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运用研究 ——以歌剧《敦煌之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4:3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钢琴伴奏这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针对钢琴伴奏展开讨论。其中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1月22日,中国原创歌剧《敦煌之恋》钢琴伴奏版本在海南大剧院隆重上演,并取得圆满成功。因此启发笔者思考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应用,结合《敦煌之恋》分析该部歌剧的钢琴伴奏特点,并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出钢琴伴奏作为歌剧伴奏的特点及局限性,试论双钢琴作为歌剧伴奏的可行性。

关键词:钢琴伴奏;歌剧;敦煌之恋

本文引用格式:种彤.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运用研究——以歌剧《敦煌之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2):275-276,279.

一 钢琴伴奏在歌剧《敦煌之恋》中的运用

        2017年1月22日,《敦煌之恋》四幕双钢琴版在海南歌剧院成功上演,在有舞美、灯光的歌剧院内用钢琴代替交响乐,这种伟大的创新引来了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演出时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伴奏与戏剧的完美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来启发自己,针对此歌剧的钢琴伴奏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二 钢琴伴奏对《敦煌之恋》舞台场景描绘的主要技法

        场景的转换是歌剧的特点之一,为了剧情的需要,舞美、灯光、伴奏等都要根据剧情的变化做出戏剧性的调整。而且要非常鲜明地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此时此刻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部歌剧的钢琴伴奏中,作曲家充分利用了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来渲染气氛。

(一)通过节拍节奏渲染场景气氛

        在该部歌剧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节拍与节奏的作用,尽可能地与歌剧场景相结合,渲染气氛。其中复拍子、混合拍子、垛板的灵活组合及应用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复拍子是指由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每小节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如4/4拍,是由2/4+2/4组成的,其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6/8是由3/8+3/8组成的,其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

\

 
(二)通过速度的转换渲染场景气氛

        除了节拍节奏的灵活运用,为了表现故事的戏剧性转变,钢琴伴奏在前奏、间奏中通常通过改变速度来与场景的气氛相吻合。在该部歌剧中,每一幕每一场景的速度都会有明显的差距和变化,从音响效果上,能直接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场景想象。

(三)通过力度的戏剧性转换渲染场景气氛

       作为一部歌剧,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有矛盾的存在,也就是指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一是表现在剧情上,第二就是要表现在音乐上。在音乐中,力度的强烈对比也是辅助音乐产生矛盾的一个表现形式。在该部歌剧的钢琴伴奏中,经常会有突强或是突弱的地方,这种力度的改变能够转变音乐形象,让演员和观众快速捕捉到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三《敦煌之恋》主要人物的钢琴伴奏特点

        “一个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除了与剧本的创作紧密相关外,和音乐家的创作以及表演家的舞台表演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敦煌之恋》这部歌剧中,有几个关键且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粟特人、唐军、蜜儿、翟豪。作曲家通过选用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织体,将不同的角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一)描绘粟特人的伴奏特点

       在歌剧中,粟特人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一幕2后的连接段,讲述的曹真、曹美、曹丽三位美丽的粟特姑娘,作为很多人的梦中情人出现在人们眼帘中。这时,钢琴伴奏选用了极具有西域风情的切分节奏,这种节奏的铺垫,将三位美丽的粟特姑娘的形象表现得生动别致。

(二)描述唐军的伴奏特点

        唐军代表着正义和光明,因此当歌剧中出现了唐军的角色,钢琴伴奏的音乐特点多为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展现唐军强大的力量。在第一幕中有一段是《入场式进行曲》,该片段讲述的是商队在大唐军队的护送下平安归来的宏大场面。从调式调性上来看,这是明朗的大调式,节奏规整,伴奏音型多选用柱状和弦,展示着唐军威武的气势。

(三)描述翟蜜儿的伴奏特点

         由于女主人公翟蜜儿是位粟特姑娘,同时又去龟兹学艺一年,因此当蜜儿登场时,西域风格的节奏特点一定要融入到伴奏中。根据故事情节,我们所了解在大唐军队的护送下,蜜儿跟随商队归来。这时,伴随着一连串梦幻般的音符下行,蜜儿登上场。这时钢琴伴奏奏出了极具有中东音乐风格的旋律,并且伴随着左手的切分节奏,蜜儿的粟特人形象就鲜明地突显出来了。

三《敦煌之恋》钢琴伴奏引发的思考

         歌剧《敦煌之恋》双钢琴版本的伟大创新,成功展现了钢琴作为歌剧伴奏的独特魅力。但与交响乐队相比,钢琴的一些局限性也清晰可见。下面笔者将从钢琴伴奏应用于歌剧的特点和局限性做分析,并试论双钢琴作为歌剧伴奏的可行性。

