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对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6 09:38: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对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8例。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并给予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6MWT和GQOLI-74评分、AHSMSRS评分和SAQ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LVEF较参照组更高,LVESD和LVEDD水平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MWT和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HSMSRS评分和SAQ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参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关键词】HPEM模式,心脏康复干预措施,PCI术,心绞痛,心功能
 
  PCI术即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它通过介入技术,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旋磨、吸取血栓等方式,来治疗冠心病及血管闭塞[1]。PCI术后心绞痛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心外膜阻塞、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展、不完全冠脉血运重建、弥漫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压力阶差、心肌桥、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等[2]。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肌供血,引发心绞痛[3]。HPEM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健康教育模式,它以问题为基础,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HPEM模式的核心是“问题解决”,即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帮助患者了解问题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4]。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从疾病状态中恢复,并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通过这些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这些措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5]。本研究探讨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对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
 
  纳入标准:(1)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2)均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6];(3)均经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4)意识清楚,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病变,(2)存在血液、免疫系统疾病,(3)存在心脏康复训练禁忌症,(4)合并恶性肿瘤。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等;试验组并给予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具体措施,(1)综合评估:首先,对PCI术后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心脏功能、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康复目标,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奠定基础。(2)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调整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3)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饮食方面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运动方面则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耐力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4)康复运动训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可采用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养生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30 min/d。(5)家庭支持与社区参与:加强患者家庭成员的支持,提高家庭成员对心脏康复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积极融入社区,开展心脏康复知识宣传和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交互动,增强康复信心。(6)康复教育:开展心脏康复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降低再住院风险。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后对患者做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内径(LVEDD);(2)于干预前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测定两组6MWT,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评分;(3)于干预前后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00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心绞痛症状,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轻;(4)两组不良心血管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LVEF较参照组更高,LVESD和LVEDD水平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6MWT和GQOLI-74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6MWT和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3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绞痛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HSMSRS评分和SAQ较参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PCI术后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的心绞痛,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内皮损伤:PCI过程中,导管等器械在冠状动脉内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绞痛。(2)血管痉挛:PCI过程中,导丝、导管等器械对血管的刺激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手段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但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绞痛。(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无法完全解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而粥样硬化斑块可能继续发展或破裂,导致心绞痛。(5)血管栓塞:PCI过程中可能形成血栓或脱落的斑块,导致血管栓塞,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7]。
 
  PCI术后心绞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和营养心肌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降低血脂,改善心肌缺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还可给予其他药物治疗,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8]。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介入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限酒、减肥、适当运动等,可以帮助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风险。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9]。
 
  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心脏康复是PCI术后患者以接受为主的被动方式,以引导、监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系列干预措施[10]。康复护理能让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在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11]。首先,HPEM模式能够提供科学化、个体化的心脏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提供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12]。其次,HPEM模式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13]。此外,HPEM模式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行为养成。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14]。最后,HPEM模式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提高6 min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绞痛症状;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此结果与刘东云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可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海珍,朱小宇,严卫国.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3901-3904.
 
  [2]陈红梅,陈友琼,兰建军,等.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改善作用[J].疑难病杂志,2021,20(1):17-21.
 
  [3]程丽,张慧霞.递增式康复护理路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2):163-164.
 
  [4]王谦,李娟,何琼,等.基于HPEM的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应用[J].淮海医药,2023,41(4):419-423.
 
  [5]沈琳,孟晓萍,陈晓明,等.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6):1937-1941.
 
  [6]卜军.2002年ACC/AH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修订纲要:2、难治性的慢性心绞痛治疗及对明确或可疑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5):317-319.
 
  [7]史敬敬,秦培颖,阙莉莉,等.TTM下的个案管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GQOLI-74评分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1):92-94.
 
  [8]尹晓东.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4):39-40.
 
  [9]李亚飞,时贤君.延续性护理策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及主观感受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0):163-164.
 
  [10]张冰霞,陈燕,吴松鸽,等.基于HPEM的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1):38-39.
 
  [11]贺娜.递增式康复护理路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0,38(6):654-656.
 
  [12]冯莲,梁丹,张双双,等.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HPEM)的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99-4403.
 
  [13]薛嵛丹,屈莫.延续性护理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525-527.
 
  [14]张华,张双,刘淑华,等.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6):2534-2537.
 
  [15]陈静,颜博.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173-178.
 
  [16]刘东云,徐晨,常淑平.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3,40(6):494-49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8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