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狭窄或阻塞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27 10:53: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研究对泪道狭窄或阻塞患者实施泪道置管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泪道狭窄或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泪道置管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眼表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OSDI、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经过统计,治疗有效率达到96.00%,术后出现并发症共计10例(20.00%),均采取对应处理措施进行治疗。结论针对泪道狭窄或阻塞,采取泪道置管术可有效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处理治疗后均恢复健康。
 
  关键词:泪道狭窄,泪道阻塞,泪道置管术,并发症
 
  0引言
 
  泪道狭窄或阻塞作为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异物或者外伤导致泪道黏膜感染病变,或者由于泪道发育问题引起泪道损伤所致,常见疾病包括泪总管阻塞、泪小管阻塞和鼻泪管阻塞等。患者主要出现流脓、流泪等并发症,若未能及时治疗干预,可能会引起泪囊炎,不利于患者眼部健康[1]。传统治疗主要采取泪道支架、泪道激光成形术等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目前主要通过泪道置管术治疗,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泪道置管术优势及并发症处理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泪道狭窄或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泪道置管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57.76±4.35)岁;病程为(4.23±0.60)年;泪总管阻塞患者17例,鼻泪管阻塞患者20例,泪小管阻塞患者7例,泪道狭窄患者6例。对比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确诊为泪道狭窄或阻塞;②有正常智力及意识;③配合检查和治疗;④首次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①存在泪道畸形或鼻部变形;②有肝肾或心脑血管疾病;③无法配合治疗。
 
  1.3方法
 
  (1)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加丁卡因浸润棉签之后,将棉签放置在患者下鼻道阻塞位置,促进下鼻甲黏膜及下鼻道阻塞位置处收缩,麻醉5min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筛前浸润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2)确定上下泪小点位置后使用泪点扩张器进行扩张处理,借助空心泪道冲洗探针,将泪道探针一头垂直插入泪小点下1~2mm,出现抵触感时将探针变成水平方向伸入泪小管,抵达骨壁时稍向后退,探针朝上方旋转90°,再向下经过泪囊与鼻泪管后进入下鼻道;用探针取出钩将引流管头端钩住,按照同样方法插入引流管另一端至下鼻道,且经鼻孔钩出;随后拔出泪道引流管中的金属探针,泪道中仅留硅胶管,硅胶管两端打结且留于鼻腔中。
 
  (3)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感染,定期进行复诊跟踪管理。术后主要给予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0035;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和加替沙星[国药准字:J20070066;生产企业: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治疗:使用地塞米松1mL冲洗眼部,并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冲洗,1次/周,注意观察置管情况;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4次/d,持续用药1周。一般情况下引流管保留3个月,随后在裂隙灯支持下,将麻醉药物注入结膜囊内,剪断内眦部硅胶管,从鼻腔内取出硅胶管,拔除后还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接受泪道冲洗治疗1~3次。
 
  1.4观察指标
 
  (1)分别对眼表症状如患者眼痒、眼干、异物感、灼烧感、角膜丝状物进行评分,0~4分/项,分数高即症状严重。
 
  (2)使用眼表疾病量表(OSDI)评分,0~100分,分数高即症状严重。
 
  (3)使用生活质量表(SF-36)调查,0~100分,分数高即生活质量更高。
 
  (4)评估临床疗效,显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无效为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5)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并统计处理方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眼表症状对比
 
  治疗后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2.2治疗前后OSDI评分和SF-36评分对比
 
  治疗后OSD I、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
 
  2.3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经过统计,治疗有效率达到96.00%,详见表3。
 
 \
 
  2.4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及处理方法
 
  术后出现并发症合计10例(20.00%),均采取对应处理措施进行治疗,详见表4。
 
 \
 
  3讨论
 
  泪道狭窄或阻塞作为眼科常见病,发病率达到1%~5%[3],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炎症和感染引发,也有患者是由于外伤、异物等引起疾病,若治疗不当可能发展为慢性泪囊炎,甚至造成患者视力降低,给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该病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发病率表现出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泪道置管术治疗该病,即通过植入硅胶引流管,实现对泪道阻塞的扩张,支撑狭窄位置并隔离泪囊,同时通过不断冲洗泪道加快泪道修复速度[6]。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形成“鼻泪管探通+支架逆行植入”“泪道引流管+激光成形术”等治疗方案,医师可以根据患者不同致病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中,经过泪道置管术治疗后,患者异物感、干痒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此外,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证实了泪道置管术针对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恢复健康。
 
  本文着重于观察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均采取对应处理措施进行了治疗。可见虽然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最常见、最早发生的并发症,如内眦位置痒、泪囊区疼痛感等,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术后过敏性体质患者更容易出现内眦部痒的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6]。因此,术后需要关注并发症情况,根据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尽可能改善预后,以提高临床疗效。其次,随访时要注意检查置管情况,叮嘱患者平视前方,保证引流管处于正常位置;叮嘱患者自主转动眼球以观察是否出现牵拉感。此外,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弹性会变差,要关注老年人是否出现牵拉感[7]。术后,针对过敏体质患者,给予富马酸伊美斯汀滴眼液,能够有效改善内眦部痒的问题。除本文提到的病症外,也有研究提出,患者术后易出现引流管脱出等问题,且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略[8]。最后,术后3个月要定时复诊,检查引流管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引流管脱出等问题,若出现问题,应及时通过镊子将引流管送回泪道;加强对患者宣教,注意对眼部症状加以观察。
 
  综上所述,针对泪道狭窄或阻塞患者采取泪道置管术可有效改善症状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处理治疗后可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关长旭.泪道造影CT结合MPR在泪道炎性狭窄中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2,44(1):47-49.
 
  [2]李小义.获得性泪点阻塞的相关因素及其中医体质特征的初步分析[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3]曹淑娟,姜爱新.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治疗泪道狭窄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99-101.
 
  [4]谷瑞东,王琳,肖凡,等.新型RS-1泪道插管在治疗儿童复杂性难治性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105-106.
 
  [5]张蕾,杨丽红,潘叶,等.泪道扩张引流管与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在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治疗中的价值[J].天津医药,2021,49(1):74-78.
 
  [6]崔巍.激光泪道成形联合人工泪管置入治疗泪道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72-74.
 
  [7]邓文庆,吴成哲.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73例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0,43(1):28-31.
 
  [8]姚培好.全泪道置管下泪道灌洗术对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眼表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0):14-1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2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