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这一角色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变得愈发不可缺少。作为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基层实行者,其应该以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角色定位,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角色定位;服务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刘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9,6(32):10-1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2018年报考人数已经由2008年的120万人上升到238万人,十年同比增长率49.58%。研究生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度上涨趋势,且研究生培养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生管理也从学校集中管理,变为校院联合管理。学校的研究生院和研工部从学校层面,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学院则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二级管理机构,在学校的政策指导下开展具体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工作。如何确保在扩招的情况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管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这一职业出现了。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是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最基础的角色,是二级学院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基层实行者。其具体的角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角色特点
(一)协调沟通性
在二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需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作为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至少被教学管理机构中的两个层级领导,并且要和全体导师、任课教师、研究生以及教育督导直接接触。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对研究生院各职能科室下发的规章制度、文件精神及教学任务、计划等,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首先需要准确领悟这些文件制度精神,及时将工作任务传达给导师、学科负责人以及学生,同时,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意见和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分管院长及研究生院,使得研究生培养管理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二)基层执行性
如图所示,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全程参与了研究生在求学阶段的全部教育培养管理。从最开始的招生复试录取,到入学后的制定培养计划、选课,到开题中期考核、补考重修,再到申请学位、毕业就业,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都会参与其中。
(三)参谋助手性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是属于学院分管领导直接管辖,作为分管领导的得力帮手,应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在领导做决策的时候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反映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进行研究生招生复试时,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需要准确掌握上线报考的学生人数,专业分布情况,在主管领导安排研究生复试工作时,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使复试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四)服务性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是沟通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涉及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是与研究生院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基础管理者,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的传输媒介,也是广大师生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辅助。因此,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对自身工作所涉及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必须明确掌握并有效推行。同时,也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优化工作方法,对教学管理工作统筹规划,确保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五)专业性
作为校园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具体执行者,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工作专业性是比较强的。其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学院层面来看,研究生教育有着明确的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陪伴着研究生全部的培养过程,这就对其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实施者,培养与管理主管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必须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 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角色定位不明确,责任和分工模糊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既要懂管理,又要具备服务意识。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琐碎繁杂,相关知识涉及层面较广,管理人员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此外,还要兼顾好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同时具备教育及行政管理知识,尤其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及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掌握上。同时,也要加强塑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纵观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现状,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学历差异明显,虽然近几年硕士比例提升较大,但大多专业不符,工作内容所涉及的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不足[4],加之日常事务繁杂,鲜有时间提升相关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人员管理架构不够科学,知识搭配不够合理,就会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培养质量产生影响。另外,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岗的行政属性,决定了该岗位既要处理学院办公室事务,又要协调日常教学工作,涉及业务广,扮演角色多,没有明确的职业归属感,也容易对自身工作价值产生疑问[5]。
(二)工作受认可程度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
现如今,很多高校是重教学轻管理,往往只重视对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教辅人员的培养,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晋升、职业培养没有明确的规定,取得的成绩也未受到相应重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人员进修提升的机会少之又少,发展前景不明朗,调岗现象时有发生,研究生培养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三)工作压力大,对工作失去热情
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实行校园二级管理体制,不断加强二级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权,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工作量和工作复杂性逐渐加大。工作涉及面广、繁琐复杂,并要求高效率、高质量,但多数情况下,研究生教务人员配比过低,往往只有1人。加班常态化,消磨了工作热情,也没有时间去进行自我充电和提升。久而久之,工作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有时会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工作,势必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严重影响。
(四)培养管理工作缺乏绩效激励制度
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辅导员和教辅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这类人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机制。但是,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教学工作的幕后工作人员,往往并未制定相应的绩效激励制度,工作被认可度过低。
三 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工作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素质,重视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
(1)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在工作中要认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既是管理岗,也是“后勤”岗。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同事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服务师生与管理师生的关系。
(2)加强创新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工作的创新,不只是改革不适应现有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还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6]。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和对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3)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应该在工作之余,多关注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对所管理的本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管理做铺垫,为学生和老师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多方积累经验,随时制定工作计划,对手头的工作要分清主次,做到合理安排,及时总结,及时改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
(二)外部环境条件建设
(1)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定期培训,强化教学管理手段
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对研究生培养管理也要求进行高质量的现代化管理。然而,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模式落后;此外,研究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工作量也在日渐增加。高校应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业务操作知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培训。举个例子,有些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需要休产假,在工作临时交接时期,如果不对新进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面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复杂局面,新到岗的人员往往无法应对自如,很难尽快胜任工作,势必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阻碍。因此,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优化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使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
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掌握研究生管理各项数据的最直接端口,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才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就笔者工作而言,一个完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包含了研究生从入学的学籍信息、培养计划的制定维护、课程的选择维护、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生参与竞赛获奖、发表论文专利、成绩录入、论文送审、毕业答辩申请、学位授予、教师的教学档案管理等众多子系统。然而现有的管理系统,只是涉及到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开题与中期、成绩管理、课表编排、毕业答辩申请和学位授予环节。学生参与竞赛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统计、教师的教学档案等环节并未纳入系统管理。目前高校大多强调各项考核,考核时需要对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如果能够对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子系统优化,开设更加全面的端口,让学生和教师在平日能够及时地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系统维护,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将研究生教务人员、教师、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信息统计中解放出来。
(3)制定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化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研究生培养管理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行完善。应当把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岗位职责明确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不能再单纯地以行政手段为主,在工作中只靠经验和行政手段来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高校应当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的岗位职责和管理规定加以明确,既要指出如何管理,也要明确如何惩处。要将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也纳入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主管与老师学生、学院、研究生院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激发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管理水平,促进院校的发展。
四 结束语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主管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其自身只有在工作中找准角色定位,善于学习总结,积极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作为高校以及研究生院,应该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工作加以重视,促使管理制度规范化,合理搭建深造平台,提升其工作热情。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才能促使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立,赵颖娣,鲁建厦.二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J].高教与经济,2010,23(01):24-29.
[2]王恒亮,宋华明.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03):73-76.
[3]徐希宇.高校研究生教务秘书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70-72.
[4]陈丽娟.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效能优化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7):125-126.
[5]章桂贤.高校研究生教务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07):36-37.
[6]戴世英.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缺失及对策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06):127-129.
[7]沙晓雯.郭万里浅析教务管理信息化之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7(17):127-128.
[8]孙小玉.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5):224-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