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为目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在校大学生做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这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后,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到目前在校大学生英语口语差的现状;然后通过对调查结果详细地分析,从中总结了出现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的原因;最后针对总结出的原因为想要提高英语口语的大学生提供了具体且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口语;调查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博瑶,等.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之调查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1):243-245.
一 背景资料
口语流利性的获得通常是外语或二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然而研究表明口语流利性获得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困难最大。事实上,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确实令人堪忧:上海《文汇报》2001年6月12日发表一则报道“咱说外语,老外不懂”[1],说的是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基尔比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演讲后,学生自由提问时发生的情况。一名学生用英语向基尔比先生提问,但是基尔比先生听后却“一脸茫然”。由于接连两名学生的英语提问,基尔比先生都无法听懂,“主持人不得不要求学生一律用中文提问”,让随行翻译再译成英语。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2],指出“交际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即文化上的可行性,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现实性。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体系自下而上长期割裂了语法性和可接受性的关系,这导致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许多同学从学前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博士,却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出极不相称的低水平。“哑巴英语”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真实写照。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李岚清同志特别强调:“在开放条件下,外语尤其重要……但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获较低’的问题。学生经过长达数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于外国人直接交流……应研究如何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普及英语,不断改进和创造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英语教学法。”综上所述,十多年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很不理想。时光飞逝,现如今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如何呢?下面是针对这个问题做的调查与研究。
二 实际调查
(一)调查目的
深入了解:1.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2.大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的学习态度及用时情况;3.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主、客观因素。
(二)调查意义
调查结果能为有关更适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三)调查对象
大一大二为主的在校大学生,这其中以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为主,以本地和外地的几十所大学的少量学生为辅。被调查者中,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兼有,文、理科生兼有。男生62人,女生97人。调查对象比较广泛,能比较全面与真实地反应大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四)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由学生个人基本资料与43个调查问题组成。绝大部分问题的设计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示。其中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本调查问卷由项目团队成员随机发放,共发放191份,收回161份,统计出有效问卷159份。表 1 显示,被调查者中,有 23% 的同学自我评价英语口语水平尚可,只有 6% 的同学自认为英语口语水平非常好;23% 左右的同学认为自己较好地掌握了英语口语知识,只有 10% 左右的同学认为自己非常好地掌握了英语口语知识。
表 2 显示,被调查者中,33% 的同学参加了四级口语考试,只有 18% 的同学达到了 B 等及以上的水平;16% 的同学参加了六级口语考试,只有 8% 的同学达到了 B 等及以上的水平。表 1 和表 2 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目前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比较低,并且大学生自身也明确这一点。
表3显示,被调查者中,虽然88%的同学都认为英语口语重要,还有40%左右的同学自认为学习英语口语态度积极,但在英语口语学习的各项实际行动上较有主动性的同学大都低于16%,非常有主动性的同学低于7%,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重视英语口语。
表4显示,被调查者中,在英语口语方面每周用时大于2小时,除了通过收音机、原声电影、原声电视或APP等渠道学习英语口语的同学占31%,通过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低于22%。而在英语口语方面基本不花费时间的同学却占了50%左右之多。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在行动上更不重视英语口语。表3表4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因为在学习态度上不重视英语口语,所以在行动上更不重视英语口语。
表5显示,被调查者中,口语训练方式采用课堂上单纯地模仿和复述,看英文原声电影和唱英文歌曲这三种方式的人数都占50%左右,其余方式被采用的人数大都低于15%。这表明目前大学生采用的英语口语训练方式较单一,多数人是喜欢采用自己独立练习的方式,不愿采用与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表6显示,被调查者中:1.主观因素方面: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是各种主观因素影响了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如不坚持经常参加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活动;不坚持经常进行跟读、模仿、朗读等口语练习;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俚语的积累不够。2.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有两点影响因素,(1)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课下没有语言大环境,学生开口实践英语机会少。(2)37%的同学认为口语考试成绩不计入学科成绩,导致学习英语口语不积极。表6表明在英语口语水平方面,主观因素的影响大于客观因素,且客观因素突出表现在两点上。
三 结论与原因
(一)结论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较低。
(二)造成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较低的三大原因
1.口语考试成绩不影响考分、升学,导致在校大学生们极度缺乏英语口语的学习动机,进而导致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时间极少,最终导致他们英语口语水平低。
2.课下没有语言大环境。学生开口说英语机会非常少。
3.因害怕或害羞等原因,学习者多喜欢采用自己独立练习的方式,不喜欢采用与人合作、交流的方式。口语训练方式较单一。
四 建议
1.要明确现代中国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全球化交际的人才,且口语交流是交际的主要手段,因此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口语,改变目前不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态度。
2.要认清传统教学模式和四六级英语考试共同的弊端——只注重英语的书面表达,不注重口语表达。因此大学生要主动发扬优点,弥补缺点,减少由此产生的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不良影响。
3.要激发出大学生较强的英语口语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接受二语输入量的大小,以及发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因此大学生可通过观看名人的英文演讲、原版英文大片和其他精彩的英语视频等形式,将英语口语的学习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形象、直观且生动。
4.要增加大学生的口语练习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是大学生练好英语口语的基础。
5.要丰富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方式,尤其要激发他们对英语口语互动式训练方式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愿意多参加讨论、辩论、戏剧表演……
6.要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大学生建立语言环境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把手机、电脑调成英文界面;走路、坐车听着英语广播;看片娱乐关掉字幕;记事备忘全用英文;每日两三个长难句的研习加上五六个生词的补充。长此以往,语言环境就形成了。语言环境是可以自己建立的,出国不是唯一的办法。
五 结束语
正如蔡基刚在其论文中所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我国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大学生不再只是用外语在资料室查查外国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是要用外语走向世界,直接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具有较强的口语能力[8]。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低,这部分人一定要深入理解这段话所说的内容,要明白近年来我国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变化,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在英语学习方面也相应地调整学习目标与内容,务必重视起英语口语的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使自己成为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澎.咱说英语老外不懂[N].文汇报,2001-6-12.
[2]Komos,J.&M.Denes.Exploring measures and perceptions o f f luency in the speech o f second l anguage l earners.System,2004(2):145-164.
[3]韩晓惠.亟待加强的听说教学[J].外语界,1998(01):28-30.
[4]罗爱梅,罗丹,何艳铭,等.当代中小学外语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74.
[7]张嵩.揭秘英语学习50“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8]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外语界,2002(01):63-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