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职业性、技术性和教育性三个维度解析职业教育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解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职业教育坐标系,任何职业教育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为职业院校分类、职业院校或职业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导航系统。提出了各种教育类型、教育层次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取长补短融合发展的,和谐共生构成有序有效有生机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三维度;解析;职业教育本质;解读;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陈林杰.三维度解析职业教育本质解读职业教育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9,6(46):237-
240.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HEN Lin-Jie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jing,Jiangsu,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ss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vocational,technical and educational.On this basis,it interprets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the coordinat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find its own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it.It provides a navigation system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vocational colleges o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but are developed by means of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Harmonious coexistence constitutes an orderly,effective and vibrant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analysis;ess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pret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职教自信。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本质特色明显,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双创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够在助推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落实、助兴“一带一路”建设这三大领域发力。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高技能人才座谈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但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社会认识还存在偏差。因此,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职业教育本质与职业教育体系事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 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体系再认识意义重大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占据“双优先”位置处于重要发展时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优先、就业优先。职业教育既属于优先发展的教育,又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因而属于“双优先”发展的事业。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总体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这些都说明,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重要发展时期。
(二)目前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体系的认识依然不全面不准确
具体来说,就是认识比较笼统而不透彻,让处于职业教育一线的职业院校或教师开展职业教育难以正确把握,甚至无所适从。例如:季建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全面素质教育”,把技能、技术放在第一位是舍本逐末,要真正把握高职教育的精髓,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突出培养能力。这个认识没毛病,只是太宽泛,“全面素质教育”对几乎所有的教育都适用。李志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教育性”“高等性”等特点,而不是单纯的就业、技能培训。反对“过度职业化”片面追求就业。姜大源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已成为跨界的职业教育特征的基本表述,成为职业教育学不同于传统教育学的话语语境。刘斌等认为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是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指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4]这些学者的认识比较全面也有道理,只是有些笼统,没有透彻分析职业教育本质。还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职业性和技术性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其他为派生属性。对职业教育的其他认识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三)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体系意义重大
其实早在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中,就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这种状况归根到底是由于不能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体系所致,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身处职业教育一线的职业院校和教师工作重心偏离,致使办学发展定位不准、发展区域模糊、发展特色缺失。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体系可以指导职业院校和教师知道“我是谁?应该是什么样子?向何处生长?”,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课程开发和施教,精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 三维度解析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所以,要想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必须从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三个维度来解析职业教育。
(一)职业性维度解析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起点是职业,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没有终点。所以,职业教育有起点没终点,永远在路上。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在人才的培养数量上满足社会职业的需求,人才的培养质量后面会分析。职业按类别大致可以分为:操作类、技术类、管理类三个大类。职业按岗位层次大致可以分为:基层(一线)岗位、中层岗位、高层岗位三个层次。
⑴基层(一线)岗位。操作类主要是操作员、业务员等岗位;技术类主要是技术员、技术助理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班组长、业务主管等岗位。
⑵中层岗位。操作类主要是高级操作员、高级业务员等岗位;技术类主要是技师、工程师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业务经理、部门经理等岗位。
⑶高层岗位。没有操作类岗位;技术类主要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高级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岗位。
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上述专业岗位开设的。
(二)技术性维度解析职业教育
技术进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支撑技术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如果仅仅能够在人才的培养数量上满足社会职业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保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技术性,职业教育必须达到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才行。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大致可以分为:初级技术、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三个层次。
⑴初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了解技术原理,熟悉技术方案,掌握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
⑵中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熟悉技术理论、掌握技术方案编写。
⑶高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精通技术理论、掌握技术创新或新技术开发。
