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发展变革,“地理有效性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有效地理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值得每位高中老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张立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7):145-146.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老师都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扮演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就使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观念和方式,激发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概念起源于西方,该概念的提出,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将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作为评判的标准。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该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能够自觉融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理念强调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有效教学具体包含的作用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知识;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
二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性教学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这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有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轻松愉快的融入到课程学习中。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增加了地理教学的内容,而地理课程的学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枯燥的地理课堂教学难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老师在课程讲述时,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培养地理课程学习兴趣[1]。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知识
纵观历来高考地理试题能够发现,其命题都是以现实问题作为背景,以能力立意为根本目的,重点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就必须要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入手,要善于使用地图教学,老师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发现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从地理的教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
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适应他们现有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地理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延伸性极强非常强,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既要承担培养公民能力素养的责任,又要重视可以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能够终身受益,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2]。
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设计,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课堂中,每节课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心理需求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认真研读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就应该完成教学设计环节,整理好相关知识点,将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划分、区域的特点、区域的类型为等作为本节课的基础内容简单进行整理,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分析整理。而两个区域重点体现在比较上,通过比较,找出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相同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则是课文知识讲述,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老师应该把这一内容放在教学设计的重要位置,另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也应该根据其难易度来规划设计。按照各章节内容,整理好重难点知识,开展教学任务[3]。
(二)量体裁衣,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若一节课教学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理解;若一节课老师讲说的知识点太少,更会浪费时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个性需求,每节课教学内容要适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最佳联系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4]。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要判断地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必须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很少自己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创新发展。只有当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经过不断地探索思考,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才会逐步提高。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述“现代旅游及其作用”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致浏览了这一内容,大家觉得现代旅游有什么作用?这时,同学们都会回答,“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类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扩大交流旅游业”,接着,老师又提问,“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入首先要学习的内容“现代旅游及其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
(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合作探究能力
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专门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要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去思考和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学习时,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学习,也可以和他人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①让学生能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即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②荒漠化主要表现,即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等;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阅读材料等信息的搜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推行,增加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助推作用。有效教学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栾春波,文领军.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4(8):183-184.
[2]叶汝坤,周浩翔.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36-245.
[3]朱学尧,刘伟明,张刘志.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32):108-116.
[4]尹保庆,郭平子.浅析高中地理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7(10):221-228.
[5]戴秀鹏,周玲君.浅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6(18):358-367.
[6]周全梅,朱雨幕,王馨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5(13):108-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