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高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3 12:5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刀切”已经完全不能再适应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改革既包括了学生的“三分”、也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的“三分”,实现了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个体差异;“三分”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周啸等.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高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0):225-227.

一 高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基本内容简析

(一)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基本概念界定


         为突破大学英语课程行政班级授课的局限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授课中实行了“三分”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三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分步,就是在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在原有的大班授课制下依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现实水平进行分类(A、B、C三大类);在学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最后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的学习成效采用分步走(选修、走班、提升)。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三分”教学模式在认可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和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差异的基础上,融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等教育理论,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

 
(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构建目标

        1、将录取的学生根据他们高考的成绩将学生进行生源动态分类,分为A(≥90)、B(≥89-50)、C(<50)三个不同层次,从而解决学生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2、学生进行动态分类后,再依据大学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分层、分步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三分”教学过程改革,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4、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分层,可以让教师能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 高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构建的教学意义

(一)“三分”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的、合格的接班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三分”教学模式依据教学主体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目标、标准、内容、评价的设计,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学习效果进行分步骤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二)“三分”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三分”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一刀切”的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前准备时教师就已经了解各类别、各层次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备课时便可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同处在一个知识水平层次,学习基础及能力相差无几,使得教师施教时目标更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效益大大提高。

(三)“三分”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研教改能力提升

          “三分”教学模式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等原则,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分类、分层、分步”改革,促使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都根据学生的分类、分层、分步学习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教改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也为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四)“三分”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三分”教学模式改革就如何“三分”(分类、分层、分步)更能符合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特色进行研究,“三分”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促进了我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对他其他同类学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期调研了解,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如出一辙,办学模式、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等等情况也大同小异。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类似问题一直困扰着多数高职院校,并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本项目的研究为其他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变现状,不断探索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 高职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的构建程序

(一)“三分”教学模式教学班级构建


      1、依据学生进校时高考英语成绩,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意向调查,如表一。


\


        2、根据前期调查,设置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各层次人数遵循“两头小,中间大”原则。A班要求高考英语分数为≥90分的学生,开设1个班,班级人数控制在30—40人;B班要求高考英语分数为89—50分的学生,开设5个班,班级人数控制在60—80人;C班高考英语分数为<50分的学生,开设5个班,班级人数控制在60—80人(单招和对口学生划入C班)。

(二)“三分”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构建

       1、A班教学目标:学生重点进行英语篇目解析、语言案例赏析、拓展知识讨论等等,使学生逐渐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深化。A班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A级的基础上再冲刺四级,并从中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每年的湖南省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

        2、B班教学目标:学生主要以学好语言基础为主,逐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能够具备升入A班水平打好学习基础。即在原有的英语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鼓励学生报考A级,并对学生进行A级辅导和训练;

         3、C班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注重最基础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听说写基础能力的训练。注重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基本英语知识,具备进行简单英语交流的能力。

(三)“三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构建

      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材选择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究,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需求为基础,各类别、各层次、各阶段选取不同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三分”教学实施。

\


      “三分”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各个层级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定要从学生的英语实际基础出发,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内容,针对各层级的语言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内容。如:A级要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作用是启发引导,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着重在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上。B级则是重视学生语言基础技能(听、读、写、译)的训练,教学内容上主要多练精讲、小组互助互帮。C级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打好学习基础。

(四)“三分”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构建

         “三分”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考核评价起到了指导和监控作用。“三分”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如表三:



\



       “三分”教学模式改革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的是过程与终结相辅相成的考核评价方式。总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各占50%的比重,评价考核的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各个层级不同、教学内容侧重不同考核内容各不相同。如:A级侧重考查学生语法、语言运用能力;B级侧重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C级侧重考查学生词汇、基础语法等。

        总之,大学英语“三分”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生源进行的分类、分层、分步动态划分,再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个性特征,对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进行不同层次教学要求的解构重构,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黎明,海源.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高职大学英语分层考试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13):85+141.
[2]陈黎明,魏丽琼.高职大学英语“选修+分层”课程改革的设想[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4):42-43+45.
[3]海源,张麟.高职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研究[J].职业,2016,(32):114-115.
[4]顾瑛.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和思考——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98-99.
[5]李琰,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D].甘肃:兰州大学,2015.3:1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