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是跨越了计算机和商科两大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需求相对其它专业更为迫切。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间不同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结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的产、学、研等诸多层面具备整合性功能。为了有效实现学科竞赛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参与的全员性、组队的混合性、项目的真实性、对团队的激励性等问题。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体系;电子商务
本文引用格式:朱李明.学科竞赛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研究——以全国大学生“三创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9):152-154.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E-commerce Major Carried Out by Subject Competition——Taking t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Origina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ZHU Li-ming(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Yangzhou)
Abstract:E-commerce is a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that crosses two major disciplines:computer and business.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its teaching system is more urgent than other specialties.As the so-called second classroom,the subject competition is capable of integrating specialties in different aspects,such a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curricula system of e-commerce major,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of e-commerce major,the teaching mode of e-commerce major,and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linkage of e-commerce major.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e-commerce specialty carried out by subject competition,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ssues such as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the mix ability of team-forming,the authenticity of the program,and the incentives to team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
Key words:Subject competition;Teaching system;E-commerce major
一 引言: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需求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学专业培养模式中,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依赖一组相关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再加上见习、实习等手段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实现的。这种模式的基本逻辑是,在纵向维度上,构建由基础到专业的金字塔式知识结构;在横向维度上,通过设计一组主要的专业课程,将专业领域分割成更加细小的专门领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修养和能力。在操作层面,将专业培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关教学活动的项目目标,通过这些具体目标的渐次完成,最终累积成为专业的培养目标。
这样的逻辑无可厚非,但其中暗含了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即分割了的领域能无缝拼接完整的专业领域,分解了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整合成为整体的专业培养目标。显然,教学体系的整合是这种模式的内在要求。现有的这种模式中设置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环节作最后的整合手段,但在这个环节之前的整合手段是比较欠缺的,特别是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整合问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值得探索。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数字网络时代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伴随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而出现的新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数字时代新的商业模式的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培养具备管理、经济、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能从事电子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商品的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是“电”与“商”的综合。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其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由计算机类课程和商业类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因为跨越了两大学科,相对于其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需求更为迫切。
二学科(项目)竞赛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整合功能的实现:以电子商务专业“三创赛”为例
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教学培养方案内生性的整合。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制定(修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进一步注重教学体系功能性整合问题,从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形式到教学环节更加细致地规划和论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开始探索“主要专业课程联动性教学模式[1]”等等。二是教学培养方案外生性的整合。基于学科(项目)竞赛驱动的课程体系整合就是一种外生性的整合。学科(项目)竞赛并不是教学培养方案中的规定要求,但对于有效实现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辅助功能。相对于内生性的规定性动作,学科(项目)竞赛是重要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堂”的成果,而且还能弥补“第一课堂”的欠缺[2]。
当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在动态中实现二者的整合,则能收到1+1>2效果,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培养目标。“三创赛”的全称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迄今已经举办九届。“三创赛”面向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经校赛、省赛到全国性比赛,层层筛选出优秀的成果。“三创赛”的宗旨是激发大学生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同时推动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联系,提升本科教学质量[3]。
“三创赛”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整合功能的实现体现在以下不同层面。
首先是学科竞赛能够实现对课程体系间不同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的整合。如前所述,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除基础类课程外主要由计算机类课程和商业类课程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包括有C及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JAVA程序设计、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商务技术与应用、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Photoshop图形图象处理、多媒体应用技术、Web程序设计等等。商业类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市场研究技术、ERP、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电子商务法规、项目评估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完成学科项目竞赛需要将这些模块化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加以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对于碎片化的课程知识结构的整合。在这其中,既包括了计算机类课程和商业类课程的整合,也包括了计算机类不同课程的整合、商科类不同课程的整合。由于实际的项目中可能涉及具体产品的开发,需要工科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还存在上述课程知识与工科类课程知识的整合问题。
其次是学科竞赛能够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结构的整合。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学科竞赛能够使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要有效完成一个参赛项目,其实对于学生的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项目的设计到团队的组建,从项目的论证到项目的展开,从项目的完善到层层参赛选拔。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同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从初赛到、校赛、再到省赛和全国性比赛,成功与肯定能激励学生的信心,失败与挫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学科竞赛并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综合性的培养作用。
再次是学科竞赛能够实现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整合。在“三创赛”中竞赛规则中,项目团队的组成有二种模式,一种是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构成团队。另一种是教师直接作为参赛选手参与团队,组成师生混合队。无论哪种形式组队,教师都是其中事实上的导师。从立意组队参赛开始,一直到比赛结束,甚至一直延续到产业化实施,导师都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导师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由于实现了师生间“一对一”通道,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由导师给予“保姆”式的关怀和帮助。导师制能够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提升。
最后是学科竞赛能够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三者之间的整合。加强产学研之间的联系,实现三者间的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三创赛”强调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学科竞赛能够实现项目导向和研究性教学导向的对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在完成实际项目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总结:电子商务专业学科性竞赛的有效实施
学科(项目)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辅助,而且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4]。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强调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在学科竞赛项目的真实情景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领,通过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探索问题的兴趣度,从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和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性参与。既应该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全员参与,也应该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锻炼,也让每个专业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全面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是混合性组队。应该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组队。事实上仅仅只有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队员是很难开发和完成高水平的项目的。应该鼓励其它专业,特别是工科专业背景学生参与进来。导师组的组建也应该鼓励混合组队。不同专业背景构成的团队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的互补,而且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视角能够碰撞出更多的创新创意的火花。第三是真实性项目。真实性项目远比虚拟性项目有价值。
真实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具体、更复杂,而且都是真实的问题。能够让团队在实际“操盘”中得到全面的锻炼。第四是为了激励团队的积极性,对于参与学科(项目)竞赛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学分,对于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性学分。对于参与的教师给予工作量补贴,对于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性工作量补贴。
参考文献
[1]潘成云,顾建强,范庆基.高校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过程管理初探——基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24):75-77.
[2]高璐璐,魏学文,肖苏.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6(04):209-210.
[3]林景亮,欧卫军.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02):110-112.
[4]战双鹃.PBL模式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8(05):50-55.
[5]李泽生,冼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教学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3):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