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治疗中,分析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实际疗效。方法目的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安排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最大肺活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分别为(2.32±0.21)L、(64.13±3.31)L/min高于对照组的(1.97±0.14)L、(57.45±3.1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2、6.558,P均<0.05)。结论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效果较好。
[关键词]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临床效果
肺癌是病死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每年被确诊为肺癌的病例大概在180万,死于肺癌的病例大概在160万[1]。在肺癌疾病谱中,腺癌较为常见[2]。随着影像学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检出率有所提高,其中常见的肺部磨玻璃改变,其中肺部周围型磨玻璃结节指的是CT下斑片状云雾状改变。在肺部良性病变中,可见磨玻璃样结节,但多表现于肺癌早期阶段[3]。部分磨玻璃结节会演变为非小细胞型肺癌,如果能够确切掌握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特征,并予以精准治疗,就可以让患者获益最大化。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但是如果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分期是ⅠA期,或病理分期是微浸润癌、原位癌的病例,行肺段切除术亦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和肺叶切除术相比,实施肺段切除术能够将保留更多健康肺组织,并且,手术之前通过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技术,设计肺段切除手术具体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避免由于肺段解剖结构过于复杂而出现少切、多切等情况[4]。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5~70岁,平均(61.45±6.35)岁;结节直径0.9~2.0 cm,平均(1.33±0.40)cm。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5~70岁,平均(61.31±6.40)岁;结节直径0.9~2.0 cm,平均(1.36±0.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BXXZYYY-2024-006)。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属于单发性磨玻璃样结节;②病灶直径≤2 cm,且实性成分不足50%;③符合对应手术治疗指征[5];④一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非首次肺部手术者;②无法正常沟通者;③心肺功能较差者;④肺转移性癌N1和N2淋巴结采样活检结果为阳性者。
1.3方法
对照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过程中,保持健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进行双腔气管插管,提供单肺通气,使用胸腔镜进行肺叶静脉的分离和离断操作,将肺叶动脉暴露并离断后,对肺叶支气管进行游离,再行肺叶切除,针对淋巴转移患者,实施对应部位的淋巴结清扫。
观察组: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手术前,通过3D图像生成技术、Materialise Mimics20.0编辑处理软件,行胸部增强CT扫描,并完成3D模型重建,按照重建结果,完善手术方案,确定最佳手术路径。针对肺结节处于段内,同时切缘足够的病例,实施肺段切除术,针对肺结节处于段间,且切缘不足的病例,实施联合段或亚段切除术,针对小病灶的磨玻璃结节影,术前安排CT定位,将定位针植入(Hook-wire定位),防止术中无法确定病灶位置,具体的手术操作如下:实施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采取三孔法手术,操作孔在腋前线第3~5肋间和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8肋间,根据术前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规划好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针对支气管分支较为细小处,要精细化操作,解剖肺段动静脉时,跟随血管鞘膜走向,向远端实施解剖分离处理,用0号丝线结扎细小血管,再切断,用腔镜直线型切割分离器处理粗大血管,先进行闭合切断处理,切断远端支气管和血管后,朝远端游离,有利于切开、缝合段间肺组织。采用“改良肺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面,取电刀、腔镜下直线型切割缝合器两种手术用具,切开肺组织,做术中的病理检查。
1.4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②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包裹性胸腔积液、感染、肺不张。
③肺功能指标。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肺活量和最大每分钟通气量。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最大肺活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3讨论
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在感染、肿瘤,以及间质纤维化等患者中常见,定性难度大。研究表示,于CT引导下实施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实性结节的准确性较高,但在纯磨玻璃结节诊断中准确性较低[6]。和肺叶切除术相比,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行肺段切除术可以保留肺组织,因后者肺组织保留更多,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好,肺段切除术可以保证足够切缘,治疗效果更佳。1993年首次推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2004年应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来治疗肺癌[7-8]。并且手术之前将手术方案确定,并明确手术路径,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9]。
针对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切缘的确定应依据结节的直径。对于直径直径<2 cm的小结节,若切缘>1.5 cm,局部复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切缘距离应保持在1.5 cm以上,但过大的切缘可能会导致额外的损伤[10-11]。此次研究为20例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实施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在其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实施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结节、血管、支气管间联系,可以对结节位置做到精准定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确保肺组织切缘足够[12-13],针对小结节和处于肺实质当中的结节,实施CT引导下Hook-wrie定位,手术中应用慕斯线来固定定位针,可以防止定位针脱落情况发生[14-15]。
术中采用肺膨胀-萎陷法显露肺段间平面,该方法操作简单且准确度高,但存在等待时间长和标本移出困难的缺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其原因在于,肺段切除术相较于肺叶切除术更为复杂。此外,由于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容易伴有肺段血管变异,术中需要精准定位肺段血管及解剖结构,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然而,在其他指标上,观察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例如,术后6个月,尽管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和最大每分钟通气量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小。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为(2.32±0.21)L,最大每分钟通气量为(64.13±3.31)L/min,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肺段切除术保留了更多健康的肺组织和支气管,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强。由于肺段切除范围较小,膨胀代偿作用也较小,因此肺功能受支气管角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进一步保护了肺功能。
在周研等[16]的研究中,虽然肺段组和肺叶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肺段组的下降幅度较小。术后3个月时,肺段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为(2.3±0.3)L,最大每分钟通气量为(63.1±8.2)L/min,进一步证明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术前规划好手术方案,手术中精细化的操作,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宏,杨光辉,常金明,等.胸腔镜下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24,51(2):31-33.
[2]张晓兵,刘斐,李永凤.CT检查在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5):910-913.
[3]吕小夏,孙超,陆世春.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J].微创医学,2021,16(5):620-623.
[4]邓满红,万土儿,邹光辉,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8):9-11.
[5]刘鑫.高分辨率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75-78.
[6]张亚锋,夏晓明.微创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以肺磨玻璃结节为表现形式的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研究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2):112-115.
[7]周燕.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对患者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9):1644-1646.
[8]陶毅,曹炜.胸腔镜下同期手术治疗多发肺磨玻璃结节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6):835-836,840.
[9]Huang W,Zhang H,Ge Y,et al.Radiomics-bas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for volume doubling time predic⁃tion of pulmonary ground-glass nodules with baselin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J].Journal of Thoracic Imag⁃ing,2023,38(5):304-314.
[10]王楠,王希龙,修家伟,等.肺叶不同位置磨玻璃结节不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4):364-367.
[11]王强,余武鑫,朱小波,等.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3,8(13):11-14.
[12]陆佳昊,谢骏,唐佳,等.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在直径≤2cm磨玻璃结节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3,23(2):103-107.
[13]陈松,李清楚,陈如潭,等.CT三维定量参数对纯磨玻璃结节中腺体前驱病变的预测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4):575-580.
[14]Garcia B,Wilmskoetter J,Grady A,et al.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features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pulmonary disease versus asymptomatic coloniza⁃tion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Tho⁃racic Imaging,2022,37(3):140-145.
[15]林泽邦,徐彪,张珂,等.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小于1.5cm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疗效及血清NOX2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8):67-71.
[16]周研,张建平,耿仲伟,等.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3):198-20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