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6 17:0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9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Baron内镜评分及炎症因子、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利于加快UC康复进程。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炎症因子,不良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黏液便血等症状,病程长,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频繁性粪便、高热等,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是医学界难治性疾病之一[1-2]。现代医学治疗UC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轻中度或缓解期患者而言,以维持缓解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等,临床症状一般可迅速得到缓解,但需要长期治疗以稳定病情,但多数患者依从性较差,待症状缓解后即停止用药,由此造成病情反复发作,而用药时间过长也存在副作用大的弊端,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传统医学将本病归属于“泄泻”“大瘕泄”等范畴,关于其具有完整的辨证及施治体系,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湿热内蕴是本病主要病机,临床以湿热证多见,宜采用清热利湿之法[4]。葛根芩连汤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9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3.71±5.10)岁;病变部位:左半结肠24例,广泛结肠15例,右半结肠10例;体重指数(BMI)18.7~29.2 kg/m2,平均BMI(23.15±1.20)kg/m2;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4.13±0.87)年。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3.62±5.15)岁;病变部位:左半结肠23例,广泛结肠12例,右半结肠14例;BMI 18.4~29.7 kg/m2,平均BMI(23.24±1.27)kg/m2;病程8个月~8年,平均病程(4.25±0.9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莆田涵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VR-01)。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UC的诊断标准[5];(2)中医辨证为湿热型[6](证见腹泻,里急后重,腹痛,便下黏液脓血,脉滑、舌质红);(3)依从性好,可遵医嘱用药;(4)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消化道疾病,(2)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3)感染性结肠炎、直肠肿瘤,(4)妊娠期或哺乳期,(5)近4周接受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治疗,(6)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g/片,生产批号:20210103,国药准字H11020475)口服,0.25 g/次,2次/d。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方组:黄连5 g,白头翁、葛根、白芍各15 g,当归、黄柏、秦皮各10 g,黄芩9 g,甘草、木香各6 g。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痊愈(症状积分减少>95%,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0%~95%,黏膜病变恢复正常,病灶已形成瘢痕,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69%,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症状、体征好转)和无效(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黏膜病变及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症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湿热型主症进行评估,每项分别计0~6分,评分越低,症状越轻。(3)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标本来源于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所采集的空腹静脉血。(4)免疫功能: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CytoFLEX型)检测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5)病程严重程度和Baron内镜评分: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严重程度,分值0~15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同时采用Baron内镜评分,按照黏膜无出血且血管纹理清晰、黏膜无出血且血管纹理不清、接触性出血且黏膜发生颗粒样改变、自发性出血且黏膜溃疡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头晕、乏力等。(7)复发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计算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总有效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x-±s)、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DAI评分、Baron内镜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DAI评分、Baron内镜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7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4.26%;对照组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22.50%(9/4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P=0.011)。
 
 \
 
  3讨论
 
  UC病因复杂繁多,与遗传、免疫、环境、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迁延难愈,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困扰[7]。关于UC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多倾向于是在环境和遗传作用下,因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释放多种炎症因子,从而引起肠黏膜的慢性炎症,诱发本病[8-9]。肠道菌群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生物屏障,可抵御病菌侵袭,发挥抗炎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环境与人类宿主之间维持动态平衡,而一旦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则会导致上述平衡遭受破坏,致使UC的发生[10-11]。柳氮磺吡啶口服吸收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并结合肠壁结缔组织起到消炎、免疫调节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12-13]。但由于本病病程较长,需长时间应用,而此药若长期应用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故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肝、肺等脏腑有关,其发生主要诱因为情志失调、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节等。脾虚为UC发病之本,《景岳全书·泄泻》有云,“脾弱者,因虚所以易泄”[14]。脾胃虚弱,以致气血生化乏源,且水谷不化,湿热内蕴,壅滞肠间,与气血相搏,最终导致脂络受伤,导致脂络受损化腐成疡,发为UC,出现腹泻、腹胀、黏液血便等症状[15]。由此可见,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大肠湿热为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而活动期以标实为主,故治疗应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更低,说明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效果较佳,对减轻炎症反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张宁等[16]研究显示,湿热型UC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保护肠黏膜,缓解临床症状;魏永辉等[17]研究显示,UC患者应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中白头翁苦寒降泄,入血具有凉血止痢、清热燥湿之效;葛根入脾胃经,可解表退热,同时能够升脾胃阳气而治下利;黄柏可清三焦湿热,黄连可清中焦之湿热,黄芩可清上焦、大肠、肺胃胆之湿热,三者合同共清三焦湿热,厚肠止利;木香行可芳香化湿;当归养血活血;秦皮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白芍、甘草缓解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之效,同时兼顾调和脾胃,虚实兼治,利于加速疾病康复进程。药理研究显示[18],黄柏、黄连、黄芩能够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肉芽生长及溃疡愈合,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白头翁具有止血收敛、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葛根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并能够修复和重建结肠组织黏膜;当归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免疫调节异常可导致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异常,损伤肠黏膜组织,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中,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说明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可改善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可有效控制复发,远期效果较好。与西药联合应用于湿热型UC患者中,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炎症反应的减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速疾病康复进程,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充分彰显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对于临床治疗UC具有一定的参考意见。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样本量少、纳入范围单一的不足,后期应增加样本量及纳入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综上所述,湿热型UC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效果较佳,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复发,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张智,钟子劭,余卫峰,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6):403-407.
 
  [2]李彤,刘芬,张新悦,等.基于网络药理学解析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配伍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3):3619-3628.
 
  [3]马月香,侯凤霞,李洪海.白头翁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14-116.
 
  [4]华海燕.针刺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3):586-593.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5):292-311.
 
  [6]李军祥,陈誩.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05-111.
 
  [7]雷彪,冯文哲,石鹏,等.白头翁汤加减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12):1681-1683,1687.
 
  [8]杨艳玲,向黎莉,陈鹏飞,等.加味葛根芩连汤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3):92-95.
 
  [9]郁峰,沈锋,黄路桥.参白汤联合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IL-27表达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1,43(6):593-596,后插2.
 
  [10]曾微微,麦联任,张玲.葛根芩连汤联合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9):212-215.
 
  [11]韩素芬,黄士财,章阳,等.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气药灌肠途径粪菌移植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10):98-101.
 
  [12]张晓宇,陈爱霞,刘晓仪.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3,40(2):159-163.
 
  [13]周海娟,陈刚,李枝锦.清热愈疡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3):563-569.
 
  [14]范普雨,王宁.白头翁汤联合透灸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1,36(6):1335-1338.
 
  [15]朱燕,刘全喜,王韶华,等.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9):1653-1657.
 
  [16]张宁,周晓丽,刘帅.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0,42(2):351-355.
 
  [17]魏永辉,陈子豪,曹丽颖,等.白头翁汤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24):3831-3835.
 
  [18]王萍丽.芍药汤合葛根苓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腑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1):101-10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8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