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09:45: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土地管理为专业特色。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找出了该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合理确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完善技能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施途径四个方面重构了基于土地管理方向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土地管理;黑龙江科技大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守忠,等.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9,6(51):119-12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城乡)专业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该专业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与管理,发挥地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优势,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观、宏观问题[1],培养能适应城乡区域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知识,又要具备运算与制图设计、技术评价与分析等能力[2],与城乡规划、土地科学、管理学等关系紧密,学科交叉特点明显。与地理学其它专业相比,该专业既立足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搭建起先进的技术平台,更重视实践应用,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学科实践性、实用性明显增强[3]。由于依托学科不同,各校人文城乡专业的发展方向与特色不同,本文仅就土地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展开讨论。

一 土地管理面临新形势分析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建设用地的旺盛需求及土地征收规模的迅速扩大,仅1997-2016年就征收土地2.87×106hm2,土地资源约束趋紧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4],土地约束不断增强,供需矛盾突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但土地低效利用问题突出[5],亟需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二)新时代要求复合型土地管理人才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土领域面临新挑战: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需优化,开发质量有待提升[6],土地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违法频发,土地退化不乐观。近年来,3S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土地调查与评价、规划、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一张图管理、无人机、手机APP等方法与手段明显提高了土地管理效率,也对土地管理人才提出新要求。

\

 
(三)各地土地管理问题差异明显

        东部人均土地少,建设用地供应紧张,土地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发展迅速,亟需优化利用结构,提高利用效益;中部工业用地的平面扩张特征明显,但土地粗放利用普遍;西部土地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既要保证土地需求,又要履行好全国生态屏障区的职责;东北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土地退化明显,加强农地整治,提高耕地生产力极为重要。

二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地理学中最具活力且与社会各项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专业[7],人文城乡专业在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管理效率中优势明显,但需要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使其向更深入、更收敛的方向发展[8]。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侧重知识的强化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其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的运用水平[9]。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更应强化实践教学,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增强就业竞争力。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工科院校,学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文城乡专业秉承学校“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理念,历经调整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简称土地管理)为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实践教学仍存在以下明显问题。

(一)特色体现不足,优势不突出

       特色是竞争力。只有置身于区域,结合区域发展特点与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受“宽口径,厚基础”影响,实践课程更新不及时,仅设置了土地规划设计和土地业务实习,无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数据库等实践,特色不明显。对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视不足,3S技术与土地相关业务结合不紧密,不能适应土地管理中新技术手段显著增强的需求。

(二)课程衔接不够

        目前设置的实践课程多是针对单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利于课程的衔接,也不利于其它课程中方法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更不可能在毕业论文环节实现升华与拓展,而且课程对责任感、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协作精神缺乏连贯性。亟需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各实践环节知识与技能的关联。

(三)实践内容综合程度不高

       实践教学多按课程分割,教师间缺乏沟通,很难从专业角度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统筹,教学目标单一,对黑龙江省的土地整治规划、集约评价、农用地确权、矿区土地复垦等主要土地问题的关注不足。忽视分析与定量化能力训练,对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重视不够。多验证性,少创新性,技能训练单一,实践停留在低层次上,综合训练程度低。

(四)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师资不足,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实践教师为兼职教师,加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以课堂教学考核为主,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专注度不够。在教学手段和组织方式上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学生实践成绩考核上尺度比较宽松,考核中未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考核,甚至有一定的随意性,尚未树立起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

三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重构

(一)合理确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我校人文城乡专业定位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立足于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和矿区土地整治,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以培养土地管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土地特色,强化3S等技术应用,提高学生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规划与整治、国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二)完善技能结构

        技能决定课程。人文城乡专业实践教学应加强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两方面训练(表1)。专业能力是从事土地管理相关业务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1)调查分析能力:掌握区域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内容和区域合理设计调查路线和问卷,具备较强的资料收集能力,利用定性分析及定量统计、空间分析等软件解决土地管理问题;(2)规划编制能力:掌握计算机制图与出图技术,具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区域规划方案的能力,能正确解读相关规划、法规、规范规程;(3)3S技术应用能力:熟练运用GIS软件完成数据采集、编辑、处理、输出及空间分析与建库,利用遥感软件对影像进行数据提取与建模,借助遥感影像及测绘仪器进行土地调查、地籍调查等。

       综合素质是指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发展自我的基本工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包括:(1)基本工作能力:能独立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强,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文字编辑能力。(2)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是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主要载体[10]。从技能结构出发,确定专业实践课程及实施形式、学时、开课学期等(表1)。


\


(四)创新实施途径

         (1)工科化培养。发挥学校的工科特色,实行工科化培养,将实践内容当成具体工程,按照法规和技术规程确定教学要求,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训练,提高规划和技术规程的解读能力;(2)强化计算机与软件应用。土地领域中3S技术、CAD、数据库广泛应用,谷歌地图、高分影像、无人机、地理空间数据云等作用凸显,SPSS、MATLAB、GeoDa等应用日益扩大,必须强化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突出专业的技术手段优势;(3)顶岗实习。结合国土三调、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整治、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推进顶岗实习,将理论、技术与方法与土地业务结合,拓展学生素养,开拓视野,接受职业化洗礼;(4)实施科教协同培养。土地管理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必须从多视角、多层面研究土地业务,应构建实践科研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科研立项,培养其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5)构建“过程—结果”的双效考核机制。构建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丰富考核手段,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汇报与答辩等。积极利用先进手段加强过程考核,如实习中利用微信、QQ等上传学生位置、阶段成果,掌控学生实时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2]刘可文,郑四渭,苏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C].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172-176.
[3]许树辉,李航飞,温瑞虹.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J].地理教育,2015(1):54-56.
[4]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5]梁流涛,赵庆良,陈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7):48-54.
[6]自然资源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7]汪潇.带首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班主任的心得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10-211.
[8]张守忠,王兰霞.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7(5):247-250.
[9]秦建成,张兆福.地方工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工科化改革——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127-129.
[10]张洪波,姜云,王宝君,等.服务城乡规划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2):131-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