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路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2:5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明确自身办学定位、把握优势特色学科内在特点、利用地域优势、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与智库建设联动发展等方面开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路径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许寒梅,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3):83-85.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升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应然选择。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适切性,更好地发挥高校的智力支撑的作用,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定准位、明内涵,突出“应用性”

        高校定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指向标,定位准确有利于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反之学校的发展将受到限制。高等学校的定位包括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五个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要突出其“应用性”特点,形成办学特色。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科学定位,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定位就是指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理清办学理念,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到位就是指在定位之后,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形成特色。[1]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立足于区域,扎根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

二 把握优势特色学科内在特点,从本质上促进应用型高校特色学科发展

       在高校办学过程中,往往将传统优势学科等同于优势特色学科,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所谓传统优势学科往往是与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相联,是学校办学目的的一种体现,也是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学科组织,但是传统优势学科往往与某一领域有关,未受到教育理念的指导,不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因而在外界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冲击,很难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及长久性。

          所谓优势特色学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要“优于其他学科”,二是要“别于其他学科”。“优于其他学科”是特色学科形成的基础,只有优于其他学科,才能被公众所认可,才完成了特色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别于其他学科”是学科发展特色的真正体现,有别于其他学科就要避免“学科发展趋同”的问题。[2]传统优势学科与优势特色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源头上讲,传统优势学科是优势特色学科发展的起点,为特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三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优势特色学科

         区域优势是区域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由于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随着人类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对区域经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资源范畴。[2]区域优势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横向比较的相对概念,一个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从本地区其他资源或与全国有关地区同类资源比较其优势条件的结果,各地区从比较中选择出具有绝对利益或比较利益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3]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区域优势理论可以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理论基础,可以将其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本文认为区域高等教育优势是指:一所地方普通高校与其他区域内高校相比,在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并且具有利用这种优势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

 
(一) 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发展

        原行业类高校大多是围绕所处地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学科布局的。学校的发展壮大也是与自然资源是分不开的。例如,黑龙江省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正是黑龙江科技大学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特有优势。学校加大对传统优势学科的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障。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与区域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才能有充足的资源保障,才能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龙头的作用,进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最终形成学校的发展特色。

(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充实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成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善于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研究与学校的学科发展联系在一起。例如,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围绕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少数民族文化、中俄文化等资源,发展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博物馆、科普基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把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这样,高校既很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又能借助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特色学科建设的成果。

(三) 以国家、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高校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及省域的相关重大政策,解读政策重点,围绕国家及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校学科布局,遴选相关学科,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优势特色学科。例如,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等方面深入研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四 优化学科结构,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发展

(一)成立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学科发展的规划,调整学科布局的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科对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成立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的组建和运行要秉持去行政化的原则,要吸纳教育专家学者、还要鼓励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更要吸纳行业企业的专家,只有调动各方面人员的主动性,才能确保学科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更有效地促成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

(二)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学科非均衡可持续发展

         差异化战略,也称特色优势战略。是指企业力求在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该行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许多用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它既可以是先发制人的战略,也可以是后发制人的战略。[4]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学科发展中。应用型高校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瞄准产业升级改造的需要,科学地调整学科布局,既要体现学科建设的前瞻性、积极培育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又要调整发展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科,确保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实现学科之间的非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学科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打破校与校之间、校院之间或者是院系之间的壁垒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各个学科之间的资源,建立学科之间互融互通的关系网络,通过共建资源共享的机制,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发展。一是搭建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科间优化发展。由于相近或相关学科在教师资源、实验实习基地、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学校完全可以统筹规划各类资源,既节省了相应的教育成本,又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互利互惠发展。二是建立通识教育平台,实现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资源共享。

五 促进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联动发展,凸显优势特色发展潜力

        新型智库要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提高决策咨询成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再复杂,总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学科建设把握形势的变化规律,使智库成果有理论依据,实现学科与智库的协同式发展。高校的学科和智库是高校发展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都是高校践行其大学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5]要将两者协调起来。高校的学科建设要更好地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中心来进行,以适应和服务时代的需要为中心来推进。高校智库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学术共同体,是助推高校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智库的主要研究人员又是由不同学科的研究者组成,这些研究者所创造出的思想和知识又可以反哺给各个学科,丰富学科建设内容,拓宽学科服务领域,让高校所产生的知识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

(一)高校智库可以弥补学科建设的不足

        学科的核心功能是教学组织与人才培养,智库的核心功能是决策咨询,各有特色。一是学科更注重于在某单一领域对于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而智库正好能够弥补这一弱点,智库通过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政策科学方面进行培养。二是目前高校中存在着学科壁垒的现象,单纯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很难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智库的建立恰恰是以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多个相近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团队,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共同发力,提升科研的创新能力。

\

 
(二)高校智库为学科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高校学科与智库建立协同发展的机制,一方面,智库的跨学科研究能够在原有学科系统中找到“耦合点”,使大学内的学科之间或者学校之间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互补,为促进学科交叉、新兴学科发展提供新的路径[6];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可以作为知识的理论产出向实践应用转化的一条路径,为高等学校服务于政府决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及发展路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64-67.
[2]李明忠,魏丽颖,任林芳,等.地方综合性大学特色学科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区域优势理论的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2):18-26.
[3]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D].长沙:中南大学,2006.
[4]差异化战略[EB/OL].https://baike.so.com/doc/5377715-5613857.html.
[5]汪锋.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9):35-41.
[6]胡光宇.大学智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54-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