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学生“三核”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3:08: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围绕三个“核心”来展开: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设计和构建了基于“三核”素质的评价模型和体系,采用不断迭代来完善评价指标权值。针对评价指标维度较多的特点,设计了动态雷达图可视化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实践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核心素质;评价体系;实践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吴少俊.高职学生“三核”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9,6(35):249-251.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Three Cores"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U Shao-Jun

(Zhejiang Changz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ejiang Hangzhou)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ree“cores”: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core values.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designs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system based on the“three core” quality,and uses continuous iteration to improve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re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Practice model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概念的陆续提出,不仅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人才素质的培养上,因此基于核心素质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反馈培养质量,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其中核心素质应包含三方面: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1]。构建基于“三核”素质的评价体系,制定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实施机制,以实施的效果参数来修订评价体系,形成一个自我迭代,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实施机制。

一高职学生“三核”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三核”素质的内涵


        高职学生素质可以分为职业素质和通用素质两部分。职业素质主要指专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专业技术技能的体现,非本专业学生难以替代的一技之长,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通用素质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2]。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3]。职业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对职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从事某种职业所满足的价值观。它将决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是否能像“工匠精神”所倡导的那样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是否具备现代企业普遍认同具有的价值观。

\

 
(二)高职学生“三核”素质评价体系现状与问题

         目前高职学生核心素质评价体系大多从德智体三方面展开,各个方面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德育包括遵守校纪校规,学习态度端正,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等;智育通常是各个学科的加权平均,对计算机或英语各类等级考试、技能竞赛获奖定额加分;体育在普通体育成绩基础上,增加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体育比赛获奖等方面酌情加分。此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校内活动为主要内容,评价者也以校内教师为主体,评价的目的也仅以评优评干为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如“订单班”、“顶岗锻炼”、“跟岗实习”、“一课双师”等形式。合作内容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商讨课程内容、开发教材、聘请企业专家授课等,以实现与岗位无缝衔接。但是,在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上,企业教师参与较少或权重较低,而他们其实才是判断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家。

        2.目前的素质评价指标越来越多,涉及的数据也日益庞大,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包括学生的各种信息采集工具,对于评价指标这类多属性数据传统的表现形式依然是表格,但此方式并不直观和清晰,同时也无法提供学生三年来素质变化的程度。

         3.传统的评价还是从德智体三个方面开展[4],学生能力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就业为导向,能力为针对以上问题,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学生素质评价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在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首先,经过详细调研设计评价模型,将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价值观融入到校内评价体系中;其次,根据设计原则确定指标级别,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最后,根据实践的结果,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订和完善。评价体系涵盖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三个一级评价指标,然后对这三个一级指标进行细分,根据大数据时代多元化且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伴随式评价特点进而确定了三十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并由这些指标构成了符合安庆师范大学特点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



        其中指标权值首先对历史评价数据离散化和等价划分;其次,获取属性的重要性和约束性,计算评价指标的各项权值;最后,对待评价数据进行评价计算,得出预测结果和学生能力评价结果,并将此结果充实到历史评价数据集合中,不断迭代和完善评价指标权值。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前后测试数据,有效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对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修订。指标赋值流程如图1所示。


\


(三)高职学生“三核”素质评价的可视化机制

      对于学生“三核”素质评价这类多属性数据,依靠表格的方式来展现是不够直观清晰的,可以通过雷达图来表现多维数据的关系和特点。该图由多个同心圆构成,分值由内至外依次增大,由圆心引出若干条射线,依次代表每个评价指标,将实际评估值按比例标识在射线上,由这些标识点构成的图形即学生的某项一级指标情况。由于其中数据繁多,使用当前流行的前端技术如HTML5+CSS3来搭建可视化结果;利用主流框架技术如Bootstrap构建响应式布局;使用Ajax技术与后台服务器进行交互,查询所需评价数据,并将结果在前端更新显示。通过控件选择学生、各级指标、学年等信息,调整显示相应的指标值,及时掌握每位同学每个学年的素质情况,发现该同学的特长或进退步状况,比如,某同学有较好的创新能力,或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还需要重点帮扶等。另外,可以通过不同学年的对比、不同同学的对比,给师生提供最直接、最客观、最准确的培养依据。动态雷达图如图2所示。


\


三实践模式探索

(一)“三课堂”联动体系


        本着“融‘教、学、做’为一体”、“产学研结合”、“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的原则,搭建产教联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内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三课堂”互补的实施体系。第一课堂: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类课程为主,以实训项目、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为辅,强化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以自主性学生活动为主。各项课堂活动均有教师参与和指导。第三课堂: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岗位实战为主,由来自企业和行业的兼职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夯实第一课堂,合作开发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建立素质培养实践基地,提升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优化第三课堂,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建高素质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核心价值观。

(二)校企一体化

         聘请企业专家通过讲座、见习、始业教育等途径,为学生讲述企业文化和所需的职业素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培育学生技术类社团,将企业的项目带入到社团活动中,和校内教师一起指导社团的日常训练、竞赛和项目实践。

(三)课程思政

        邀请本校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本行业典型人物和事件中整理和挖掘思政素材。对于理工科而言,需要在更多的专业课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在知识传授和专业学习中使广大学生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比如设计类课程中融入红色VR、环境保护、体育锻炼等元素;程序类课程在代码编写的过程中,加入爱国情怀的图文元素等。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院在学生高素质评价模型和培养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核心素质评价定量化、可视化和系统化。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使得指标权重不断贴近我院实际学情,完善评价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在三个课堂的联动下,实现“三核”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保英.职业素养养成视角下的高职生核心职业能力培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146-148.
[2]李逸帆,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36-40.
[3]赵亚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3-64.
[4]谭旭.杂合数据的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30(6):83-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