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学生集体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较为敏感,同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都为班级内部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形成良好的班貌增加了难度,针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具备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群体的德智体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特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我管理;班规;以人为本
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学高年级正处在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不仅学习能力要增长,一些必备的技能也要同时具备,在历经四年的成长期后,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解决这一矛盾,意味着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据调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高年级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意识增强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拥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重视,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获得了初级的外交能力,获取了一些待人处世的经验,催发了学生自我独立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希冀。学生内心世界丰富,与家长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甚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叛逆行为,例如逃课、不听劝告、擅作主张等。
(二)学习压力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课业压力变得越来越繁重,同时要受到升学等现实压力的困扰,家长过高的期待和过多的关心常常会让学生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但学生欠缺面对压力时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班级日后的管理。
(三)情绪多变
小学高年级学生充满朝气,精力充沛,同时会为各种问题而困扰。如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失败,面对未来的彷徨与无助,这些都导致了他们性格多变,极易烦躁,需要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二、学生集体管理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管理班级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显然应该占有主体位置,教师应在管理过程中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令学生拥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享有尽量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而从当前班级管理成果来看很多地方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班主任不注意创造学习氛围,并且主次颠倒,学生常常被放置到了次要者的角色,不能获取足够的参与感。有些地方唯分数论现象依旧严重,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恶化了师生关系,还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从结果来看不利于班级的日后管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面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对待,给予学生应有的关注,确认其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健康、更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增强集体观念
集体观念可助力团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不仅顾及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又提升了自我管理水平。在培养团体意识时应当经常让同学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借由集体的力量做出个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样的方式不仅更易于被同学们所接受,更能有效地提升集体意识。
(三)自我管理能力与班规班制相结合
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要用班规具体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处细节都做到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可行性的方案。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规上写出自己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等,在班规的引领作用下,学生时时刻刻都可以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别人犯了错误,其他同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便在不知不觉中巧妙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个人或集体都有利于日后的发展。
(四)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营造和睦班风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亦师亦友,教师既能引导学生,又能以平等的姿态让学生接受,教师与学生若能拥有这样和睦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这样不仅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班风也会更加和睦,集体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群体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想有效解决问题,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多组织集体活动,营造学习氛围,而且需要将目的与班规紧密结合。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尽力配合教师的工作,在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和教师相互理解,一定可以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全面化实施。
参考文献:
[1]章燕.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2]杨德红.德育学分制下年级组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