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招生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录取人数也在逐年的上升。这种现象在提高了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因为现在很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更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也对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就业。对于很多高校来说,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相关的管理层提高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并进行相关的建设。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王思秀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6):29-31+128.
就业压力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的压力更大。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可以通过鼓励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的办法,来缓解就业压力。这项政策已经应用到了我国的一些高校中,而且有效的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现状[1]。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教育体系,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压力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因为相关政策实施的时间尚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从而促进相关体系的建设,真正的缓解就业压力。
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发展
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学生在教育生活中更加追求自我,并且为了自身的理想和目标来进行奋斗。大学生一般对外界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独特性,使得其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看法,同时还有着追求自由的权利[2]。所以说,大学生普遍都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展现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且增强其专业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来突破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二)国家人才的需求
要想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就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更好地进行建设。对于国家的建设来说,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就是培养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才能对国家进行相应的建设[3]。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对大学生的一些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自我创业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形成一种新型的思维,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高校还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通过相关的教育与自主创业实践,来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帮助国家实现相关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向着战略强国的方向进行转变。
(三)缓解就业压力
对于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来说,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在近几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的前提下,我国的高校学生变得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这些待就业人群的增加,相关的岗位却没有进行变化,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使其压力在不断上升。而且,相关的数据表明,毕业生的就业率只能达到50%以上。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形势将会变得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自主创业是一种缓解社会压力的方式,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相关的创新意识,来进行自我就业,从而实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并且使其能够通过自主创业来获得更好的发展[4]。
二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缺乏理论指导
尽管我国在前段时间,就已经在很多高校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推广,并且通过实践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来说,形势并不乐观,而且无法有效进行创新。而且能力的不足,使得很多大学生无法通过创业,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相关的培养,学生在就业时,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培养人才的新型要求,很多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其发展方向[5]。尽管相关的部门已经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但是,很多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无法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实践活动中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无法促进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发展。
(二)实践效果较差
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对大学生的创业理念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无法将这种意识融入教育生活的过程中,而且对于这种理念的创新程度不同。相关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一个自主创业的氛围,很多高校只是将这种创业教育作为一项任务,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教育目标[6]。因为这种氛围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于这项教育并不重视,也无法通过完善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相关的建设。而且对于生活环境来说,也对于这种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社会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相关的教育体系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校的教育体系建立来说,师资队伍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师队伍的选用时,过于注重学历,仅仅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和科研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对其实践能力,进行相关的建设[7]。很多教师不仅理论教育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也比较差。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对于这个专业的知识氛围了解得比较狭窄,也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进行相关的建设。所以说,无法引导学生提高能力,而且实践能力的制约,也影响了相关教育内容的实施。
(四)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来说,首先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不强,而且会受到自身专业和就业的影响,在进行自主创业时,还是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相关的建设,从思想上就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而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很多学校也仅仅是按照相关的教育内容来进行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做出引导和要求,使得学生无法将这项教育当作真正的一个教育目标,来进行学习和实践。所以说,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还是将其作为一个教育目标来完成,并没有将其作为自己人生转折的一项重大事件[8]。尽管有一些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兴趣,但是因为自身的自信心不足,在进行创业的过程,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的建设。
(五)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高校对于创业的教育来说,并没有设立完善的课程。很多高校仅仅是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育,虽然举办了相关的创业比赛和一些专家讲座等,但也只是通过学校环境,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9]。很多大学生无法通过这些讲解和比赛,来获取真正的知识和经验。且因为比赛过于重视结果,也影响了学生对于这项教育的兴趣。还有一些高校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区域,为学生提供实践途径,但是因为学校受资金的制约,以及场地的限制,在进行相关教育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依然无法对大学生做出实质性的帮助,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自我建设。
(六)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对于创业教育这门学科体系来说,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在制定课程内容时,设计的过于单一,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存在重复性,主要还是利用一些专家的讲座,和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来开展教育,缺乏系统性的教育[10]。也没有通过开展一些实践课程,对相关的技能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也没有通过相关的教育,来完善自身的能力。
三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创业意识
因为对于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学生如果不具备创业意识的话,就无法进行自主创业[11]。我国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针对学生的一些特点,制定了相关的培养计划,并且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压力和一些就业现状,来进行自我能力的完善和相关意识的培养。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通过与社会的一些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且通过进入企业或者是就业市场进行实践,了解到我国的就业现状,从而真正的从内心培养自主创业的意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自主创业,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二)建立实践场地
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来说,还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实验场地。高校可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培养其商务意识,鼓励其制定一些就业计划,并对其制定的计划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内容,来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完善自身的计划,来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的结合。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活动,通过一些有经验的企业来帮助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和企业的进行合作,以及通过了解企业的一些现状,来进行创业计划的制定,从而真正发挥实践场地的作用[12]。
(三)加强师资建设
对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说,还需要对教师团队进行相关的建设,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应该通过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带动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创业,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投资家,或者是拥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进行理论指导和开展专家讲座[13]。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创新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制定一些创业交流会等活动,通过教师的交流和探索,来完善相关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为学生的自我创业,来进行相关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交流会,让学生之间交流一些关于自主创新的知识和实践,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学习氛围,来进行相关的创业教育,直到大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认可这种教育,从而进行自主创业。
(四)建立保障体系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政府还要通过发挥自身的职能,来保障相关的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实现[14]。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国家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这项教育目标能够得以实现。要将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结合,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建立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大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自主创业,来发挥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对社会进行建设。
(五)完善教育体系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体系,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学校的培养现状,来进行相关的建设。通过完善课程,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更好培养[15]。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来进行理论指导,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这两方面出发,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来实现自主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且将创业的一些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课程。
(六)科学设置课程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来说,应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了解一些创业知识,就无法形成相关的意识,也无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创业知识的学习。所以说,高校应该以学生自身的专业为基础,通过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目标的创业理论知识,来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且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进行一些创业知识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真正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创业计划,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进行自主创业。并且培养其创新意识,来为学生的创业目标进行创新,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需要根据我国的就业现状,结合一些高校的教育问题,来制定相关的教育计划。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落实到高效的教育生活中,来实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来缓解毕业生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拓展创业路径,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从而真正的改变我国的就业现状,使大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加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0):76-78.
[2]王琳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路径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283-284.
[3]姚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8(22):56-57.
[4]刘姣.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302.
[5]段剑伟.TRIZ理论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6):11-12.
[6]范华莉,高顺裕,汪雅.“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8):119-120.
[7]哈艳,贾冀南,王丽红.共享经济视阈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22):41-44.
[8]王连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50-251.
[9]石金艳.基于个性化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3):40.
[10]张成,钟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8):109-111.
[11]孙昭甜,孙睿,任孟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相关提升路径分析[J].才智,2017(20):35.
[12]贺孝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平台构建研究[J].
成才之路,2017(19):1-2.
[13]朱庆生,樊显昧.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优提升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219-222.
[14]罗兴,李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管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1):45-47+54.
[15]张凯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