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对教育研习的认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12 11:51: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教育研习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作者认为,教育研习是研究性学习的衍生物,是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存的实践模式,应在制度化和细致化中落实成纸面文字,形成观点表达出来。

关键词:教育研习;认识;反思

教育研习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教育理念的更新,研究型教师成为一种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研究者,应面对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思考,善于总结,转化为经验认识,揭示教学规律,用丰富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目前关于研习众说纷纭,周跃良和杨光伟认为,教育研习是师范生教育科研的起步阶段,是入门练习。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和教育调查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强化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增强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更快地实现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叶纪林认为,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完成中小学教育实习后,针对教育实习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补缺、补差、再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提高心理素质;对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笔者比较认同谢国忠的观点。他这样界定教育研习: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按照这个理解,我认为教育研习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研习是伴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出现而产生的,而研究性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因创新教育而出现的。我们的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才是教育的灵魂。要想创新,先要探究、研究、思考,只有不断地深入事物本质,不断地持续探索,才能发现他人所未见的规律,才能打破常规,有所突破。创新的基础是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创新。

\
 
其次,研习是与见习、实习并存的实践模式,它的本质是实践,是对教育理论的思考。 见习,是在学生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时, 带学生去实习地点认识现实, 增加对专业的了解, 开阔对专业领域的认识。 实习, 是将理论外化为具体实践, 在具体的专业实践中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研习的层次较高,是在见习、实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研习,是对所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思考,是反思、总结、提高。

再者,研习应该制度化。研习,顾名思义是思考,很容易流于形式。给学生布置思考的任务毫无意义,如果学生不思考,根本无从考查,学生思考过,又从哪方面证明呢?应将研习上升为一种制度,按照一定的规章和流程来操作,使研习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有研习动员、研习主题、研习过程、研习结果、研习结果分析。在以上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要有一定的约束,才能使研习真正地进行下去。

最后,研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具体化。研习本就是有关思维的活动,很抽象。如果不将研习目标细致化、研习内容具体化,无从谈研习。比如这样的研习任务就很抽象:

(1)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2)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智能水平与政治思想品德状况等。怎么了解?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之后如何处理?如何反映了解的程度?形成什么样的文字?这些问题都没有触及,研习仅仅是落到口头上。

\
 
研习是学生的研习,首先应是学生感兴趣的点,学生找到了这样的兴趣点,再与自己的指导教师确定主题。主题确定之后再自行设计或通过与指导教师沟通,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是做调查问卷,可以是访谈,也可以是个案分析,最后形成一定的认识。教无定法,研无定法,研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结果也可以千姿百态。但不管是研习目标,还是研习内容都应该落实到纸面上形成文字,哪怕是一点感想,或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都可以。

研习刚刚起步,需要我们思考的内容很多。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没有可以依托的教材。但我相信,研习会在所有教师的关注、努力之下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包燕琴,林一钢.师范生教育研习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韩翠萍,李静,黄淑珍.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2139.html
本文标签: 教育研习 ,认识 ,反思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