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3:10: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需求理论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护理英语中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考核四方面探讨高职护理英语教学设计。

关键词:需求分析;高职护理英语;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海燕,等.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51):213-214.

        护理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旨在培养学生目标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束定芳等认为“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是开展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外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的依据[1]”Richards把需求分为具有社会性的客观需求和针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2]。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职护理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因此护理英语教学的展开必须是在充分分析其需求的基础上展开。

一 学生需求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主题与方法


         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按照Richterich提出的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模式中“学习需求”进行设计,通过问卷以及访谈形式对学习者语言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以及对护理英语的期待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为切入点进行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本研究调研对象为笔者所就职院校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向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笔者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二 学生需求分析

(一)学生语言水平


        随着高职招生形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学院的单招考试进行录取。190位学生中125位参加单招考试,占65.8%,参加高考的65位,占24.2%。参加高考的同学英语及格率仅7.7%,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33.2%。由此可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二)专业知识

       所有同学都学习了护理基础、护理心理学、解剖学等护理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是72%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对内外妇儿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

(三)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明确的学习动机会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动机的调查中设置了三个问题,调查学生对英语是否感兴趣,对开设护理英语的必要性以及学习目的是否明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3.5%的同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约7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护理英语;学习护理英语的目的中排在前首位的是修完课程取得相应学分。综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出,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工具性动机尚可,但由于基础差,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融入性动机不强,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后,容易放弃。尤其护理英语专业词汇较多,句式结构相比公共英语会更复杂,学生很难坚持。

\

 
(四)对护理英语的期待

         此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护理英语内容、难度以及教学方式的期待。100%的同学都希望护理英语不要太难,希望能通过考试;在内容上比较注重听说能力,希望提升自身的职称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上希望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能看懂文章大意、病例等;在写方面,希望可以掌握基本的病例书写;而在教学方式上,对于阅读文章88.6%的学生希望以教师讲解为主,中间穿插简单问题;对于口语训练,学生比较倾向于情景对话和分角色朗读。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小组讨论或翻转课堂,学生持保留态度。高职护理学生由于长时间接受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再加上自身基础较差,对英语缺乏自信,害怕犯错,在课堂中往往参与意识较弱,表现得较为被动。

三 护理英语教学设计框架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学习上较为依赖老师,对于护理英语的学习也是出于工具性动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护理英语教学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一)基于需求分析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护理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3];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对护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需求。因此,高职护理英语总体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在护理环境中运用英语实现护患、医护、护士间以及护士与家属间的有效沟通的能力,同时为护士阅读简单医学文献、书写病例、职场自我提升打下基础,在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护理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

        现行的护理英语教材大多针对本科院校学生,文章长,生词较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过难。在对社会需求以及学校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三个个体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本教材。教材阅读材料选自英美的科普读物,保证了语言的地道、知识的准确,难易程度接近于学习者的真实水平;听说材料与护理真实场景相结合。内容上注重循序渐进,从护理英语常见缩略语、词根介绍开始到门诊、住院的预约、用药指导、体征采集、饮食指导、医嘱等典型工作场景再到发烧、疼痛、呼吸困难等常见病症护理和病例撰写。教材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常见病症的相关句型与词汇在听说的反复练习中达到内化,以实现未来工作岗位的有效沟通。

(三)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束定芳[4]提出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创造有利于学生习得外语的条件。护理英语的授课应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习得护理英语的条件,在他们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其兴趣,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课堂活动的设计以语言活动为主,创设真实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由简单的分角色朗读、替换练习、判断正误、病例填空等到模拟演练、概念特征总结、独立书写护理病例等,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成就感,增强其学习护理英语的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布置教学任务和作业时,提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事宜的学习策略。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

      护理英语考核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通过护理英语的学习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护理英语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压力,如果一考定音会给很多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英语的考核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出色完成课堂活动或作业、掌握某一新知识点等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参考因素,以平时分的形式进行奖励。多元化评价机制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又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授课方式,促进教学效果[5]。

        需求理论对优化护理英语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意义。以需求理论为指导,将其贯穿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理英语学习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在护理环境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04):21-29.
[2]Richards,J.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RELC Journal,1984,15:1-2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4]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9,30(06):37-44.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