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09:3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关键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出路

本文引用格式:王一晴.激光与非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6(40):190-19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服务”明确要求,即社会主义大学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给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社会主义大学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2018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育新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四个服务”意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四个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我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事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关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

一 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成,配合以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研究生党建等多种方式并举。目前各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或多或少存在着课时短少、内容不落实际、不贴近学生生活、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以我校为例,目前研究生院在研究生群体中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课程,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和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硕士在校期间需修满3个政治理论课学分,博士需修满5个学分。每门课程每周一次,持续半个学期(1学分)或一个学期(2学分),课程结业评定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期末论文,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出勤率及课堂参与情况。由于课程结业要求相对宽松,很多研究生平时缺课,得知点名时才来上课,结业时胡乱拼凑一篇论文便能得到该学分,学生的不重视使得思政课程本身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同时据学生反映,思政课堂上也存在着主讲教师照本宣科,内容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可以说并没有达到开设思政课的预期目标。从研究生党建角度来看,以笔者所在的院系为例,硕士入学时党员同学占全体新生比例约为40%,经过三年的考察与发展,毕业时党员同学约占全体毕业生的60%。由于研究生党建是加强对党员同学的思想教育,并不能覆盖到其他群众同学,因此从党建覆盖的范围来看,仍然有近40%的同学接受不到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便是我校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此外,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良历史影响

        在党的十八大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概念被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的经济不断繁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生共荣,也相互排斥。在吸收资本主义优越经济、科技、文化条件为我所用时,特别需要趋利避害,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西方文化,看美剧、听嘻哈音乐、上外网等等成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主流途径,其中宣扬的血腥、黄暴、信仰等元素对我们的政治理想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飞速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一切向钱看,是非不分甚至是是非颠倒,一些市场经济环境下特有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贪污腐败滋生蔓延、国民道德素质严重滑坡等,这些问题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研究生,可以更直观地通过在国外读书的本科同学将自己所在的环境与对方进行比较,一边看到我国种种的社会不公平现场,一边看着“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概念也随之淡薄。

\

 
(二)当前的互联网环境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尤其是微博、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网络软件的兴起,人们的关注点由自身逐渐扩散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加上“公知”和营销号的推波助澜,人们能不断发现更多未探索过的领域,了解更多未领略的知识。在互联网逐渐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水军”和“键盘侠”的兴起、歪曲的舆论导向、不被关注的客观事实等等。更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隐藏在“网红”、“大V”的背后,别有用心地鼓吹“人权、平等”,对我们的青年人进行文化渗透。由于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体心理差异较大,在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很容易被网络大环境所蒙蔽和利用,将碎片化的信息拼凑成自己想要看到的“真相”,将偶然看到的社会阴暗面当作是必然。当学生看到的“阴暗面”越多,他们心里涌起的对国家、民族的希望越少,对自身的政治理想教育也就越淡漠。

(三)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下文简称《意见》)中明确阐述了“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概念,指出:“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可以说,导师的学术地位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方式,导师也直接掌握着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的“生杀大权”,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辅导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不少中青年科学人才刚从国外回来便到高校担任教职和研究生导师,由于长时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浸淫,很多导师并不重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甚至自身也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嗤之以鼻。同时,大多数导师面临着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科研经费申请、项目申请等实际问题,而发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最直观和量化地反映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地位,与上述问题的解决和考量方式直接挂钩,因此注重学术成果、漠视或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主流,导师育人的功能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

        目前,除了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外,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托研究生工作部和辅导员开展。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年纪更大,自理能力和自律性更强,因此常常是一个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全院上百甚至上千名研究生工作。以我校为例,一部分院系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一起,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除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外,还需承担大学生党建、团建、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三困资助等专业性工作。一部分院系研究生辅导员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安排和管理,承担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籍和学位管理等工作。由于学生基数大、事务性工作繁杂,研究生辅导员常常难以抽出时间开展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本身涵盖内容太多:婚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都可被纳入为广义的思政教育的范畴,而这类具体的专业性教育活动由于见效快、易出成果、成果可量化,吸引了大部分研究生辅导员的注意。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容易被忽视。

