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4 09:49: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逐渐开始接触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多半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并且阅读量不足。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的写作指导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高年级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阶段,写作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难度也有所增加。如何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因为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不足、写作技巧匮乏等问题头疼,但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些问题得到了缓解。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探索,就以下几方面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展开论述。

一、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基于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写作能力的夯实,进而在作文写作的道路上能够真正有所获益,这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作文写作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着手帮助学生实现观察能力的提高,原因在于,唯有当学生真正具备并掌握了这一能力之后,其方才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实现对自己周遭事物的认真观察,从而丰富自身作文写作的素材,那种在小学生作文写作当中出现的假大空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变。

依托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不但可以使学生实现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同时亦能够让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事物表象背后所蕴藏的道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让自己所创作的作文习作不再是平铺直叙式的,而是能够具备一定的深度。从写作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写作课堂之中采取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面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出示几幅图片,并要求学生对教师所出示的图片中进行细致全面地观察,避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面向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将自己在观察事物过程当中的所思所想表述出来。

\

 
例如,我在组织班级学生就“我的爸爸”这一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时,为了确保学生的作文质量可以有所提高,在本节课之前,便事先为班级学生布置了对爸爸一天当中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的课前任务,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必须将观察到的事件加以记录,以此作为作文写作的重要素材,并且在记录素材的同时,应当展开思考,思考自己的爸爸会做出此种行为的原因。当班级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认真完成课前任务之后,其所创作的作文习作在字里行间当中充满了真情实感。

二、为学生剖析写作方法,点拨写作思路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写作,他们缺乏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没有写作思路。为此,教师应该关注写作方法和剖析和写作思路的点拨。可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计划,每节课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写作方法,或者开设写作专题课,就写作中的一些技巧进行专题讲授。比如,一部分学生每次写作文都会被如何开头难住。那么教师便可以教授如何写开头的方法。可以以名言名句开头,也可以以天气作为文章的开头,或者以某人的一句话来开头,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又如,小学生通常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少关注表现手法。那么教师可以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描述不同作文命题采取的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一件后悔的事》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对事件进行表述,引导学生仿照范文的表现手法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写作思路也非常关键,它是写作的框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写作思路,写出来的文章像是东拼西凑、毫无主题、杂乱无章。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点拨写作思路。可以在写作课上统一讲授,也可以单独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来进行点拨。在写作思路点拨中,我认为思维导图法非常实用。以题目为中心词,要求学生将中心词进行联想,生发出更多的词语、句子和事件。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逐渐丰富了写作素材,写作思路也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会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写作中会进行文章结构的规划,对不同命题的作文也会利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写作技巧,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开阔眼界。因此,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优化写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阅读。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多一些耐心。比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写作训练,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比如,课文的阅读中,针对课文某些运用比较好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借鉴,仿写等。对于开放式结尾的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续写结尾。在仿写和续写的过程中,学生借鉴了阅读中学会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训练,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作文是由一个个字、一个个词、一句句话构成的,因此遣词造句是作文的关键,是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用词准确、选取材料丰富、造句、加修饰语等方面的训练。

第一,要求学生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小学生中高年级会接触越来越多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熟练、准确的运用,可以使得作文增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情感色彩,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此外,句子的成分要完整,不要有半句话。

第二,选择材料。作文中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对于作文的水平来说是很关键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

第三,多训练学生造句。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因此一句句话就是文章的基础。造句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力和对于句子的把控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得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造句的训练。

第四,加上修饰语,使文章内容更生动。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词汇量小,对于修饰语掌握得并不熟练,所以在写作中通常是平铺直叙。其实,如果适当地加些修饰语,能够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句子加上修饰。比如,有的学生写道:“周末早上,我跟爸爸去钓鱼。”这个句子非常直白,虽然没有语病,却并不出彩。为了使句子更生动、具体,教师点拨学生:什么样的周末,天气怎样,哪个季节?怎样去钓鱼?去哪钓鱼?心情怎样?学生在点拨下,对这个句子进行了修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上,我兴高采烈地跟着爸爸去河边钓鱼。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我们可以在平时多进行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血有肉。

\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关注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使学生强化对于字词句的把控,能够使学生语文基础更扎实的同时,写作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五、依托对学生想象力的养成,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充分打开

从小学生所创作的作文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内容干巴巴,让人读起来十分地乏味。究其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实现对学生写作想象力的有效养成,从而导致写作质量不尽如人意。同时,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其能够使用的写作素材较为有限,还有就是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要求其运用语言的方式实现对自己的想法加以表述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实现对学生写作想象力的养成,以便让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过程当中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这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在写作课堂之上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便能够让学生在情境的触动与感染之下,想象力受到激发。我在写作课堂教学当中的做法是: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的小游戏,通过这一游戏活动,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素材储备,并且在参与这一游戏活动的过程当中让其作文写作思路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拓宽。可以说,通过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将会让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其必然能够对作文写作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在此种热情的驱动之下,其将会创作出优秀的作文习作来。

六、结语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作为帮助学生实现写作提高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剖析写作方法,点拨写作思路、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读促写,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依托对学生想象力的养成,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充分地打开这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展开了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促使学生的写作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青品.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92).
[2]朱凤梅.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4).
[3]盖云雷.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应当引入生活元素[J].新课程(小学),2017(10).
[4]王和平.用心观察真情写作——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