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简要阐述了传统教学媒体资源的转变过程,重点介绍了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教学优势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媒体;大学课堂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邹国锋,等.大学课堂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6):151-153.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University Teaching
ZOU Guo-feng,FU Gui-xia,JIANG Dian-bo,WANG Ya-ji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China)
Abstract:Combining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 resources,and th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teaching advantages,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idea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teaching;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teaching media;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大学教学理念的更新,大学课堂的教学媒体正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转变[1]。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是“书本”和“板书”,教学模式注重于教师对书本内容的讲解。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学课堂的教学媒体也转变为“书本”、“电子课件”与“板书”的集合,“电子课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资源曾经引起大学教育的巨大变革。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媒体深度融合,多种多样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资源改变了大学课堂的组织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给大学课堂教学带了深刻变革[2,3]。本文将按照大学课堂教学媒体的变革历程,首先简要分析传统教学媒体存在的问题和时代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给现代大学教育带来哪些深刻转变和优势,最后分析总结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一 传统教学媒体的发展与优缺点分析
在较早时期的大学授课过程中,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配合板书增强重难点关注度。基于“板书+讲解”的知识传授形式,授课过程较为细致、讲解透彻,因板书书写进度较慢,学生容易紧跟教师的讲授思路,易于知识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大学课程讲授内容的不断丰富化,单纯的“板书+讲解”授课模式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大学课程授课内容的不断增加和更新,在较少授课学时的限制下,单纯的板书授课模式已经无法实现授课内容的充分讲解。在教师无法实现充分讲解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往往并不深刻,或者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理解和消化授课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课件”应运而生,将较难理解的原理或工作过程,通过电子课件进行展示和演示,既节省了板书绘图和书写的时间,也能更形象化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而对于一些必要的数学推到和运算过程,则通过板书的方式细致讲解,则更加利于学生的跟随学习和理解接受。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书本+电子课件+板书”的授课模式,得到绝大多数大学教师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大学授课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增加,“书本+电子课件+板书”的授课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大学课程教学。例如,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除了老师的讲解和提问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少;授课过程中无法充分培养或考核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部分学生希望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学习能力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需求的增加和传统授课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4,5]。
二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
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教学活动管理和交流互动平台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制定、电子课件制作、教学辅助音频视频资源制作、应用案例与拓展资源制作、试题库建设等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便于资源整合,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课程组教师的集体协作,经过合理分工规划,才能保障资源库建设工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实现平台运行与资源共享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课程教学活动管理是课程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课程建设的可靠保证。教学活动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管理,权限较高;学生有权限下载教学资源,在获得允许后,学生有适当权限上传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负责发布课程通知、课程问卷、课程作业、课程测试,在学生完成教学过程要求后,教师需要在网络平台中完成问卷汇总、作业批改、测试订正等多项工作。当教师发布以上内容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平台中查看相关要求,并完成相关作业和测试等学习过程。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资源库支撑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除课程资源库建设和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之外,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还提供了类似于“贴吧”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和学生均可发帖,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且学习讨论的相关内容可以留存,以备后期有相似问题同学的学习和参考。学生也可以通过该通道撰写学习心得,发表自己的心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
综上所述,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三类优质服务:丰富的课程资源、方便的课程管理、灵活的交流通道。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一种高效且必要的教学媒体。
三 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优势
(一)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库的主要建设者为任课教师,而适当开放给学生的课程资源上传功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共享有益的课程资源,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化,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学生获取自己所需要知识的数据仓库。
(二)更加灵活深入的信息交流
在信息交流平台中,学生可发帖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和其他同学均可进行回答讨论;对于比较重要的事项,老师可以通过课程通知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教师可以撰写教学心得,学生可以撰写学习心得,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和老师的相互理解。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师生之间专业知识的交流平台。
(三)更加便捷的信息统计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方便的统计学生的作业情况、测试情况,归纳出每道题目的错题情况,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缩短了任课教师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重点的周期,加强了反馈过程的时效性。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调整授课进度的滞后现象出现。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观测器,是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调节器。
(四)多元化的授课模式
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下,可以非常好的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微课等都可以非常方便的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对接,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单向讲授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控制课程的学习进度,便于对重点难点问题再做深思,而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多种教学模式融合的连接器。
(五)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
与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不同,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后,更多的增加了随堂测试、本章小结、课后作业、专题研讨、研究性教学、素质拓展等过程性考核的环节,并能非常方便的将过程考核的成绩计入期末考核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灵活、合理,既注重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评价学生能力的成长。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评价的综合器。
(六)更加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时,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比如学生能主动上传自己制作的课程资源能,增强了学生对于课程建设的主人公意识和共享意识,也从另一个层面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因此,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是学生多元化能力成长的培养基。
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灵活多样、效果显著的教学手段。近年来,课程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得到多方面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展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四 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给现代大学教育带了许多新的变革,极大促进了大学教育的自主化、多元化和立体化。但是,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解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理解较为肤浅,或者认可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仅仅停留在利用PPT教学和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初级阶段,认为通过网络查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图片、视频等等便是教学的信息化。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并未真正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或者在课外并未要求学生借助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作业和课程测试,并没有真正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足够完善的基础设施,比如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目前,高效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网络教学依赖的校园网络在高峰时段会出现断网,对于网络平台偶尔亦会出现访问困难,视频播放不流畅等问题。另外,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完成课程作业和测试考试时,不能适应所有专业的需求,比如复杂图形的绘制、复杂公式的编写等功能非常有限,因此逐步完善教学平台的功能也是必须的。
(三)跨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不同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相同,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等也各有特色,所以为了更好满足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当注重加强校际联合,实现一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从而满足师生共享和使用教学资源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1.提高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水平,这是能让信息化教学得到推广的重要前提。鼓励教师通过“边学边建边用”的方式体会信息化教学的高效性和易用性,通过系统的培训与提升,让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得到大幅提升。
2.加强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网络建设的力度,保证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质量使用;开发或购买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软件,增强平台的普适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更多的教师推广和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3.加强不同高校之间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联合开发和应用,高校之间可以结成联盟,取长补短,共享优势资源,将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的优秀资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五结语
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弥补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在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中将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师的青睐,也必将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杰,冯侨华,苑会娟.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8,10:4-6.
[2]赵坤.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5):36-38.
[3]尹海艳.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16-117.
[4]唐西光.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35):76-77.
[5]张海雁.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34):89-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