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3:18: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被赋予了极强的德育教育功能,身为小学的班主任,更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而,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富德育教育的经典课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其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6(37):254-256.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层面的教学,还包括对小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1]这也意味着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被赋予了极强的德育教育功能,特别是身为小学的班主任,更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而,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富德育教育的经典课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其道德品质。

一 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德育教育向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所谓“成才先成人,致学先致德”,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应首当其冲。[2]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教学,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实践教学之中,进而以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的有效生成,从而使其能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弘扬,从而使得其能够得以有效传承,进而使得小学生都能受到文本中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特别是身上小学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相应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还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要有效培养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可以说,德育教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从而有效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3]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得二者能够相辅相成,既能有效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小学生个人道德水平的有效提高,对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集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于一身的班主任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这一有效阵地,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得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实现双赢,这对丰富学生的学识,沉淀学生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未能有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具体表现如下: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少基本的德育渗透意识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基本的德育渗透思想意识,时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而忽略了这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阵地,在这一点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特别是在很多的中小城市,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应试教育之中,而一些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4]正是这种违背素质教育宗旨的错误倾向,使得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的提升,与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对小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缺乏清醒地认识,致使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很少涉及德育渗透,以致错过了很多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时机。

\

 
(二)德育渗透的随意性较强

         小学语文作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设计其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案时,一般多立足于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上,时常会忽视对教材中有关德育因素的仔细分析与具体渗透。抑或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受限等问题,而对有关德育渗透的教学环节被人为地取消掉,甚至是根本就未纳入其教学设计与初始方案之中。等到哪天突然想起来了,就在班里空洞地说教几句,即便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其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到与德育有关的内容,但是又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德育渗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加之,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因而,其对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全面开展德育渗透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其德育渗透的随意性太大,使得小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和体会到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与观点,致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脱节。

(三)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未能考虑到自己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时机,从而使得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过于生硬,致使难以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和熏陶,更妄谈能够进一步感染和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因此,唯有选择行之有效地德育渗透方式,方能使得小学德育教育能够落到实处,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具说服力,易于使学生接受。[5]同理,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枯燥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激发小学生的逆反情绪,难以起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这样不仅导致德育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严重地甚至还会影响基本的语文知识的教授。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其方式过于单一,尤其是传统的思想灌输式教育,由于缺乏学生的具体参与,往往使得小学生很难准确了解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往的德育教育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进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陷入被动。鉴于此,笔者认为,身上小学语文班主任,要想抓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小学生在一篇篇极富思想性的文章中,融入德育教育,使之与语文教学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文本思想情感与人物精神的熏陶,从而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成长动力。

(一)依托教材,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注重形象思维,一味地语言灌输和枯燥式的理论说教,都会不同程度地让小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更愉悦地接受这种德育渗透方式,进而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创设情境之下,能够更好地身临其境。[6]此时,小学语文班主任就可以借助教材中极具感性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而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上的认知,进而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而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形象,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因素,进而产生与文本类似的感受,巧妙无痕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不着一字而尽得天成。

         例如,笔者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因而,在上课前笔者为了让学生对司马光有一个很为形象和立体的认知,进而了解其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就借助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有关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司马光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果敢与机智。然后,再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再来看其具体的事迹,从而感受到其沉着、冷静,为语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随着视频画面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使得其心灵也为之而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深切体会司马光身上的优良品质与崇高精神,而后再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教学,而此时德育教育早已在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得以潜移默化,因而也就无需教师再过多地对此进行额外引导。教师则重在为学生讲解文本内容,再通过对故事内容进行还原和补充,从而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沉着、勇敢,以及其果断救人的优良道德品质,让学生也要像司马光一样,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

(二)识字教学,耳濡目染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作者个人思想情感和智慧的凝结,而其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无不经过无数编者的深思熟虑。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字、词、句等,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地德育教育工作。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字词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特别是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剖析和解读,进而从中极力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内容,从而对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情感教育和道德品德教育。例如,笔者在进行《神州谣》这一课的识字教
学过程中,就结合其中的“神州”“中华”“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大陆”等词语,让小学生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从中明白什么才是“家”的内涵。而通过“中华”“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词语的解释,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热爱国家和美好河山的情感道德教育。然后再通过对“台湾”“大陆”两个词语的学习和了解,进而对其进行家国情怀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树立小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而在教学《传统节日》一课时,笔者则是结合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乞巧”“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在不同节日里如“窗花”“鞭炮”“赛龙舟”“粽子”等节日活动,从而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中传达的敬老、全家团圆的精神内涵,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拓展延伸,熏陶感染

         正如陆游教其子所言:“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还需要让小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因而,有时为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德育内容的拓展延伸,藉以启迪小学生的思维,为其语文素养和思想品质的沉淀,提供更为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料。[7]语文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环节,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其补充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小学生语文素材的有效积累,同时,也能使得德育教育渗透更加科学有效。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拓展延伸之中,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得以有效落实。

        例如,笔者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进而围绕这个寓言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当小学生进行热烈交流以后,为了加深小学生对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层次理解,笔者就让小学生讲一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从中你又悟得了哪些道理。小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结合自己在生活实际中得来的体会,进行来揣摩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而从中深刻悟得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这对塑造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处世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能列举很多与此类似的寓言故事,比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进而深刻体会到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一定的生活道理。

\

 
(四)作文训练,内化沉淀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如此,德育渗透更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的方式,来落实和强化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进行有效体现,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对通过写作的形式得以有效的外现。[8]任何一篇作文的主题构思和观点表达,都强烈渗透着小学生个人超强的主观意识,而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其个人的品德素养述诸于笔端,从而使得其德育思想得以内化沉淀,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彼此既是相辅相成,同时,又能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因而,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立足于教材,在语文教学国有效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在推动语文教学与知识学习的同时,使得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能够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齐头并进,真正做到水乳交融。

参考文献

[1]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2]王臣.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2-103.
[3]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4]周彦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黑龙江科学,2018,9(19):108-109.
[5]陈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18+120.
[6]黄保佑.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J].农家参谋,2018(12):140+157.
[7]周平.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6):126-127.
[8]金娜.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23.
[9]董灵芝.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17):64-65.
[10]莫星宇.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