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通信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3:53: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应用型高校中,通信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适合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求,实验教材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来编写不同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应用型高校的实验教学,以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刘婷,等.通信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6):11-12,15.

一 引言

         当今社会,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通信人才紧缺。在应用型高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和模式固定统一,无法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探索创新[1,2],以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课堂学习、项目训练等多种模式的有效结合和互补的方案,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和个性化的课程体制。

        在通信工程专业中,多元化人才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占比最大的是应用型人才,大约占了学生总数的70-80%,这部分学生更重视的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为科研型人才,这部分人才体现在每年的考研学生中,大致占20-30%,这部分学生不仅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科研创新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也是最少的部分,体现在国际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大致占比1-2%,毕业后申请出国深造,同时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仍然申请本专业,所以这部分学生需要开拓国际视野,了解专业热点及前沿方向。针对这三种人才培养方向,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使得每一类人才在实验课程上都可得到相对应的收获。

二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初级动手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实验课及实践课向来是辅导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并且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信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教材不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通信工程传统的实验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必要联系,更多的介绍实验原理,与实际结合较少,新意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没有针对不同层面学生来安排相应的内容,所有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教材进行统一的实验操作,更多的是注重了实验结果,但是对实验过程并没有要求。大多数学生仅仅看到实验现象,操作步骤更是老师讲解一步,学生做一步,书上写一步,学生做一步,别人操作一步,他模仿着做一步。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同时,大部分实验教材并没有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区分,不能够为应用型,科研型和国际型学生提供相对应的知识内容,不能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

 
(二)通信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跟随老师的统一步骤来进行实验。这就造成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实验而无所事事,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某一问题无法解决而迟迟不能推进。所以统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更加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无法配合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通信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不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

        传统的考核形式依据学生操作和实验报告获得评价,尤其是操作部分,能否做出正确的结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值,所以,学生往往只是按部就班,不加思考,按照设置好的步骤进行操作,不去思考为何这样操作,一旦出现问题,也不去主动思考为何会出现错误,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类型的学生,无法体现出各类学生的优势,这种考核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厌倦心理。

三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

       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考核模式固定统一,不能适应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多元化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通信工程的实验课程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给不同层面的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到锻炼,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探索新型实验教材的改编

         传统的实验教材更多的是针对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的介绍,并没有顾忌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配合实验教学过程,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材进行修改。对新的实验教材中的预习部分设置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内容,针对应用型人才,可以通过解答基本原理问题的方式巩固此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针对科研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可以通过查找国内外科研资料的方式来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课上的实验内容部分需要安排普遍性的基础实验,以此来针对应用型人才强化其动手能力;而针对科研型人才,可以设置提高实验,强调其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水平;针对国际型人才,可以布置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前沿热点研究方向。

(二)探索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

          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单纯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评价问题的决策能力。通信工程专业有很多实验课程,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课程,探索适用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验要求。在保证基础实验完成的基础上,制定不同档次的要求。不管是哪一类人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因此,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教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及考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内容可以包括:当次课内容的知识点讲解,搭配课堂提问,提问内容为预习部分内容,如此结合更有针对性;完善的实验内容,搭配详尽的问题说明,不再是全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总结,而是每一小结果出现后都需要完成对应的问题,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说明了什么,而是更加细化,比如,随着电阻阻值的提高,电容如何变化等等。随堂的数据记录及整理,这样保证了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能很好的避免了课后抄袭的现象。详细的步骤也保证了报告的完整性,像一个详细的操作说明一样。在实验报告的最后,会有相对应的一道计算类题目或者是问答类题目,便于掌握学生理论课的情况。不作为评分条件,只作为理论课的参考。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实验理论相结合的程度,便于理论课的课堂调整。同时,最后的题目也给科研型的学生加深了实验的难度,对学生未来的科研发展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三)探索更加灵活的实验课程考核形式

         积极灵活的考核模式应该给学生鼓励,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也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课程考核替代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实验评价体系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在新的考核方式下,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增加多样化的分数替换形式,制定合理有效的评分标准,可以做出以下改进。

(1)针对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三种相应的考核体系。

         对于应用型人才,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完成基础实验并得出正确结果即可达到要求,对创新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应用不做要求;对于研究型人才,应鼓励学生用研究创新性的实践、实物或论文来替代部分基础实验分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国际型人才,可以通过研究当前热点问题见解,或者是中英文翻译相关文献、著作等方式,对课程分数进行置换或补足,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科研水平及方向。

(2)针对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

        对于占比最重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报告分为预习报告与随堂报告两部分,不再是传统的课后整理,改为随堂整理;预习也不再是传统的抄袭报告,改为每次课中预留下次课的内容,是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具有针对性。报告提交方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排序的步骤,按照先后提交进行排序,更好的筛选出做的又快又好,对知识掌握熟练的学生。同时,这种方式更好的提高了实验的区分度,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状况。对于研究型人才及国际型人才,可以根据考核体系内容完成相应的内容,时间限制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内容不拘于形式,可以是对当前相关热点问题的见解,可以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应用,可以是实物制作,可以是论文撰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课程分数进行置换或者是补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

 
四总结

        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对培养通信专业的人才起着辅助作用,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不适用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上。针对应用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必须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新的考核方法,开发每一类型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印庆等.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218.
[2]褚丽莉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61-62
[3]刘毓,邹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6,33:100-101.
[4]彭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电子测试,2016,1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