(五)受工作模式和成果导向的限制,学生难以安排固定时间参加教学以外的思政教育活动

        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会在研究生入学时举办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大体包括学术学风道德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讲解等内容。其中研究生培养方案详细规定了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授予等,学生一入校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工作任务和毕业要求。目前,不少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已取消研究生毕业必须在特定级别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的要求,但大多数自然科学学科仍然保持着发表科研论文才能毕业的要求。以我院为例,要求硕士研究生拿到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或至少有一项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否则不予授予学位。而自然科学大多是实验科学,需要经过长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提取、数据分析才能撰写出相应文章。因此,我们的研究生大多从入学开始就重复着白天上课、晚上科研的单调生活,二年级开始更是整日埋头于实验室,每天学习和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至晚上11点,每星期工作六天,虽然有少量课余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总体上非常忙碌,客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学和科研以外的活动。

二 做好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乘着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东风,创造培养理想信念的大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对近五年来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巨大历史性变革做了全面的总结,展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教育方针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鼓舞和激励着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加上社会各方面呈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正能量,这正是在学生心中扎下理想信念的根、抓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好时机。高校应凭借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东风,坚持不懈地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将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融会贯穿到学生学习、科研、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守好意识形态底线,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为学生创造培养理想信念的大环境。

(二)倡导全社会弘扬正能量,传播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当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网络的作用除了查询信息、提供平台、娱乐和消费大众,还成为网民素质的“试金石”。优化网络环境,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弘扬和传播正能量,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倡导和参与。目前,除了网络“喷子”,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机关公众号上线,对网民提出的质疑给予适时的解答和通报,极大地增强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还有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思想的网友开始发声,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和探讨,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这不仅仅是公民素质的进步,更是正能量的彰显。弘扬正能量,不仅仅是揭露真相、澄清谣言和扭转舆论导向,更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纸上的概念内化为自身行为的准则和道德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人人坚持“四个自信”,从内在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持,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追随。

\

 
(三)社会和高校层面应转变价值导向

         目前,社会和高校对研究生的认识和评判标准仍然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为主要依据,学校内奖学金的评定、荣誉称号的颁发仍然更倾向于发表论文多的研究生。为了发表论文,我们的研究生忽视了理想信念、身体健康甚至伦理道德,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师生关系问题都是根源于此。笔者认为,研究生的价值不应该仅从他们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来界定,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都应该成为每个研究生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研究生的价值应该从发表文章的“机器”转变为能推动社会各方面进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人。高校应该从这个理念上进行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模式改革,在教学课程设置中纳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转变现有的“一人讲百人听”模式,增强互动性,让研究生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同时要规避课程内容空洞、理论不联系社会现实、不贴近学生生活等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在评奖评优和其他对研究生的评价体系中,以适当的比例引入德育考评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表彰研究生德行的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日常的科研和生活中对研究生的德行进行考核和积分等等。

(四)高校层面应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备完善的教育团队

       《意见》中提出:要“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同时,要明确专门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组织协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应作用。”学校领导层面应首先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在日常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中重视德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同时应明确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位,解决他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拓宽晋升渠道,让研究生辅导员能够没有负担、没有包袱地完成本职工作;加强导师与辅导员、研究生工作部、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研究生工作团队,健全该团队的选聘、培养、考核、评价、督导和奖励机制,开展相应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工作团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组织支持。另外,学校党委和团委应当将研究生和本科生区别对待,引入更切合研究生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的课程和活动模式。

(五)研究生自身应转变观念,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研究生学历高,知识水平高,在专业技术上属于高层次人才,但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除了专业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之外,更需要热诚的赤子之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辨别是非和批判反思的能力更强,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爱国、爱校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一直抱着“爱之深责之切”的想法,即使出发点是对的,也很容易被利用。以我校前年发生的校园性骚扰事件为例,学生在论坛上发帖的本意是提醒同学们提高警惕、倡导净化校园环境和保障校园安全,最后却被有心人利用,成了攻击和抹黑学校的论据,给学校和学生本人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研究生应主动转变思想价值,主动探求真相,有思考能辨识,不人云亦云,不轻易相信舆论,不把阴暗面当作社会的主流,更不能偏激地把来自家长、学校的善意沟通当成“公关”。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以健康的方式纾解和改善情绪,转变看待他人和事物的眼光,与自己和社会和谐共处。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完全契合,研究生政治理想信念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所用,他们的才华能力能否造福于我国人民;换言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研究生德育将长期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最不能放松的一环,加强和完善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魏旖旎,申健,叶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措施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3):148-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