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各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便携式学习的有效支撑。在《房屋建筑学》教学实践中,尝试创建“课程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课程资源的编辑、发布、推送等智能化管理和充分使用双向交互功能;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便携的自主学习平台。以“课程公众号”为辅助的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参与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公众号;便携式学习;自主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孙莹,等.基于“课程公众号”的《房屋建筑学》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1):104-107.
Teaching Research on Building-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UN Ying,SUN Bin,YU Lu,ZHOU Hong-yan,YANG Xiao-f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China)
Abstract:As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network environment,a new type of mobile terminal will become an effective support for portable learning.Based on the“Building-Architecture“,the teaching practice try to create the“WeChat public number of the course“,which help doing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uch as editing,releasing and Pus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and promote two-way interactive function,self earning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and portabl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Building-Architecture;WeChat public number of the course;Ortable learning;Autonomous learning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传播途径的日益普及,手机、PAD等各种移动终端将成为便携式学习的有效工具,也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订阅号的账号类型,帮助组织或个人创建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编辑、发布等智能化管理,以及基于教学内容的双向交互功能[1]。
移动技术终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实践,尝试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订阅号的账号类型,教师可以定期推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学生能够直接利用移动终端在课程公众号上进行便携式学习,从而将移动技术终端与传统课堂教结合起来。
一《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意义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在土木工程领域,需要在理论教学之外,加强学生的绘图、测量等动手能力,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程学习环境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这一核心,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多种研究型学习方法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工程类课程教学当中。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课,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大部分专业性强,在工程领域涉及到设计、施工、管理、结构、材料和构造等广泛内容,知识更新需紧跟行业迅速发展,以便为学生在高年级的进阶学习和逐步建立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论授课基础上,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感性认识,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重要目标。
长期以来,《房屋建筑学》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期末考试,以及配套的课程设计,来完成整个教学,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具有良好的完整型、系统性,但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分析原因,教学现状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矛盾。
(一)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宽泛,一堂课中,往往会提及大量专业术语,需要对学生逐一解释清楚。尽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土建行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对于工程概念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吃透,并且能够内化和运用,并不容易。往往出现教师匆忙讲完大纲的规定内容,但是学生却一知半解,来不及消化,就要进入下一环节的尴尬局面。长久积累的问题,更懒殆解决,造成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想要建立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且是学生具备初步的房屋建筑的设计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教学时间,远远不够[2]。
(二)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参与度的矛盾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学改革提倡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一而足。但是实际操作上,由于课堂知识一知半解,翻转课堂完成情况不佳而延误教学的节奏甚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最为顾虑的。
(三)行业规范、标准的更新频繁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
行业动向与时俱进,新技术理论和建筑发展前沿性知识不断增加,如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新施工技术,建筑生态与可持续、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技术等科技含量大,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行业规范、标准的更新也比较频繁,而教材的编修更新客观上需要时间,部分内容相对滞后。这一矛盾依靠授课教师在授课时适时增补更新相关内容,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前沿性。
(四)授课局限性与工程实践性的矛盾
《房屋建筑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而课程内容涉及大量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造,需要学生快速建立感性认识,而后能力得以提升。但学生工程概念薄弱,一知半解,缺乏感性认识,出于安全性考虑,经常安排工地参观并不现实,且教学内容未必与工地现场同步。学生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认识会大打折扣。以上矛盾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既便于教师掌控,又能督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打通课内和课外的方式。
二 以“课程公众号”为辅助平台的教学实施
微信公众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将其用于辅助教学的新思路——以“课程公众号”为辅助平台的教学实施,需从申请帐号开始,划定范围,对象分类,建立框架,菜单设计,充实内容,逐步完成平台建构。
(一)“课程公众号”的建构
首先,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命名为“这里的房建课”,教师运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模块,自由组合设计个性化的菜单,嵌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建立交互工具,展开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
《房屋建筑学》的课程公众号将教学对象划定在相对封闭的范围,与完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不同,所有内容都只是在公众号内部流转。学生关注该课程公众号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班级进行用“打标签”的方式,对关注的学生进行归类管理、限定范围,优先保证课程内学生。师生的互动,内容的推送都限定于这一特定的教学群体。
(二)“课程公众号”为辅助平台的便携式自主学习的框架设计
“课程公众号”为辅助平台的便携式自主学习的框架设计主要注重两方面的基本构成内容:一方面,综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考虑课程实施的因素,综合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第二、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方面。“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学习过程”等。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3,4]。教学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总纲,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借助“课程公众号”的平台,设计了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便携式自主学习的框架(图1):
