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学院为中心探索构建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1:47: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作为全面培育学术和能力的机构,承担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组织单位,由于长期重视科研产出,社会教育功能一直被弱化,随着本科教育回归主体地位,以学院为中心探索构建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将有利于确保本科教育长足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学院;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问责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艾丽,等.以学院为中心探索构建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9,6(30):86-87.

        “组织被认为是系统地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理性化的工具——被计划、被系统化、被科学化、使其更加有效和有序及接受‘专家’的管理①”。大学作为全面培育学术和能力的机构,是承担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组织单位,其整个管理模式应具备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管理的专业性。公立大学为国家设立的教育服务性机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公立大学的定位与发展需更符合国家对高校的定位和需求。在现有对学科建设和科研产出为重要风向指标的评价体系下,高校尤其是985高校,对教师的人事考核更偏重于科研,此种人事考核的导向更重视教师的科研产出量,高校管理更偏重于服务科研,忽视学校教育产出模式的特殊性,以致于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教育成为科研产出模式下最薄弱的环节。

一 学院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立的现状

         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产出为理性化教育、具有社会功能性的人才,本科教育质量很难通过定量判断,一直以来科研产出模式又严重动摇本科人才培养地位,因此很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重视,更多体现在促使学院以专业为主体,将其自身管理纳入国内外权威教育认证体系中,通过引入外部评价方式促进本科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自2006年以来,为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联系,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笔者所在的工科学院为例,自2013年以来就着手调整教学计划、纳入内外部评价、重视教师工程背景、建立符合认证体系中实现持续改进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经多次筹备和不断改进,4年后实现三个专业纳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当中。

         学院的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设依托于学校整体设计,在引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标准过程中,构建出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教学效果分析六部分,既有教育整理设计又有教学具体执行的质量监控点,同时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育和产业界对高等教育持续改进的参与度这两项指标的定量分析,学院每年开展对毕业生分批分量的各种调查。

        大量运行数据证明构建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正积极运作,但无论是学校对学院的监督和管理,还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偏重于学院(专业)自论自证,数据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来自于学院(专业)内部甄别,从学院(专业)角度更倾向于选择利于证明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的证据选择。

\

 
二学院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立存在的关键问题

         从体系建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在结构建设的完整性上涵盖了现有本科教育的各环节,设立相应的监测点,类似于企业ISO质量体系认证,使教学各环节有规章制度可依据,但由于学院管理更倾向于认可保障体系的合理性,对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倾向于制度建设,实际并未解决本科教育弱化格局。因此,在探索本科教育内部保障体系建设中会发现整个保障体系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问责机制。“构建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一个践行责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必须向利益相关者交代责任,这是大学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必然要求。该过程涉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而且各项制度安排体现了问责的要求,符合问责的三个条件,即回应性、奖惩性和强制性”②。从学院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实际操作层面,问责主体是行政管理为主导,相较于可量化的本科教学事故,诸如:不按规定行课、不遵守师风师德等明确违纪行为有惩处性措施外,行政组织会主动回避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思路与办学定位清晰、教师对本科教学和本科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等没有明确产出结果的奖惩性措施。

         再者,由于学院行政管理对于学院管理是问责主体,对于学校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问责客体,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贯彻的力度、实施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的开放性更依赖于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此类行政管理有效性更依赖于管理环境中人际关系和协作模式。换言之,学院管理和教师之间更容易达成动态的共谋:学院管理积极有序,教师更容易被导向于为本科教育付出;学院管理消极无序,教师更倾向于掩盖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学院作为学校整体组织下的分支,学院的发展是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下进行,学院的整体定位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定位。在学校的整体框架下,学院的发展路径相对确定,即使学院达不到学校发展的平均水平,学院也很难在制度创新和特色发展上做出应有的尝试。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学院在人财物方面受到学校考评的制约;即使是兼顾权力制衡与协调的管理模式,在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下,学院更愿意遵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从而获取更大的支持。专业依托学院、学院依托学校,现有的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更偏重于证明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专业性,对本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倾向于小修小补,对制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却作用不大。

三 学院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建设,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大学教育终究将回到重视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本科教育的轨道上来。

          而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化建设工程,是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既须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又须确保本科教育质量长足发展。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回归到重视人才培养质与量的过程中,内部保障体系将随着本科教育地位的提升,逐步从制度建设走向实践操作。

        在深化高等院校改革过程中,解放学院办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上,各高校不同程度提升学院办学的地位,突出学院在人、财、物上的主体性,将专业长足发展逐步纳入学院管理体系中。同时,教师职称评定上纳入本科教学一票否决,职级评定上区分“教学岗”“科研岗”和“教学科研岗”序列,年终工作量考核中逐步打破科研与教学工作投入的壁垒,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有利于肯定高校教师对本科教育工作的投入,并有利于引导高校教师对自身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走向能实际发挥作用的实践环节,得益于高校将主体地位更多的移交给学院,而学院为提升专业建设的地位,不断引入第三方专业认证考核机制。随着第三方专业认证考核机制的成熟,将更关注专业本科教育建设各环节的执行与效果,这将有力促进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落实。

        以学院为中心探索构建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首先是制度建设,其次是如果将制度建设落实到实践中,最后将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从依托行政管理上升到高于行政管理,形成有效问责机制,独立发挥作用。建立一个有效的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仍需学院继续努力。

\

 
参考文献

[1]W·理查德·斯科特,杰拉尔德·F·戴维斯..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
[2]邹永松,陈金江.问责制与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2012(28):43.
[3]苟小小,苟双双,胡云峰等.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看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国内几所知名研究型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18):100-103.
[4]刘璠.论大学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35-137.
[5]刘爱华.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学术素养培养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08):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