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对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提供激光治疗,研究组增加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力恢复结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P<0.05);治疗后,两组BCVA均明显升高,研究组的BCV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采取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可改善BCVA和CMT,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雷珠单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多发中老年群体,可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严重时可带来致盲风险[1]。现阶段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法较多,包括手术和激光光凝等[2]。激光疗法可通过降低视网膜厚度,减少微血管瘤渗漏,促进水肿消退,实现治疗目的。但激光疗法存在一定的损害邻近视网膜组织风险,且单独使用整体疗效不佳。雷珠单抗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治疗中,例如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可抑制血管内皮下细胞生长因子增殖,减轻局部炎症表达,发挥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作用[3]。既往临床研究指出,雷珠单抗与激光治疗联合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4]。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BVCA、CMT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0±6.44)岁;病程12~20个月,平均(16.00±1.63)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4~71岁,平均(57.52±6.34)岁,病程12~19个月,平均(15.50±1.2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莒县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SDJX20220406 LL),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断标准[5];②符合激光治疗指征;③首次治疗;④认知清晰,配合治疗;⑤无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认知障碍者;②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③凝血功能障碍及传染疾病者;④合并青光眼者;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激光疗法:实施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术前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80051,规格:1 mL)进行散瞳处理,合计4 mL。以盐酸奥布卡因(国药准字H20056587,规格:0.5 mL)进行局部麻醉,合计1.0 mL。采用激光治疗仪完成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点数1 200~1 500点,间隔1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33099,规格:5 mL:5mg),4次/d,1~2滴/次,0.1 mL/滴;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20497,规格:5 mL)进行抗菌处理,4次/d,1~2滴/次,0.1 mL/滴。持续干预1个月。
研究组:增加注射雷珠单抗(国药准字SJ20170003,规格:10 mL),于激光治疗前完成,于玻璃体腔注入0.5 mL,注射完毕以棉签按压,每月1次,持续3次。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以黄斑水肿病灶减少数量统计疗效,病灶数量减少程度>75%,为显效;减少程度25%~75%为有效;减少程度<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视力恢复情况。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术前和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测定。
临床指标。采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型号RTVue160-2)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记录眼压。
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包括角膜水肿、瞳孔损伤和视网膜前出血等。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BVCA、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眼压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BCVA对比
治疗后,两组BCVA均明显升高,研究组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压均降低,研究组的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出现黄斑水肿,提示视网膜增厚已危及黄斑中心,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黄斑中心厚度持续增加可影响视力状况。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位特殊,加之眼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该病成为临床关注重点[5]。激光疗法可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善黄斑水肿,且激光光凝可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有利于增加内层视网膜血液供应,缓解发病区域缺氧状态。激光对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异常的改善效果甚微,可短暂性地降低视力。长期高血糖可造成局部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近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热点。作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其可直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进而改善局部炎症及缺氧状态,消退黄斑水肿[6-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说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与单一治疗相比,更利于消除黄斑作用。研究组术后1周及1个月的BCVA分别为0.46±0.12、0.84±0.23,高于对照组的0.40±0.11、0.61±0.16,术后1个月的CM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林翎等[8]指出,雷珠单抗与激光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BCVA为0.64±0.11,高于单纯激光治疗(P<0.05),与本研究结论相符。黄孔乾等[9]表示,雷珠单抗结合激光治疗对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和CMT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独提供雷珠单抗治疗(P均<0.05)。说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更利于改善BCVA和CMT,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且可改善眼压。分析原因:眼底激光治疗,利用激光光凝,可以改善视网膜养分供应,同时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减轻视网膜水肿程度,有利于减轻毛细血管渗漏,调节视网膜血液异常流变学[9]。赵娟等[10]表示,雷珠单抗的生物特性较好,其可通过玻璃体进入视网膜与脉络膜,在注射后短时间内可渗透视网膜,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减轻组织水肿。张祺等[11]指出,雷珠单抗抑制眼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平均有效时间为30 d,用药频率低,对BCVA和CMT的改善效果较佳。
相比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升高,且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12]。雷珠单抗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治疗靶点,可改善视力和解剖学结构[13]。在安全性方面,雷珠单抗以眼部不良反应居多,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以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为主[14]。本研究两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说明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分析原因:雷珠单抗拥有长达30 d的平均有效时间,用药频率较低,用药负担较小,不良反应风险较低[15-16]。且规范手术操作,术后规范积极抗炎等均利于减轻治疗损伤。
综上所述,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可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和CMT,短期疗效可观,利于降低黄斑厚度及眼压,且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所得仅为短期疗效,该联合方案的长期疗效需后续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滨,马华锋,李会,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3,43(8):667-672.
[2]张传鹤,李*伟,王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21,61(31):112-115.
[3]马恒哲.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21,41(9):874-878.
[4]赵反宁,杨阳.雷珠单抗单次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2,33(18):2389-2391.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4):241-247.
[6]Eloi D,Robin M,Chloe C,et al.Does HbA1c level o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ffect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ranibizumab or afliber⁃cept)in diabetic macular edema?A real-life experience[J].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2023,12(5):2657-2670.
[7]张祖嫣,王峰,苏颖.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患者视力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6):609-613.
[8]林翎,卢毓敏,马胜生.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20):2660-2664.
[9]黄孔乾,刘路宏,李敏,等.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377-1380.
[10]赵娟,毕晓达,司艳芳,等.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11):1330-1332.
[11]张祺,段淯平,马培茹,等.阿柏西普TE方案与雷珠单抗3+prn方案治疗初发DME的回顾性对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21):2213-2216.
[12]秦时月,徐国旭,张敬法.炎症因素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及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281-1287.
[13]黎昌江,李小芳,陈方安.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VEGF、PDGF-AA因子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124-2126.
[14]杨洋,祝伟伟,李康琪,等.基于FAERS数据库雷珠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信号挖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2):1244-1248,1254.
[15]Makoto H,Makiko W,Kazutaka Y,et al.Use of ranibi⁃zumab for evaluating focal lase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ar edema patients: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reland trials[J].Scientific Reports,2023,13(1):22965.
[16]王秀先,张培成,谢静,等.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83-218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