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准确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6 09:24: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均实施螺旋CT、MRI检查,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评估分析CT、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病灶类型检出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均确诊为阳性,提示脊柱区均有骨转移;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29例,假阴性11例;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29例,假阴性11例;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骨转移病灶类型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脊柱骨转移的风险高,相较于CT检查,应用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敏感度和准确率更高,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信息。
 
  【关键词】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肺癌脊柱骨转移,准确性
 
  肺癌是恶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因有吸烟、饮酒、情志不畅、致癌因子、抑癌因子等。近20年来,我国肺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攀升。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在病情持续进展下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痰中带血等,不仅原位扩散生长,同时经血行转移至骨骼系统、肾脏、肝脏、脑等部位,造成多器官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既往研究发现,肺癌发生骨转移几率高,多累及脊椎,脊椎骨转移容易造成神经和脊髓损伤,引起剧烈疼痛甚至截肢。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发生为肺癌手术切除造成一定难度,多数患者是因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后就诊,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积极意义[2]。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故误诊和漏诊风险高[3]。因此,采取何种手段快速、准确诊断及鉴别肺癌脊柱骨转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是临床研究的一大难题。CT、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CT检查水平主要依赖于检测技术、病灶与周围组织差异、静脉应用造影剂的时相。MRI对血管依赖性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果较好。肺癌脊柱骨转移是肺癌中晚期的常见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有利于疾病检出[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展开研究,探究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分析及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9.15±10.43)岁;病理类型:腺癌8例、鳞癌21例、腺鳞癌7例、小细胞肺腺癌4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0.86)年;临床分期(TNM):Ⅰ~Ⅱ期13例、Ⅲ~Ⅳ期27例。本研究开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均首次临床诊断确诊,均与《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5]中肺癌诊断标准相符;(2)参考《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6],符合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要求;(3)入组前均未实施放化疗;(4)精神状态及认知均正常,可顺畅沟通;(5)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认同。排除标准:(1)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机制异常;(2)伴有其他系统恶性病变;(3)重要器官功能不全;(4)妊娠、哺乳等特殊阶段的女性群体;(5)存在智能障碍,神经及精神疾病;(6)既往支气管、胸部、肺部手术史;(7)造影剂过敏史;(8)严重癌因性疲乏;(9)严重骨质疏松。
 
  1.2方法
 
  CT检查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philips Ingenuity的64排螺旋CT。检查开始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保证扫描图像质量,检查时患者呈仰卧体位,双手抱头。扫描范围自肺尖连续扫描全肺底。扫描参数值调控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400 mAs,层厚为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 mm×512 mm。以1.25 mm层厚进行薄层重建。实施增强扫描,肘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2,规格为20 mL∶6 g),剂量350 mg/mL,流速3.5~4.0 mL/s。
 
  MRI检查应用Marconi 0.23T,扫描范围颈椎至骶椎。平扫参数为T1 W1:层厚4 mm、层距4 mm,TR 600 ms,TE 9.5 ms;T2 W1矢状位:层厚4 mm、层距4 mm,TR 3 100 ms,TE 120 ms;STIR层厚4 mm、层距4 mm,TR 1 360 ms,TE 85 ms,TI 190 ms。增强扫描时,患者肘静脉高压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72,规格为5 mL:7.04 g),剂量控制0.2 mmol/L,速率控制2.0~2.5 mL/s。TI LAVA增强扫描:TR 6.9 ms,TE 1.4 ms。以上序列层间距1.0 mm,层厚为0.3 mm,并实施图像自动拼接技术完成全脊柱重建。
 
  1.3观察指标
 
  以上图像由医院3名影像科医师阅片(具备5年以上从业经验,高年资),采取双盲法,分析图像特征,做出最终诊断,如果出现意见分歧,将共同讨论协商后得出统一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金标准,分析CT检查与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对骨转移病灶的类型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
 
  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均确诊为阳性,提示,脊柱区均有骨转移,其中发生单一椎体骨转移15例,占比37.50%;多发骨转移25例,占比62.50%。脊柱转移分布情况:胸椎21例,占比52.50%;腰椎11例,占比27.50%;骶椎5例,占比12.50%;颈椎2例,占比5.00%;尾椎1例,占比2.50%;多发生于胸腰椎部位。
 
