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9 11:13: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篮球是在我国在校学生当中普及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若能有效进行篮球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学校的篮球教学并不理想,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学生主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篮球课堂效率低下的境况,不符合篮球课堂的教学标准。因此,本文基于篮球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具体论述,希望能为广大体育老师开展篮球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篮球教学;有效性;体育训练

本文引用格式:卢超,等.浅析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43):165-166,176.

一 引言

        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高校要积极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运动切实发挥其强身健体的功效。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中,篮球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习篮球不仅可以强化身体的各项机能,提高肢体协调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紧急应变能力,因此,如何实现篮球高效课堂,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全面掌握篮球运动的精髓是目前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体育教师要积极应对挑战,探索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 提高高职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篮球教学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长期磨练的过程,因此,一个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对于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只有篮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升上来,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精确地掌握篮球的每一个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这是篮球教学的目标,也是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为了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这项运动,让学生真正热爱篮球,会打篮球,教师要循循善诱,以高度的责任感进行篮球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三 目前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升


         虽然目前我国正在对体育教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但是学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学校将篮球课作为选修,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爱好而选择这门课程,但是大多集中于男性学生,而女生的传统观念里认为篮球就应该是男生玩的,所以几乎接触不到篮球课程,这显然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缺失。除此之外,篮球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学生接触得少,感受不到篮球运动的魅力,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对篮球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授篮球课程时,对于这门运动的文化背景的讲解较少,而篮球运动的背后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背景教学的缺失使篮球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学生只能为了取得学分而被动地学习篮球课程,而这种课堂必然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

\

 
(二)篮球教学缺乏深度

        目前我国的篮球课堂比较注重技术教学,对知识的挖掘不够深,拓展不够广,从而导致技术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降低了篮球教学的整体有效性。除此之外,篮球是讲求团队合作的运动,在实际的比赛中,一个团队是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的相互配合。但是,目前的篮球教学注重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很少将学生个体融入团队中,而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掌握了技能,却不能良好地运用于实战中,这与篮球运动的精神相违背。

(三)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性、系统性

          目前的篮球教学中,教学的一般流程是教师先将篮球的技术要领给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动作自行练习。很多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实践的方式就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这种教学方式是混乱的,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篮球时缺乏教师的指导很难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另外,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的现象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也极为普遍,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达不到篮球教学的课程目标。

四 提高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科学授课


         即便是体育这种强调运动,重视实践的学科,也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就相当于楼房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保证楼房建得高,立得稳。因此,教师不能在开始篮球课程的时候就带领学生到户外实训,而是应该按照科学教学的标准,先将理论要点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形成自己鲜明的授课特点,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当课堂氛围的调节剂。比如,当讲解快速进攻的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打比方,使复杂的动作技巧变得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解释:“快速攻击对应于快速防守,当对手快速防守时,就要用快速攻击予以回应,这种过程就如武术对决一样,对手快,你也要同样提高速度。”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明,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使用快速攻击的原因和使用时机,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训练。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要积极进行技术的训练。而技术不是靠老师口头传授就能掌握的,因为语言是枯燥的,用来形容运动这种动态的过程难免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找一些视频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讲解专业球员的标准动作,让复杂的技术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用一句话说,科学教学就是将理论教育和实际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专项训练

         篮球对人的各项身体机能要求较高,并且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需要掌握的控球方法和战术技巧的难度也逐渐提高,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源于学生的运动耐力和良好的身体状态。但是,当前的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呆在家或寝室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愿意抽出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而导致很多学生就连上个楼梯、提点重物都会气喘吁吁、浑身酸痛,这样的身体素质不仅不能接受正常的篮球训练,甚至会在训练中发生安全事故。为此,作为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先将学生的速度提升上来,因为速度代表着反应能力,只有速度快,才能灵活、迅速地对各种进攻或防守予以回应。教师可以针对每个方面的能力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训练实战技巧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对抗赛,在比赛中学习队友和对手的技巧,总结失误,积累经验;训练学生耐力的最佳方式就是跑步,且路程要长,时间要久,此外,长跑还可以增加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训练学生的力量则可以采用蛙跳的形式,蛙跳可以激活全身的肌肉,从而提高整体的爆发力。

(三)在实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传统的篮球教学中难以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所以就阻碍了篮球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在实际训练中围绕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而难度较高的战术技巧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训练中自主摸索。由当前篮球教学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手把手地交给学生标准化的动作并不能使其掌握篮球的真正精髓,而学生对于篮球的体验和感知才是学好篮球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篮球的悟性,打破僵化的篮球教学,不能让脑中标准化的动作要领限制住了学生的发挥,而是要让战术意识成为学生做动作的指导。比如,在进行“篮球接球”的授课时,教师要将最主要的动作要领说清楚,即告知学生手臂之间要呈现一定的角度,接球时切忌将手臂伸直。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不能将手臂伸直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训练时试着用直臂去接球,看看和正确的接球方法的区别所在,当学生体会到使用错误的动作会让接球效果大大降低时,自然就会在正式打篮球时避开误区。通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不必大费周章地纠正学生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四)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篮球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篮球技术掌握的总结和反馈,是篮球教学的最终环节。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教学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更加认真,更加积极地磨练自己的篮球技术,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练习篮球时的缺陷,为之后的篮球学习做好正确的指导。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模式过于单一,结果不够客观和全面,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指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其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途径。比如,为了使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在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其他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其他学生评价为的是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而学生自评则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另外,评价的语言也要拿捏恰当,不能因学生动作做得不好就对其进行严厉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要让评价成为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明灯。

\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更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支配能力和打篮球时正确的动作习惯,甚至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篮球技能,讲练结合,纠正学生在学习篮球时的错误观点和动作,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终身的爱好。

参考文献

[1]郑富,郑少苹.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学园,2015(1):94-95.
[2]刘扉.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164-164.
[3]韩矞.高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24(5):376-3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