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构建以思政理论必修课为核心,以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为辅助的“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杨新颖.新时代高职院校“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46):248-2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主动转变思路、创新观念。立足职业教育特点,梳理、挖掘、整合各类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对推进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通过各类课程而进行的思政政治教育,与通过课程之外其他渠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区分。“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指的是通过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以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为辅助的“一核三环”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机制。
(二)构建“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
1.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必然需求,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职业教育特征,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明显特点。以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目标的“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有利于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
2.促进职教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既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更要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在专业技术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政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和成才观,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理想、专业技能、个人素养的有机结合。
二 构建“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同步推进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各开课院系、教学部门应积极探索和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活力。
2.坚持问题导向与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
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存在“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边缘化、孤岛化现象比较明显,一方面与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思政课自身吸引力有很大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够进行分类指导、补齐短板。在补短板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各类课程中加大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
3.坚持遵循规律与立足特色有序推进的原则
一方面,“一核三环”育人机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律,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各类不同的课程在内容挖掘、教学方法上又要遵循不同课程的规律,立足课程本身特点来挖掘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如专业技术类课程着重于科学思维、发展理念等的培养;实践教学类课程则侧重于职业精神的培育,职业素养的养成。因此,“一核三环”思政育人体制的探索应该分部有序地推进。
三 构建“一核三环”思政育人机制的路径
按照各类课程都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原则要求,在高职教育各类课程中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大纲、教学安排,是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课程全过程的必然要求。
1.思想政治必修课提升计划
构建“一核三环”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首先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必修课主渠道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政治必修课又是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核心。思想政治必修课的提升首先就要选好思政教师,提升思政教师理念,完善培训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另外,要深化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三是在教学比赛中单设思想政治类课程项目;将学生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提高比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2.开设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
根据学科专业优势特点和自身办学定位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时代”系列思想政治选修课,并将思政选修课计入学分,这不仅是职业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必要环节,更是思想政治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拓展。
建设一批优质的综合素养课,推进职业教育综合素养课程教学改革,要明确课程定位,强化政治方向、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综合素养课旨在结合职业教育的专业、学科特点,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职业素养,并能够在其中培育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的思政选修课和综合素养课作为课程思政必要的两环,能够在课程的思政性和专业性之间架起桥梁,应是高职院校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又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开设的课程,既能够实现一般思政教育功能,又能够服务于行业、职业突出的素质需求。
3.建设一批专业育人特色课
“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元素,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确保每门课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既要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律,又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核三环”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办法,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激励引导措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
[2]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3]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4]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29-31.
[5]王国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05):9-11.
[6]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6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