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了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坚持不懈、精于求精、勇攀高峰等优秀品质均能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得以彰显。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势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将分析和探讨职业职能大赛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工匠精神;专业技能
本文引用格式:李伟.职业技能大赛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9):172-173.
工匠精神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精髓,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工匠精神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教育领域需要重视的热点话题[1]。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落实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2]。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的重要性
近年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部门就工匠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以促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形成,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3]。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推动我国实现中国智造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实践研究表明,职业技能大赛对培养工匠精神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举办大型的职业技能大赛,学校能够通过技能大赛这一平台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优化实训教育,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学生能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了解其他院校的实力,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我国在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上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技能大赛将逐渐发展成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相关赛事流程将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
二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存在的不足
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理念尚待提升,需要进一步落实。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方面未过多涉及,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技术操作,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养成。职业院校在关于工匠精神的教学设计上尚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部分职业院校已将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规划,然而在内容设置善却存在不足,关于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未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缺乏契合性。部门高职院校甚至并未将根据工匠培养进行细致科学的规划,仅仅停留在表面,为落实到实践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关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模式和理念尚待完善和创新。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企业以及行业三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然而,企业和行业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处于次要地位,参与的方式相对被动,缺乏积极性。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不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专注于理论知识教学,致使整体学习氛围不佳,亟待完善和优化。
三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大赛制度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形成
我国在许多关于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均提及了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国层面对职业技能大赛给予了高度关注。这一实际情况彰显了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举办比赛的规模、比赛的技术含量、比赛制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均逐步增强,职业技能大赛的体系也逐渐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和能力的平台。职业院校学生在备赛环节所体现出来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等精神符合工匠精神的要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能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比赛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能够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深化对学生的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内部驱动力,并结合比赛制度优化原有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大赛内容有利于提升师生对工匠精神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提升,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以及比赛形式也逐步升级,各大赛事的比赛水平也逐步提升,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给予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追求精益求精。在近几年的职业技能比赛中,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难度以及涵盖领域逐步增大,要求学生具备熟练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是我国由中国制造变化中国创造的重要精神支撑。自2016年的全国技能大赛起,大赛将参赛者的操作过程纳入关键的评价要素,参赛者需要在比赛规则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大赛标准对日常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逐步渗入工匠精神教育。
(三)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重视日常教学,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确立健全科学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将工匠精神有效渗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高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给予学生适宜恰当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让人才培养计划符合市场需求,确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给予学生进行创新的平台,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考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高职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专注于职业技能大赛之中,严格秉承工匠精神践行备赛、参赛以及伴赛环节。
四 强化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措施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的作用,职业院校需要推进规范完善的学校技能比赛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技能比赛,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工匠精神在比赛中得以体现。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大赛,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比赛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起到查缺补漏,互相促进的作用,以开展技能大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将指导学生参于技能比赛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关注度,提升指导效果。同时,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比赛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职业院校要积极利用校外资源,与企业建立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可以联合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优化学校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去企业实习或就业的机会。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实现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经济以及技术上的优势,提升职业技能比赛的专业性,让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五 结语
职业院校致力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匠精神自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深入研究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予以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事情,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等需要共同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工匠精神”内涵建构的推动作用——由“倒逼”走向主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02):20-23.
[2]彭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3):55-56.
[3]白丽红,刘萍.基于世界技能大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J].职教论坛,2017(29):93-96.
[4]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