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查筛选2023年4—6月临床本科专业学生162人,随机分成PBL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81人。时间3个月,间隔1个月测试1次,进行3次同一试卷测试,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本科专业学生疾病核心知识得分、鉴别诊断能力、与患者交流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见习单位满意度评价完全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PBL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领域的实际运用中,已展现出了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与提升见习满意度的显著成效。鉴于此,强烈建议将此教学法作为重要手段,在临床本科专业学生中广泛推广并深入实施。
关键词:精神病学,教学,PBL教学模式,应用
0引言
精神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专科,专注于心智及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全周期管理。鉴于精神疾患易于慢性化及复发,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乃至终身的治疗与护理。该学科不仅是现代医学科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在深入探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规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涵盖了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多维度的研究内容[1]。精神疾病易慢性化及复发,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疾病特征及核心症状来科学诊断及治疗,并要求学生加深认知,以开拓性和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方法,践行教学模式创新;确保在传统课程教学之外,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均得到质的提升[2]。对于临床本科专业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见习环节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学生价值,它通过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3],助力学生高效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策划能力、社会能力等,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研究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有必要深入学生中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为教学效果验证提供有效依据,现就相关实验细节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调查筛选2023年4—6月临床本科专业学生162人,均为女性。随机分成PBL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81人。对照组年龄为17~22岁,平均19岁。观察组年龄为18~21岁,平均19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调查对象均由医学伦理学会证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了调查同意书。
排除标准:资料不全,中途失访,疾病因素等无法继续参与后续调查者。
1.2方法
两组均在我院完成见习教学任务。其中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组以PBL教学模式授课,两组均为6个学时,每学时40min,均以“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为主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由带教教师筛选教学案例,播放录制的教学视频,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和指导,然后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方接触不同的精神疾病病种,并从中累积治疗经验;还在讲课中联系临床病例及其实际。将教学内容围绕“人”这一主题,从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中重点强化,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
1.2.2观察组
采用PBL教学法:按照学号顺序将学生分为10~11人/组,共分为8组,每组推选出1名组长,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提前准备好PBL教案及课件,1次理论教学内容后提供1个典型案例。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工具,由教师就精神病学学科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论传授。具体流程为。
1.2.2.1设定情境,提出问题
设置“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以便于在体验式探究中,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1.2.2.2组建8个学习小组
合理分配组员任务,对精神病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有全面地了解,包括不同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状况检查内容(外表与行为、言谈与思维、情绪状态感知、认知功能、自知力)。
1.2.2.3提前3d将资料推送给学生
围绕疾病核心知识所设置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临床表现等,先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和文献、询问带教老师、开展网络搜索等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也更能让其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1.2.2.4上课时教师先复习学习资料
复习后,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前预习、学习和查阅资料的情况,分组加入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在实践核心上,教师以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在分析交流中,充分关注课堂动态,动态化调整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讨论,查找问题存在原因,提醒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更早地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1.2.2.5评价与反思阶段
先由组长汇总组员讨论意见,汇总发言,带教老师更好地担负起管理者、协调者、参与者等角色,确保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进行最终的详细总结,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并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好地处理问题,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等。结合评价和反馈结果,采取一系列“全程导师制”方案,通过带教老师与学生互动来促进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早期对精神医学专业产生兴趣,增加学生对精神医学专业思想的认同度。我院教研室为促进导师开展指导活动,通过制定纸质评价问卷,由学生定期对导师进行实时的评价等。
1.2.2.6总结阶段
通过分析总结调查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以导师制为主体的“五阶段一体化”培养模式提出新思路。并从考试改革、精神医学专业学生早期临床、基于“人格特点”个性化的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探索、基于医院需求“订单式”精神医学培养计划、BP神经网络形成性评价方案及柯氏模型评价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等中提出了建设性教学方案。
1.3观察指标
①不同教学模式应用后对临床本科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标准:优秀,分数>90分;良好,分数80~90分;及格,分数60~79分范围内。优良=优秀+及格。②见习单位满意度评价包括完全满意(见习内容中,学生满意项分别为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见习满意度共12个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旨在缩短医学教育时长)、不满意两类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n(%)]、(x—±s)表示,用χ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教学模式应用后对临床本科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观察组在临床本科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指标各项能力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见习单位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在见习单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精神病学教学现状和特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精神病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开设意义和价值。然而,以往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关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它促使学生围绕“精神病学”等具体学科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旨在通过寻找答案和理解问题本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同时,PBL教学法还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成效和针对性。
3.2 PBL教学法核心主线
精神病学教学中的PBL教学法是以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流程化教学方法,在学生群体的小组合作式讨论和交流互动中,辅导带教老师参与引导,围绕精神病学下,某疾病的复杂、多场景特点[4]。而基于实际问题的精神病学专题/病例教学中,以设定情境,提出问题;组建2~3个学习小组,合理组员的任务分配;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实施方案;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取得了较佳的带教效果[5]。本研究使用PBL教学模式进行精神病学教学,重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强化人文关怀,成效显著。
3.3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从本研究表1和表2的结果来看,表明了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本科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指标,乃至见习满意度上均起了突出的效果。
对于精神病学的学科教学而言,因其涉及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病象和临床规律等的研究,同时还与精神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息息相关。因而抽象式的传统教学法,很难满足当下医学生需求。PBL教学法通过预设问题、科学讲解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价值提供了条件[6]。PBL课程设计,针对精神病学的许多关键元素,如需要提高的核心素养内容、驱动问题内容,通过教学为学生顺利搭建脚手架。最终有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通过该教学,教师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沟通作用,给予学生更多地引导,及时给予指引和帮助,让其更好地解决难题[8]。受此次研究样本量影响,关于成立的小组组员间的微调,进行合宜的调整,还需在组长领导上进行整体规划,强化加深学生的配合度,确保沟通更顺畅。
4结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教学的应用实践,具有较高的提升临床本科专业学生能力的效果,凸显在提升学生在疾病核心知识得分、鉴别诊断能力、与患者交流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上的效果,还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见习满意度,可作为有效教学方法在临床本科专业学生中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晓来,王媛,葛鑫,等.PBL在精神病学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26-27.
[2]王莹,房国祥.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病学PBL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4):356-358.
[3]曹玉萍,张亚林,胡晔.PBL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7-148.
[4]周旭辉,刘学军,刘矩,等.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7,30(24):1-3.
[5]罗晓,安景荣,安治国,等.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精神病学见习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医学,2022,52(11):1374-1376.
[6]陈云春,张瑞国,谭庆荣.PBL在军医院校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13):137-138.
[7]夏卫萍,张劲松,王周烨.整合式教学法在儿科专业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1,9(3):191-195.
[8]潘慧.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病护理学PBL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19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