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践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主题,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访谈已经成为了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宣传方式,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既是网络社区的主要群体,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因此研究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本文引用格式:肖兴.微时代背景下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效途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264-265.
微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微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媒介舆论形式,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参与性等特征。微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在微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一个人又是新闻舆论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微时代发展背景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微媒体,新闻媒介进一步下沉到大学生周围,大学生参政议政、言论自由等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关注时政新闻,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微时代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文化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对本土文化的漠视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微时代背景下,增加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显得尤为必要。
一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表现和原因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漠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表现主要为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和外来文化认知的片面性,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的认知明显出现了偏差,只要是涉及到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就认为是先进的、是进步的,加上部分微媒体的推波助澜和恶意造谣,导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此外,西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也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近些年,网曝的一些精日分子言论、在南京大屠杀穿日本军装等行为和言论,其发布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其表现的行为和言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严重伤害了民族的感情,甚至外交部长王毅把这些人称之为“民族的败类”。对本土文化的漠视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比较常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少认知,对文化的观念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采用全部否认的态度,以孔子思想为例,一些学生第一反应就是落后和腐朽文化,而忽视了孔子思想中的优秀内容部分,此外一些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明显的偏见,动不动就与国外相比,认为国外的好,而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贬低。
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原因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微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成为了网络社区的主要群体,各种思潮蜂拥而来,而传统的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缺位现象,而且存在投入少、覆盖面窄和影响力不足的情况,因此一些负面文化和消极思想趁虚而入,利用微时代新闻媒介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快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产生缺失。另一方面,微时代背景下,负面思想和西方腐朽思想的形式多样化,其表现形式更为隐秘,大学生思想和认知有限,无法有效缺乏文化的差异性,容易受到外在思想的影响,以动漫为例,动漫是大学生群体中受众非常广的形式,部分西方思想和腐朽落后思想通过动漫的形式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渗透,学生不容易区分出来。
二微时代背景下,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效途径分析
(一)建设良好文化自信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第一认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校园文化的概念,从而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每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坚持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帮助学生从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做好校园文化软环境的构建,提升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
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应从学校的发展史角度出发,通过学校发展史的展览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学校的校史展览馆,在学生新入学之初应由辅导员联合校史馆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了解学校的校训由来与内容,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度。同时,学校应积极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学校围绕着校园文化开展的系列活动也应在学校的贴吧、微博、官网、微信公共平台等官方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确保活动学生的参与性。以近期网络热议的“仙女寝室”为例,高校学生花万元打造仙女寝室,被中国消防点名整改,而后续的报道中,该学校积极发声,通过各类微媒体进行统一的发声,包括宿舍整改是否到位、学生是否受处分,及时对校内外公开,同时结合微视频、微宣讲对校内学生进行科普,提升学生对安全消防的认知,有效增强了学校在学生教育工作方面的权威性,而且多个微渠道同时发声,也确保所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有效打破了各种阴谋论和各类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不和谐声音,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二)开设新媒体教育新渠道,开辟文化自信教育平台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学校思想教育主要是思政教育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近些年思政课堂逐渐开展了“大思政”的教学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其他课堂教学的融合,但这种思想教育只限于线下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具体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应付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较低,虽然有效覆盖了全体高校学生,但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引导力不强。另一方,微时代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时政等积极性比较高,很容易受到网络大V、网络公知的言论影响,导致思想出现偏差,容易被虚假的内容所蛊惑,产生思想问题。
结合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应积极开设新媒体教育的新渠道,开辟文化自信教育的平台。高校应积极利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喜欢使用的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宣讲的教育方式,积极实践网络教育新载体和新型实践方式,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的自信。高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微时代的特征,做好微时代新媒体的官方账号建设,建立微信公共平台,微博公共平台,同时对学生常用的新闻类和短视频类应用做好官方账号的设置,如今日头条官方账户、抖音官方账户等,对外进行统一的发声,做好思想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宣传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依据,围绕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三)做好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认知力
新媒体教育新渠道开设以后,应做好高校线下活动的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活动的良好局面,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牢固树立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外来腐朽思想的束缚。线上线下的教育互动,需要高校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安排,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做好具体宣传和教育引导计划,也要及时回应广大学生的呼声,提高学生文化的认知力。如动漫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欢,也是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消遣形式,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动漫、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活动,整改的对象是动漫、游戏中一些腐朽文化和垃圾文化的内容,因此导致一些动漫网站、游戏项目被波及、关站、整改等情况时有发生,文化部查处了多部动漫作品和游戏项目。部分高校大学生受到自媒体的错误思想引导,认为“政府管的太严”,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文化管制行为,是落后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极大破坏,高校对这种现象,应积极发起线上校园讨论,通过官方网站、公共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点评,整改意义等文章推送,同时依托微视频、微讲座的方式进行宣讲,在校园内部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文化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开设课下的文化讲座,动漫知识讲座、游戏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漫观、游戏观,有效扭转大学生群体中思想的错误认知,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建立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度。
三总结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需要高校结合微时代的发展特征,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活动,从校园文化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同时做好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自觉在生活和实践中抵制错误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贺维维.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对策探究——基于江西六所高校的联合调查[J].法制与社会,2018(33):138-139.
[2]叶明,李美鑫.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团为例[J].智库时代,2018(44):296+298.
[3]雍宛苡.“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81.
[4]龚春丽.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及培育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