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网络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10:4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便捷程度、时间成本、课堂讲解、学生特质、掌握程度5个潜变量因素为结构面,建立了网络教学效果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SPSS与Amos22.0进行因子验证性分析,验证假设,拟合模型。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潜变量因素均与网络教学效果呈正相关,且相关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掌握程度、时间成本、便捷程度、课堂讲解、学生特质

关键词:网络教学;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闫志明,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网络教学效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3):278-280,289.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了近年的教学趋势。目前的网络教学多从平台发展,在线课堂、网上课堂、在线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等模式层出不穷,已经构成了高校互联网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基础工程。

       2017年1月,国务院下达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文件中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构建良好健全的制度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建设,拓宽教师教学手段,激励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课题和在线课堂多种模式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度,形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的网络化学习模式[1]。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互联网教学的模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跟踪式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互联网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构建平台。各级学校应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踊跃建设智慧校园并积极探索未来教学模式。对于各个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和课程共享进行开展。“名师”“名校”等优质资源要加强课堂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大力推广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教研模式,并全力向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进行推广、覆盖。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发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课程库,逐渐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学分认定办法,将互联网课堂纳入学生培养与管理体制。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在线移动平台和教育应用软件。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数据,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效果,了解各个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达到丰富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提高教学平台的运作效率,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质量的目的。

一 模型与假设

       根据对网络平台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环境,主要概括了五个影响因素[2]。分别是便捷程度、时间成本、课堂讲解、学生特质、掌握程度。

(一)便捷程度

         网络教学平台的便捷程度是指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用户能够快速准确的打开相应网页,网络课程分类清晰、链接准确、数据加载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网络教学平台的便捷程度能直接决定使用者对网络教学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

 
(二)时间成本

        网络教学的时间成本指在教师和学生运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所花费的时间。时间成本决定了教师和学生是否有更大的兴趣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参与中。也将侧面反映出网络教学的广泛适用性和效果水平。

(三)课堂讲解

        网络教学的课堂讲解是网络教学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课堂讲解指的是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描述情景,阐述道理,传递教学信息,对知识点梳理,讲解的过程。课堂讲解是一项教学基本功和最为重要的教学技能。网络教学的课堂讲解模式有异于传统教学,但仍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学生特质

       学生特质指以某种特定方式做出的一种反应倾向。一种特质导致反应上的一致性,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并把许多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形式聚合在一起。学生特质说明了学生行为的恒常性,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和所获得的经验都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的特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学生特质在网络教学效果的评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能反映出同一教学过程对不同的学生的接受程度。

(五)掌握程度

       学生的掌握程度既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是最能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指标。网络教学的学生掌握程度也是对网络教学的效果的一个直接的体现。

二 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在阅读了一定的文献,参考其他同一类型的问卷设计后,本文的研究制作了包含便捷程度、时间成本、课堂讲解、学生特质、掌握程度5个方面的调查问卷,每个方面设置了3道题目,一共有15道题目,并采用李克特量表评分计算。

(二)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自新疆农业大学数理学院大二在校学生,被调查学生均已受到过翻转课堂式的网络授课,且对问卷用途明了,对问卷选项清楚了解。本次问卷共发放500份,实际回收472份,去掉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一共460份。

(三)模型方法

      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其中测量模型一般用于分析指标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则指潜变量直接的关系[3]。

三 数据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选取了5个因素,多维度地反映网络教学效果,并采用结构方程来构建对网络教学的效果评价模型[4]。验证模型前,首先进行数据的检验,本研究主要看信度检验结果和聚合效度检验结果。信度检验结果由克朗巴哈系数得以反映,达到0.7即为符合适配值的要求;聚合效度检验是指运用不同方法测度同一因素的相似程度,聚合效度也称为收敛效度[5]。只有组诚信度超过0.7且提取的平均方差值大于0.5才符合适配范围。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0.7,标准因子载荷也均大于0.5,组成信度和平均提取方差也在规定范围内。因此,检验通过。

(二)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

       用Amos22.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数据结构模型,模型图如图1所示。



\
\

\

\

 
        根据数据结构模 型,本研究引入 df、Chi-square、Chi-square/df、GFI、AGFI、CFI、RMSEA、TLI8项指数对模型进行分析解读[6]。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整体拟合性较好。由验证假设结果表3可以看出来,所有假设均满足p=0.01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便捷程度、学生特质、时间成本、掌握程度和课堂讲解均与网络教学效果呈正相关。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应用数据结构模型对网络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学生特质、花费时间、课堂讲解、便捷程度、掌握程度 5 个结构面, 以新疆农业大学大一部分课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SPSS 和Amos 软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假设和验证。结果表明,学生特质、花费时间、课堂讲解、便捷程度、掌握程度均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掌握程度、时间成本、便捷程度、课堂讲解、学生特质。

        在 5 个影响因素中,掌握程度和时间成本影响更大。由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掌握程度依然是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因素。除此之外,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便捷程度也能很大程度上来反映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接受程度。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授课中,除已知的掌握程度外,应注重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便捷度,这将有利于精简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俊.以质量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J].江苏教育,2018(44):23-27.
[2]谭光兴,徐峰,屈文建.高校学生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1):47-53+58.
[3]吴兵福.结构方程模型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李苗在.结构方程分析在学业成绩研究中的优势[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8):26.
[5]曾蓉,吴书志.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心理机制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17,23(11):833-836.
[6]FOFRNELL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3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