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4 12:59: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高校教育中“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首先高校教育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主线地位。同时,应积极发挥各类课程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有效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41):216-217.

       高校教育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高校教育中“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教育目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坚持以新时代新思想作为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党各代领导集体均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思想,并在中国实践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新的科学理论,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全球化合作日益加深,我国改革开放开创出新局面的新时代指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

        坚持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更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这一思想原则,我国高校才能培养出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才能培养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也只有坚持这一思想准则才能实现“双一流”即一流人才的高校,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时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培养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辩证统一起来。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功能

        当前社会,竞争机制造成人们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形渗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应如何抵御这种风险保证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养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学校的学风建设无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荣辱观,从而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意识,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教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人。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从小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挫折,因此抗压力的心理素质相对而言还是较弱的。帮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失败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教导学生无畏艰辛;注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经常提到的话。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将专业课教师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组织及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载体,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事情,往往忽略了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作用,实则不然。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关键在于秉承“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改革思路,充分调动各类课程的老师尤其是专业课老师参与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这样,对其他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老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求各类课程教师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专业教师的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形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即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德育教育最鲜活的案例,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二、对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课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课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社会科学哲理,将专业知识与其相结合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多地思考人生价值问题。只有当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后才能达到与美学的融会贯通,才能从专业理论中提炼出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转化到学生易于接受认同的知识载体上。

\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迅速传播开来,为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被中国历史所选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进行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自强不息”“仁者爱人”“实行合一”“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扬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原则,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将传统文化放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进行选择,从中提取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从而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抵御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思想意识的侵蚀。

\

 
参考文献

[1]赵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03):26-29.
[2]高燕,陈小辉.地方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53):154-155.
[3]徐春艳.党的十八大报告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3):27-30.
[4]黄旭红.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2):218-220.
[5]陈星伊.“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2):50-51.
[6]杨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深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15-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