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微信和微博,已经在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新媒体类型。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科学合理的应用“双微”平台使其教育工作更为有效,让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会对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微博;网络环境
本文引用格式:于化英,杨璠.基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0):191-192.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为人们带去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的同时,也会带来负能量的信息,而微博与微信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学生汲取网络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正向思想教育引导,提高其鉴别网络环境下良莠不齐的信息能力,实现“绿色上网”,是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1]。
一 微博、微信平台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
微博、微信的到来,不仅可以拓宽高校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使其更便捷及时了解时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双微”平台的一个较为典型特征就是信息及时、传播速度快,而且还能够让大学生的信息渠道变得多元化,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培养其社会责任的黄金阶段,在微信、微博平台上被传播的社会公共事件,可以让高校学生更便利的参与到讨论之中,进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从某个角度来讲,“双微”平台的使用,也有利于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2]。在对高校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其个性的彰显,从而有助于实现其个性发展高校教育的重点目标。微博、微信的产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学生借助微博、微信可以适当的缓解生活和学习中的部分压力,而且微博微、信构造出来的虚拟的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使得学生可以尽情的展现自我。高校学生正处于希望被认可、希望得到尊重的成长阶段,比如在微博平台上,他们可以通过发表的小视频、文章等方式获得粉丝,得到粉丝的表扬和认可,这可以使其在心理得到较好的满足,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微博、微信也会对高校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使高校学生的判断能力下降。微博、微信中的信息量巨大,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微博和微信众多信息中也有一些是劣质信息,也会有一部分人借助网络故意传播谣言,这会煽动高校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其做出不理性的事情,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阶段,其价值判断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的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分沉溺于网络。部分高校学生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网络中荒废,更有一部分高校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心理,其表现形式是只要离开了手机就会变得敏感不安、心里慌乱。很多高校学生在网络与现实生活中出现极端性的表现,在网上这些学生十分健谈谈、个性张扬,但他们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却表现的内向沉默,更有甚者出现了一定的交流问题;并且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相关的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用户隐私被侵犯事件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都会在高校学生的生活中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3]。
二 当下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问题
虽然高校学生已经受到了较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其“三观”的发展还尚未成熟,高校积极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较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微博、微信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网络环境隐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其这个特点,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学工作的“拦路石”。在网络环境较为隐匿的保护下,国家政治的复杂环境不易被发觉,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把其价值取向和政治思想传输到微博、微信平台,在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时候就极容易受到其影响,比如其中极端以及个人主义思想,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加大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并且因为网络环境隐匿性的特点,也为学生行使自由言论权利,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在相对自由言论环境下,会导致对高校学生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起到一定不良影响。虽然微博与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丰富多样但也是鱼龙混杂,一些人通过在微博与微信上外界散布负能量的信息言论,会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当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会让高校对自己人生价值观树立产生偏颇。
三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因为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可以更快、更有成效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基于微博、微信环境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具有实效性以及针对性,这有这样才能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其自身具有的开放性,高校学生需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形成自我评价、自我提升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进一步缩短与思政教师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去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选择出最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能够实现寓教于乐。
第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形式。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施行,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信息平台,其信息的涵盖面十分广泛,这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在充分使用好各类优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发展[4]。微博、微信具备很多优势条件,比如:信息的互动性较强、信息传播速度十分迅速、信息形式丰富多样,参与程度较高。所以通过科学的运用微博、微信平台,高校学生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思政教师可以把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发朋友圈的形式体现,让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获得正能量的引导。在把内容选择时,应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要保证教育内容富有创新性时代性。高校思政教师,可通过组建微信群分享思政教育工作和学习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团队的教育知识储备水平,以及教育工作的实践水平。并在实现各种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大学生乐于追求新鲜事物,对其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探索新鲜事物有极高主动性,并且高校生也渴望得到他人公平公正的对待,也希望收到他人的尊重,微博和微信具备的自由性、沟通私密性的特点,并且微信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学生都是自媒体。微信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便捷的信息交流传播途径,在传统模式下当面解决问题时,学生与教师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隔阂而且沟通也不是十分的有效,这都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比如,借助微信平台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私密化,可以减少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降低学生与思政教师沟通的负面情绪。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完成,只仅仅依靠学校自己独立完成是很难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是在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一同的努力下才能达到其理想效果,而网络技术使得空间发生了转化,将原本相对局限的空间转化为较为的开放空间,从而可以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高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5]。
四 结语
总的来讲,基于微博、微信的网络环境下,很多高校的思政工作都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以及难题。那么在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有效借助微博、微信平台这一途径的革新教育方法,升级教育理念,使得思政教育和当代教育的发展相契合,从而更好的体现思政教育的现实性意义,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的落到实处,让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惠啸.试论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中国培训,2017(04):221.
[2]姚志友.新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南京五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调查分析[J].江苏高教,2017(06):80-82.
[3]吴文静.浅谈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5(12):89.
[4]陈亚琼.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契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01):86-89.
[5]马永强.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01):60-6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