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抢救护理干预对减缓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406例肺结核患者中,选取28例大咳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行连贯性的全程追踪及抢救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应用连贯性的全程追踪及抢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对患者入院治疗期间配合连贯性的全程追踪及抢救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肺结核大咯血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抢救护理干预;肺结核;大咯血;临床救治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韦爱勋.肺结核大咳血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310,312.
0引言
咯血是一种肺结核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当出现大咳血症状时,疾病发展十分迅猛,易在短时间内造成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抢救方案,实施优质全面的护理措施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窒息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康复。现抽取医院收治的2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实施抢救全程护理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对于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向意义,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患年龄均在17~93岁,平均为(42.7±5.8)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都符合《肺结核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诊疗标准,且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低热、胸痛、盗汗、乏力和消瘦症状。将患者随机分成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临床特点相似(P>0.05),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药物止血、抗感染和抗痨治疗。遵循医嘱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配合抢救,护理人员需准确到位地向患者宣传教育咯血症状的注意事项和如何自我观察来应对窒息情况,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高级责任护理人员负责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行连贯性的全程追踪及抢救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
1.2.1抢救护理
(1)确保呼吸道通畅:叮嘱患者在大咯血发作后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把气管内的残留血液轻轻咯出,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窒息征兆,利用体位引流,应立即协助患者改变为头低脚高的俯卧位,并缓慢拍击健侧背部,促进血块及痰液通过气道和口咽部从呼吸道内排出,必要时可使用负压吸引器,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一系列抢救设备,务必在第一时间解除呼吸道阻塞现象。(2)氧疗:咯血过多会造成血流量急剧减少,机体缺血缺氧,根据病情选择双鼻导管氧疗能够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及甲床的紫绀情况是否减轻,确保氧疗效果。若发生低氧血症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3)止血护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正确使用止血药,先以15~20min的速度缓慢静注5~10U垂体后叶素+25%GS 40mL,然后以0.1U/(kg·h)静脉输注溶于5%葡萄糖液的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能够收缩小动脉,减少肺部血量以达到止血效果[2]。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及孕妇禁用。(4)休克护理:紧急查验休克患者的血标本,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以及血交叉,观察血块凝聚以及收缩时间,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同时通知化验室紧急备血。遵医嘱迅速给予抢救药物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失血性休克用药原则,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3]。
1.2.2常规护理
抢救完毕后将患者送往单独的病房,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及次数,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搬动次数,同时做好保暖工作。每隔4h检测1次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其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内分泌系统循环,可在高热患者胸部放置冰袋,接受物理降温,慎用酒精擦浴降温[4]。
1.2.3心理护理
肺结核并发大咳血后,患者身体会出现不适症状,在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抱有消极抵触心理,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基于此类情况,护理人员宣传讲解肺结核知识,采取心理辅导,换位思考,保持微笑,言语亲切,态度真诚,倾听患者的心声,多做积极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消极情绪,争取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保证抢救的顺利实施。
1.2.4饮食护理
在患者大咳血期间应该禁食,病情基本稳定后,请专业营养师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食高能量、易消化、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清淡食物,严禁使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大咳血的反复发作[5]。
1.2.5口腔及通便护理
患者发生咳血后口腔环境较差,易引发多种口腔类疾病,可勤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消除血腥味。便秘患者可多饮水、按揉腹部或采用开塞露促进排便。
1.2.6宣传教育
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需反复强调在卫生、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相关注意事项,保持皮肤的干净清洁,每天做肢体功能训练,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作息规律。叮嘱家属帮助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身按摩,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宁静温馨的修养环境,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6]。
1.3效果评价
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7]。经抢救治疗后仍死亡为无效;经治疗护理后咯血量大大减少为有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咯血症状消失。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处理临床研究数据资料,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减缓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症状的效果,P<0.05表示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应用连贯性的全程追踪及抢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咯血引起的窒息,大咯血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严重时短时间内病情加重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最大程度争取时间,实施有效治疗,处理窒息征兆,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病人咯血现象。咯血现象到抢救实施用时越短,抢救成功率越高。另外,医院应定期组织专业的规培,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护理风险意识,优化护理流程与操作,在治疗全程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8]。本次实验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2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咯血症状有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阶段配合全程抢救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避免疾病致残致死,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薛锦飞.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饮食保健,2016,8(17):722-723.
[2]易云兰.急救护理程序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6(11):203-204.
[3]陈珊珊.肺结核大咯血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7,10(10):727-728.
[4]郭彩芹.5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整体护理常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01-302.
[5]李水英.规范化护理在肺结核大咯血护理中的使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0):710-711.
[6]沈凌.肺结核咳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11):671-672.
[7]田亚敏.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河北中医,2011,1(12):772-773.
[8]古美蓉.肺结核大咳血患者22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转化医学,2014,99(7):9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