1.课前推送课程预告,要求学生浏览课件,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领会要点,课堂授课侧重于重点难点的讲解,使课堂授课更加高效,师生互动更加活跃。
2.教师定期发布课后习题及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线上习题及解答达到举一反三,也便于学生自我测评课堂效果,进而积极改进。
3.课后推送作业预告,通过布置小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巩固所学,协作完成作业,并择优在课堂上展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在互动区进行优秀作业展示和评选,有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两部分组成。教师在线上设定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时给出成绩和反馈意见。学生之间相互对任何作品展开自评和互评评价。公众号平台上的作业情况和互动情况,反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教师的期末成绩评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课程公众号”菜单设计
根据上述框架,课程公众号主菜单结构设计为三大模块(图2):“课程资源”、“认知拓展”和“互动讨论”。“课程资源”是“课程公众号”中最核心的部分,分为“课程预告”、“本期教学”和“往期课件”三个子菜单,内容是按教学进度发布课件等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浏览。“认知拓展”设多个子菜单,如:“建筑博览”和“行业动向”等,发布与课程相关,拓展学生视野,辅助课程学习,以及行业发展讯息、政策导向,教辅视频、规范标准等内容,由任课教师转发相关内容定期推送。“互动讨论”主要发布“小组作业预告”、“翻转课堂”、“习题解析”和“优秀作业评选”等,学生可以投票、点赞、互评、参评。主菜单区的栏目数量均可根据需要,由任课教师酌情适时增减。设计后的移动终端版面“课程公众号”以教学大纲为总纲,其内容和版面的建设是不断进化积累的过程,可以根据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更新,具有开放性、适时性和互动性。
三 实施成果
从建立“课程公众号”以来,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实施,对原有的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一)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课程公众号”的辅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更为方便有效,通过查询菜单点击量可以观察到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完成相关作业。对于菜单中点击量较少的子项,及时分析原因,通过改进菜单项目,或者增减更换内容来调整,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较重要却未引起学生重视的内容,通过推送的方式加强促进。
“课程公众号”内容的时时更新,定期推送,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拓展视野,关注行业新发展。教师通过“课程公众号”推送房屋建筑相关的微视频,加强学生感性认识,例如,在“建筑产业化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介绍中,教师推送“PC混凝土建筑的装配施工过程”视频,适当弥补了学生对于工地参观实践的缺乏。
“互动讨论”区加强了师生的线上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提高。投票互评点赞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在互动区及时了解学生共同的疑惑,在课堂上及时补充讲解。
(二)使翻转课堂更加有效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前的线上交流和课堂的面对面讨论,学生都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以期更深入和全面地思考问题。希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的推进,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独特性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4]。“课程公众号”辅助平台的帮助下,翻转课堂更加有效,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参与度的矛盾得以化解。“翻转课堂”通过“课程公众号”提前发布课程预告、作业预告,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有关课程内容,查找资料,协作完成小组作业。例如,在“建筑平面设计”章节中,需要学生了解建筑平面设计以家具的尺度,人体的尺度和人的活动所需要的空间为依据。通过“课程公众号”提前两周推送小组作业预告,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以教室或学生寝室为研究对象,观察空间的构成、测量空间的尺度,找出空间中设计合理的部分和需要改进提升的部分,形成报告,在课堂上由学生展示成果。期间,通过教师学生在互动区留言或讨论,查看点击率等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及时预计和督促,有效地掌控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节奏。因此,“课程公众号”与翻转课堂的结合,缓解了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参与度的矛盾,使课堂积极性参与性增加、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多元化评价及学生满意度
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转变。设立有效的、合理的考评体系一直以来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追求的目标[5]。学生出勤《房屋建筑学》成绩评定由70%期末卷面成绩和30%平时表现成绩构成,其中平时表现综合了到课率、互动讨论、作业的情况。“课程公众号”平台为平时成绩提供了可靠的活动记录和评分依据,便于对学生在各阶段、各环节的表现做出较为公正和全面的评价。
为了考察学生对于使用“课程公众号”的满意度,以一个57人的教学班为调查对象,组织了一次关于“课程公众号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1)。从问卷结果看出,“课程公众号”的形式获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愿意使用“课程公众号”进行自主学习,但菜单栏目还需改进。
“课程公众号”辅助平台的使用,也使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提高。将教改前后土木工程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做了一个比较(图3),发现教改后学生的优秀(90分以上)比例小幅上升,良好(80~89分)比例由26.44%上升到43.86%,中等(70~79分)比例由33.33%上升到47.37%,而及格(60~69分)比例下降,并且教改后学生笔试成绩全部合格。
四 结语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注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设计[6]。《房屋建筑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四大能力和素质(基础知识、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交流沟通能力和工程—社会大系统适应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产品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的生命周期为学习主线[7]。移动技术为教育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的重要技术支撑,将对教与学产生积极影响。在教学中,运用由微信公众号所创建的移动学习环境,创建一种开放性、适时性、互动性的教学平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结合,相辅相成,激发潜能,使教学重现生机和活力。
目前,以“课程公众号”作为辅助的教学平台的便携式自主学习方式,正处于探索、尝试和不断地改进中,教学资源有待完善,微视频的摄录、取舍、制作是一个不断积累更新的过程,需要依靠多轮教学方能逐步丰富,开放的网络平台为此提供了长期完善的条件。
“课程公众号”是灵活而便携的课堂,只要有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和师生互动,不需要借助电脑和局域网,弥补了有限的课内学时,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拓展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材的局限,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紧跟行业动向,使教学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为培养与行业接轨的“卓越工程师”,在未来所从事的工程领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1):97-104.
[2]杜高潮,何梅,郭华《.房屋建筑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118-120.
[3]胡玥,董永权,杨淼.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50-57.
[4]田爱丽.“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6):86-94.
[5]徐菊玲,沈志坤,袁义厘.以Moodle为平台的本科护理适时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59-161.
[6]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7]英姿,熊光晶,康全.基于“能力--素质--知识”架构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55-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