(一)钢琴伴奏应用于歌剧的特点

        艺术歌曲是钢琴与声乐完美结合的传统形式。歌剧中的钢琴伴奏或多或少借鉴了艺术歌曲的呈现方式。采用钢琴替代乐队与歌剧合作,首要优势是钢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歌剧搭配浑然天成。其次,在歌剧排练过程中,用钢琴替代乐队中的数十件乐器相当便捷和容易,可以轻松地满足歌剧反复练习的要求。这样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再者,钢琴对场地的条件要求也远低于乐队,可以在教室、琴房、演练厅等地进行排练,但是交响乐队就不适合上述场地。

        此外,无论是排练还是正式舞台演出,钢琴伴奏者和演唱者都处于舞台,不像乐队置于乐池中,歌剧演员们基本看不到指挥和乐队,只能靠听觉来调整和乐队的融合,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演员的难度,同时对演员的音乐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者,钢琴与艺术歌曲或其他歌唱形式有成熟的合作基础,对于听众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欣赏。与钢琴比较而言,交响乐队中乐器众多,声音变化多样,声音宏大。虽然交响乐对有利于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但复杂的音效,更容易淹没演唱者的声音。而钢琴单一纯净的音效,听众则更容易清楚地欣赏到演唱者的表演,这也是钢琴伴奏的一个特点。

(二)钢琴伴奏应用于歌剧的局限性

         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钢琴具有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强大的表现力,但是和交响乐队比较而言,则较为单薄。歌剧是一个多门类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结构复杂、内容丰富,集戏剧、音乐、舞蹈、诗歌以及美术于一体,用交响乐来为歌剧伴奏是极佳的选择。钢琴为交响乐伴奏虽然有其优势及特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远不及交响乐队。例如,当歌剧需要辉煌效果时,交响乐队可用铜管乐和打击乐合作轻松呈现出效果,而钢琴伴奏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力度。歌剧需要缠绵情感时,交响乐对则可用木管组或弦乐来呈现绵长乐句,但换用钢琴来表达时,其艺术表现力则会消减很多。

        钢琴的音色变化相对于其他乐器是丰富的,但并非绝对,用钢琴为歌剧进行伴奏,虽然可用高超的演奏技术来完成合作,但钢琴与庞大的交响乐队相比,其音色还是相对单一。对于高度剧情化和表演化的歌剧来说,整部歌剧采用钢琴伴奏,其音乐表现力太过于薄弱,对于冲突的剧情、宏大场面的描写,钢琴所能发挥的效果极其有限。在交响乐队中,大提琴音域低,其声音厚重坚实,中提琴柔和丰满,小提琴高贵温馨,长笛灵巧,单簧管高贵而桀骜不驯,长号音色明亮严肃,小号霸气热烈。交响乐队中,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了不同情感和性格,能够表现不同的剧情和场景,这在歌剧伴奏中是极为重要的,可见歌剧对音色丰富的需求很高。而钢琴由于其构造的确定性,很难产生这么多的音色效果,即便模拟各种声音或人物,也是比较间接模糊的表现,达到这种效果其演奏难度也非常大,所以钢琴伴奏在音色的表现力方面与交响乐队相比有明显的局限性。

\

 
(三)试谈用双钢琴替代交响乐队为歌剧伴奏的可行性

        《敦煌之恋》海南歌剧院的四幕首演是完全由两架钢琴替代交响乐队伴奏的,这种用钢琴为歌剧伴奏的形式,在歌剧演出的历史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既突出了钢琴独有的特征又节约了很大的成本。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两架钢琴弹奏的是一模一样的谱子,因此,引起笔者思考,如果他们演奏的是双钢琴版本的谱子,音响效果又是如何呢?

          经调查,目前一些从事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家已经开始尝试将歌剧总谱改编为双钢琴演奏形式。例如中央音乐学院的歌剧艺术指导张佳佳老师,曾经改编过莫扎特的《魔笛》、威尔第的《命运之力》。由此可见,利用双钢琴为歌剧伴奏的这种演绎形式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并且正在不断作出尝试和创新。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都需要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用双钢琴为歌剧伴奏的这种艺术形式除了演出实践的尝试,教材的出版、教研会的开展、比赛的举办等也会推动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在此,真心希望双钢琴为歌剧伴奏这种表演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乔阳阳.大梦敦煌舞动出的真善美[J].艺术科技,2015,28(08):134+154.
[2]邹园园.论歌剧中的钢琴伴奏技术[J].新世纪剧坛,2011(03):57.
[3]张波洋.简析歌剧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技术[J].黄河之声,2012(16):101.
[4]徐佳.歌剧中钢琴伴奏技巧性分析研究[J].艺术教育,2012(06):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4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