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 5M1E 分析法的护理管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7 14:34: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为对照组(n=130)与研究组(n=1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遵医隔离、隔离标识、手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物品专用、医疗废物处理等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可提高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关键词】5M1E分析法,护理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多重耐药菌具有病情复杂、较难治愈、传播途径较多等特点,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会造成死亡[1-2]。研究显示,医院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场所,通过患者之间、与医护人员肢体接触、污染物品、医疗器械及医院污染环境进行传播,因此加强对患者实施标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管理,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3-4]。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通过对人员(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Measurement)、测量(Environment)6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5]。本文观察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微生物检测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6];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精神病史;干预前使用抗生素;严重不配合管理。根据护理管理方案不同将其为对照组(n=130)与研究组(n=130)。研究组:男78例,女52例;年龄10~63岁,平均(36.23±2.79)岁;病程2~8 d,平均(4.75±1.24)d。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8年,平均(5.12±0.95)年;学历:本科8名,研究生1名;均为女性。对照组:男86例,女44例;年龄12~65岁,平均(36.23±2.51)岁;病程2~7 d,平均(4.62±1.15)d。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8年,平均(5.27±0.86)年;学历:本科8名,研究生1名;均为女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由专业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标本送检、细菌培养、药物控制等,并在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监督其执行隔离、管理抗菌药、定期环境消毒、手部清洁等方式控制病菌进一步扩散。
 
  研究组采用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1)成立5M1E管理小组。包括重症监护室医师、内科医师、外科医师、骨科医师及各科护士长各1名,细菌室护士2名,院感科医师及护士长、护士各1名,所有成员皆达到中级及以上职称,熟悉多重耐药菌基本管理方法、预防知识、传播途径等,由院感科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制订小组规章制度、监督实施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2)由组长对既往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临床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利用5M1E分析法,针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方面进行扩散型思维分析,制订针对性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方案。①人员。采用知识讲座、面对面指导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多重耐药菌防控重要性、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多重耐药菌基本知识、手卫生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通过多媒体、个案分析与讨论等方式,加深其对授课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技能;由组长创建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1条多重耐药菌相关科普知识,并每周对小组成员进行1次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上岗。②机器。每日晚上对病房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擦拭干净,无用物品需及时清理。③材料。针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及时采取隔离预防管理,并进行分类管理,在其床头悬挂交叉感染隔离标识,为患者提供一次性诊疗用品,并给予个人专用医疗废弃桶、专用防护用品。④方法。每周进行1次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优异者给予奖金或荣誉证书奖励,工作出现大问题者再进行培训。⑤环境。责任护士严格执行隔离规范、无菌操作、终末消毒等,预防多重耐药菌散播感染,定期清理垃圾(上午、下午,2次/d)。⑥测量。由责任护士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重点监测,每日进行逐项评估,若发现多重耐药菌高风险感染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扩散。
 
  两组均管理至出院。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管理落实调查表评分评估,调查表包含遵医隔离、隔离标识、手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物品专用、医疗废物处理共6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落实情况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包含服务态度、专业性、解决问题能力、环境卫生4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维度总分100分,<79分为不满意,79~89分为满意,>89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遵医隔离、隔离标识、手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物品专用、医疗废物处理等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多重耐药菌多因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机体采取逃避方式应对,其感染途径多样化,传播速度较快[7-8]。多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为接触传播,尽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并及时落实防控管理对控制院内传播、减少感染人数有重要意义[9-10]。常规护理管理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处置环节,其工作效率较低,且每个环节执行情况缺乏反馈、质量评估[11-12]。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为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提供方向,从6个方面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质量[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隔离、隔离标识、手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物品专用、医疗废物处理等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中通过组建5M1E管理小组,由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管理,并制订监督、管理制度,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可提高其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度、护理技巧等,以确保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质量[14]。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采取隔离预防,做好物品管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每月检查1次科室院内感染风险管理,做好日常环境终末消毒等措施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可提高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Sulis G,Sayood S,Katukoori S,et al.Exposure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AWaRe antibiotics and isola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22,28(9):1193-1202.
 
  [2]Ellingson KD,Noble BN,Buser GL,et al.Interfacility transfer communic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colonization or infection status:Practices and barriers in the acute-care setting[J].Infect Control HospEpidemiol,2022,43(4):448-453.
 
  [3]张娟,许同梅,林宁,等.荧光标记法结合PDCA管理对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质量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419-1422.
 
  [4]侯璐蒙,李嘉嘉,钟娟,等.集束化干预联合闭环管理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效果[J].护理学杂志,2022,37(16):92-94.
 
  [5]王旭霞,张海娇,田弢,等.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9):3990-39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65.
 
  [7]Baron R,Eilers R,Haverkate MR,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carriage on the daily lives of carriers and parents of carriers with experiences of hospital precautionary measures[J].Antimicrob Resist Infect Control,2022,11(1):103.
 
  [8]桑玉还,严忠婷,袁媛,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4):442-450.
 
  [9]俞娟芬,邢虎,张德厚,等.多部门联合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1):58-61.
 
  [10]王娇,商临萍.基于COSO-ERM框架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5):499-504.
 
  [11]王柄璋,梁元馨,赵亚静,等.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管理风险评估量表的研究与设计[J].护理研究,2022,36(16):2978-2982.
 
  [12]班立芳,李轶,孔庆飞,等.某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2):925-927.
 
  [13]苏思敏,支小莲.5M1E分析法护理管理对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用[J].妇幼护理,2022,2(12):2866-2869.
 
  [14]应颖秋,任振宇,石伟龙,等.基于5M1E分析法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院药学防控策略[J].中国药房,2020,31(5):532-53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