都比较被动,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学习方法也只会死记硬背,不愿意进行思考,一遇到问题就抓耳挠腮,也不愿意向教师提问。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随时指出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一些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且他们在时间的花费上并不比其他优等生时间少,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生硬不会对学习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根据自己数学认知能力进行充分的优化。
我国知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在面对学困生时,必须多加弥补学习知识中的漏洞,让他们学会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尽量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多运用多重方法来指导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严格要求,还需要细心呵护。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学困生学习意志不够坚定,生活作风懒惰,上课爱迟到,不上自习课,甚至发展到逃学现象;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或者演变成抄袭。
三、化难为易,不懈进取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主要内容。怎样学好应用题这一知识点是学困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学好应用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应用题教学活动中。在面对应用题出现的追及和相遇问题时,教师应该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讲解说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中的代入感,教师可以把题目中的问题改成实际问题。例如,县城到某市距离全长15千米,从县城步行到某市,小明比小红每小时多l千米,结果比小红早到半小时,求小明和小红二人的速度。这样的实例贴近实际生活,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是孤立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在速度、时间、路程最基本问题中得到启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县城到某市是每位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行程问题,几乎人人都可以动脑思考这个问题,还联想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总之,教师应当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尊重以及信任,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学困生也要对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和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定会产生情感之间的羁绊,正如《学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一样。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导之有方,学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列丰.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技投资,2017(28).
[2]洪长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情感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7).
[3]张列丰.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技投资,2017(28).
[4]王金华.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J].甘肃教育,200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