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09:37: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软件行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软件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基于OBE教育模式设计.NET核心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群进行多维度的教学内容建设。根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方位督促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对软件技术专业.NET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OBE教育模式;软件技术;课程群;.NET

本文引用格式:杨腾飞,等.高职院校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3):139-141,144.

一引言

        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而在今年2月13日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

        中原工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宗旨是根据我国软件产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快速培养应用型软件技术职业人才。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以.Net应用开发方向为主,并确定了软件技术课程群。学院之前的软件技术课程群设置教授内容多且杂,学生入门慢、后期跟不上,导致大一后期多数学生失去对该技术的兴趣,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在逐年下降。

        软件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针对现存问题,以OBE教育理念[2]为指导,调研软件行业及相关企业对.NET开发人员要求的变化,整合建设.NET技术核心课程及内容,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3],对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

二 建设目标

         面向软件企业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学生在经过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后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创新意识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科学构建.NET核心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层次衔接和关联。依据软件行业对.NET技术的需求变化,去除过时、落后的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修订,优化该课程体系。收集流行创新型案例素材,使用趣味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与企业互通等教学方法,模拟软件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熟悉真实工作状态及工作过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监督考核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

\

 
三 核心课程群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NET核心课程群,以培养应用型软件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循序渐进地讲授编程基本知识、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方法及过程。

(一)核心课程体系

       经过调研,目前软件市场对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基本的从业素养、牢固的专业基础能力、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为主。市场需求决定教育产出,结合企业最新需求、学生认知能力确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目标、专业技术目标,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阶段层次化,设计该课程体系,如图1。

\


         核心课程按层次分为:基础编程能力培养、高级编程能力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提高。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软件技术职业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熟练的综合开发能力。

        C#程序设计内容按照技术知识难易程度分为《C#程序设计》和《C#高级程序设计》。在第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熟悉C#编程基础部分。第二学期,讲授多种高级C#编程技术,拓宽学生眼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第3学期同时开设两门进阶课程,ASP.NET是微软为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开发技术,讲授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知识及最新技术;《C#应用程序开发》则从Windows窗体开发案例入手,要求学生掌握开发完整应用的过程及相关技术。与《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内容连贯,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应用程序开发能力。《ASP.Net程序设计》培养基于B/S模式的WEB项目开发能力,依然作为核心课程。.NET核心课程群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程设置由单一到综合,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自成体系,形成基本完善的软件技术专业的.Net开发课程群。当然,同时还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结构、XML等配套专业课程。

          为快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着重学习软件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NET核心课程的工程实践教学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课内上机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按照上机指导书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锻炼编程思维。课外上机通过课程题库完成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在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实践课题练习,加深课程重点知识学习,提高综合动手能力。最后在第四学期进行毕业实训,要求完成一个完善的软件项目。创新实践能力在初期举办ACM竞赛、软件创意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后期举办软件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术知识以达到软件企业人才需求,让学生产生对课程的兴趣、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通过调研各大中小软件企业及实训公司,了解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收集软件流行技术及创新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相关内容资料,为课程内容添加新素材。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紧随技术进步。通过对课程资料(课件及例题)进行筛选及整理,收集已有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讲义、上机指导书、试题集等,依据应用型高级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理论与技术并行”的培养思想,强调“从做中学”,梳理并更新软件技术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模块化、去交叉,体现核心课程之间的层次关系。具体课程内容模块如表1。



\

\


        每门技术核心课程都是理论教学与上机教学课时平分,所以各门课程总体规划总课时中一半为理论授课,一半为上机授课,穿叉上课。并且同时进行理论教学与上机教学,即一次理论教学紧跟一次上机教学,每次上机教学都要有详细的上机要求及目标。

(三)线上教学、试题库建设与应用

        为方便学生自学、自测及教师组卷考核,建立.NET技术在线MOOC学习平台、及测试平台,对课程群各门核心课程收集相关试题集按照课程、章节、难易程度等进行整理,并补充完整。依据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单题、编程题类型汇总试题,完成到目前为止最新、最全面的.NET试题库建设。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学生可以针对具体知识点评价个人的专业能力,辅助学生自学.NET技术内容。教师通过该试题库组建考试试卷,达到公平、公正考核目标。

四 教学团队与教材建设

(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项目组不断收集软件技术核心课程群相关的教学资料,掌握软件市场最新、最流行的.NET技术资料,多次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并对兄弟院校进行学习走访,完成对软件技术核心课程群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资料的完善。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软件技术教学团队就要有不断的创造热情,学习激情。每学期派教师去企业参加实际项目开发等、外聘IT企业讲师等,积极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以扎实的软件技术应用能力和STEAM学科知识做后盾,用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素养指明方向,保持孜孜不倦的教学热情,精心设计趣味丰富的学习情境,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灵感,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软件技术人才。

(二)配套教材建设

        由于适合两年制软件人才培养的教材很少,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我们编著出版了相应的配套辅助教材,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出版教材获得了一定的荣誉。

五教学实施与过程考核

(一)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项目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基础编程能力培养阶段重点使用问题引入、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图形法、比喻法等形象表示抽象理论部分。在各个阶段课程中综合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实验教学法等。鼓励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

        以前都是使用教材提供的固定实例练习,要求死板,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多家软件企业合作,以工程项目为背景,共同设计基于商用标准的案例。针对具体课程,对商用案例进行分解,设计不同软件开发阶段的、多个工程实践教学案例,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对于企业常用的流行开发技术,应该根据课程特点讲授。如基础课程中,可以在知识点讲授结尾展示流行技术,提高学生兴趣,发散思维;在高级课程或项目开发中,要求使用流行开发技术,使学生迅速上手,提高应用开发能力及自学能力[5]。

        如《基于C#的应用程序开发》,是对C#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课程的综合应用,是该课程群的总结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所以,该课程全部为实际应用项目,并且是市场最新的创业项目,完全是项目驱动教学。项目从简单的桌面MIS到复杂的网络应用,功能也从简单到完善。通过分析已有的创新项目,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的课外大作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该课程结束后,一般学生都可以开发一些基本的应用系统。

(二)加强过程性考核

         软件技术核心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软件技术核心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各课程的平时成绩在50%至70%之间。平时成绩根据相应课程目标设计具体考核比例,每门课程都包含至少三次的阶段性考核,如《C#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详细设计如表2。其中每过3-4周有一次阶段考核,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过程性评价。每次上机教学都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任务成绩计入“上机实验”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自制力培养,也能够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布置任务的成绩计入“平时作业”,提高学生课外动手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末考方式为提交案例项目,以.NET技术专业能力、理论知识掌握、综合技能水平为考核依据,考核学生真实动手水平。

六结束语

        项目组收集了软件技术核心课程群相关的教学资料,掌握了软件市场最新、最流行的.NET技术资料,参加了多次相关专业培训,并对兄弟院校进行了学习走访,博采众长,建立和完善在线MOOC学习平台和测试平台,完成对软件技术核心课程群的改革与探索。

        该专业方向学生近三年就业情况数据基本稳定,保持在80%以上。结合学生反馈,说明了该课程群设置科学,教学内容充实、合理、实用,适合两年制软件技术职业人才的培养。

        本项目以应用型高级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计建设.NET核心课程群。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吉珊珊,等.嵌入创新创业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研究——以移动终端开发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0):37-39.
[2]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97-100.
[3]宁禄乔等.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1):98-100.
[4]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
[5]储久良.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14):12.
[6]黄岚,叶育鑫,金京姬等.计算机专业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02):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