(三)教育性维度解析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最终要靠教育性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基本课程,如思政课、数学、体育、军训等,重点是德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6个“下功夫”。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教育主要包括:相关学科基本知识课程、专业基本理论课程,重点是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技术发展能力、职业迁移能力。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工艺(项目)方案设计与技术开发课程、工作(项目)过程技术实验实训课程,重点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岗位做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融入技术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史,感知技术之美、树立和谐技术观,培养技术责任意识、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别于其他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岗位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岗位专业技术实践教育,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上。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理论)实(实践)结合、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实施教学,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融合,并在专门构建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同时兼顾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⑴培养本职业领域初级技术。采用通识教育、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实践)为主占50%以上,即做为主,做中学,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实施教学,极少采用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⑵培养本职业领域中级技术。采用通识教育、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实践)占50%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教学法和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政行研企校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教-学-做-赛”一体化,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⑶培养本职业领域高级技术。采用通识教育、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教育和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实践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不变、理延长,即实践强度不减占50%以上,通过长学制延长理论教学内容,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教学法和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实施政行研企校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赛”一体化。
(四)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从上面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三者的有机统一,职业性、技术性、教育性三者缺一不可构成职业教育。如果把职业教育比着大树,那么职业性是大树之根、技术性是大树之干、教育性是大树之枝叶,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则为大树之果实。
⑴职业性是职业教育之根。离开了职业性,职业教育就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性是教育性的目的,缺少职业性,就会演绎成普通教育。职业取向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职业教育扎根的土壤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培养足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⑵技术性是职业教育之干。离开了技术性,职业教育就成了空壳教育,连职业培训也算不上。技术性是教育性的内容,缺少技术性,职业教育一钱不值。技术性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性,体系专业与职业的融合,规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课程体系。
⑶教育性是职业教育之枝叶。离开了教育性,职业教育就不是教育了,教育性是实现职业性、技术性的途径。教育性要通过职业性、技术性汲取营养,体现终身学习的开放性,才能枝繁叶茂。教育性要求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教育性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出更高要求,除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能力外,还要有“融相关专业知识于工作过程之中的职业教育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三 三维度解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深度解析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全面解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根据前面三维度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解析,在其基础上,仍然按照三个维度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解读,以更好地全面理解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初等职业教育
⑴职业性。面向基层(一线)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操作员、业务员等岗位。⑵技术性。基本具有初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了解技术方案、熟悉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
⑶教育性。培养本职业领域初级技术。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实践)为主占50%以上,即做为主,做中学,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实施教学,极少采用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
(二)中等职业教育
⑴职业性。面向基层(一线)岗位,操作类主要是操作员、业务员等岗位;技术类主要是技术员、技术助理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班组长、业务主管等岗位。⑵技术性。具有初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了解技术原理、熟悉技术方案、掌握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⑶教育性。培养本职业领域初级技术。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实践)为主占50%以上,即做为主,做中学,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实施教学,较少采用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
(三)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⑴职业性。面向中层岗位。操作类主要是高级操作员、业务员等岗位;技术类主要是技师、工程师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业务经理、部门经理等岗位。⑵技术性。具有中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熟悉技术理论、掌握技术方案编写。⑶教育性。培养本职业领域中级技术。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实践)为主占50%以上,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教学法和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⑴职业性。面向高层岗位。没有操作类岗位;技术类主要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岗位;管理类主要是高级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岗位。⑵技术性。具有高级技术。要求在本职业领域内能够达到精通技术理论、掌握技术创新或新技术开发。⑶教育性。培养本职业领域高级技术。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理实一体,实不变、理延长,即实践强度超过50%不减,通过长学制延长理论教学内容,教育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典型工作(项目)过程教学法和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法。国家职业教育规划要求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具有平等地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职业教育体系坐标系与职业教育边界
如果以职业、技术、教育三个维度分别作为坐标的三个轴,职业岗位从基层到高层、技术从初级到高级、教育层次也从低向高,那么可以建立一个职业教育体系三维坐标系。坐标系起点为初等职业教育,离开起点朝着由低到高的方向走依次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相邻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线,只有相对固定的办学主攻区域。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层次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会越来越小。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之间应该互相沟通、贯通,而且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互相沟通、贯通,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各种教育类型、教育层次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取长补短融合发展的,互相和谐共生,构成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根据这个坐标系,每一种职业教育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这个坐标系无疑可以作为职业院校或职业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的导航系统,能够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三个转变”,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季建国.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刍议[J].职教通讯,2015(26):1-3.
[2]李志强.高职教育“过度职业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5(10):34-36.
[3]姜大源.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教育学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5-8.
[4]刘斌邹吉权刘晓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与应然之态[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106-110.
[5]王利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5):216-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