  2.2 CT检查与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CT检查结果:阳性29例,假阴性11例;MRI检查结果:阳性37例,假阴性3例;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3骨转移病灶类型检出情况比较
 
  MRI对骨转移病灶类型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4影像学征象分析比较
 
  溶骨性骨质破坏:CT检查提示骨质改变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在疾病进展下骨质改变仅发生于骨髓腔内,或者以软组织肿块形式向周围凸起,骨皮质被破坏。肿块以病变骨为中心向四周不均匀突起,或者为偏侧性突出,边缘清晰或模糊,肿块内部可发现残留骨质,呈点状、条索状或斑片状,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实施MRI检查T1 W1为均匀和不均匀低信号,T2 W1为高信号,无规则形态,增强扫描病灶为不均匀强化。蜂窝状溶骨性转移:CT检查显示骨质变表现为轻度膨胀改变,大小不等的蜂窝囊腔,无规则的形态,囊内分隔薄厚不一,且分隔多不完整,边缘清晰或模糊。实施MRI检查T1 W1为不均匀低信号,T2 W1为高低信号混合,且出现混杂影。小片状成骨性转移:CT检查显示病变骨呈斑片状、斑点状、小片状的密度增高改变,边缘不清晰,主要是因肺腺癌转移所形成。MRI检查T1 W1、T2 W1均为低信号。混合性骨转移:患者溶骨性骨质破坏和小片状成骨性改变均存在。CT、MRI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3讨论
 
  肺癌多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与原发病灶、大小、耐受度、激素及酶生物活性物质有一定关联。常见症状有恶病质、发热、消瘦等全身性症状,胸痛、咳嗽、气促等局部症状,病灶外侵或肺内转移会引起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肺癌病理类型有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涉及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类癌等。目前临床对于肺癌具体病机和病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环境污染:长期处于油烟、甲醛、煤烟、粉尘、油漆等物质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下,发生肺癌的风险大大提高,原因可能是以上有害物质长期接触,会增加呼吸系统自净能力的饱和度,呼吸系统吸入的颗粒物无法及时清除,肺内侵入大量的颗粒,容易引发结节,干扰呼吸循环系统,肺癌罹患风险提高[5]。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用甜食、咸食、熏烤类、煎炸类等,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肺癌发生风险,而鱼、酸食、豆制品是肺癌的保护性因素。日常饮食不规范,会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导致肺部肥胖;经常食用偏干的食物,对食管造成刺激,引起黏膜损伤,增加癌变风险。吸烟,与不吸烟群体相比,吸烟者肺癌发生率相对高。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心理压抑、生活压力大的状态下,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下降,癌细胞清理和监控能力变差,肺癌发生风险增加。其他因素:部分肺部疾病、遗传易感性、存在家族病史者,为肺癌的高发群体。
 
  通常肺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当症状外显并实施系统检查时,多数疾病进展至中晚期阶段,病灶已发生转移,大大提高临床治疗难度,此为造成肺癌高病死的主要原因。脊柱骨转移是肺癌常见的一种肺外转移,骨转移发生率通常超过1/3。脊柱骨转移的发生将缩短患者生存时间,且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影响患者预后[7]。骨骼是恶性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尤其是肺癌、乳腺癌等,具有较高的骨转移几率,其中肺癌转移率最为普遍。骨转移多发生于红骨髓丰富的部位,且硬膜及椎旁的Baton锥静脉丛由无瓣膜的“湖”状静脉网构成,血流较缓,还可能出现逆流情况,癌细胞经该静脉丛进入椎体,故脊柱骨转移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在诊断肺癌原发病的同时,还需重视肺癌的肺外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早期诊断发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有效控制并发症,以实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实施穿刺活检可以进行诊断,但通常患者无明显症状,不符合病理穿刺活检的指征,且该方法属于创伤性操作,无疑加重患者痛苦,因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无法广泛应用于肺癌脊柱骨转移早期诊断中[8]。肺癌脊柱骨转移早期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技术。
 
  临床诊断骨转移常用影像学方法有X线、全身骨扫描、CT检查、MRI等,X线是一种常用、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高穿透性,成本较低,但其分辨率有限,对于微小的病灶或早期的骨转移不易检出,在X线出现骨转移时已处于晚期,误诊和漏诊情况多,且X线无法提供有关病灶的详细信息,如其大小、形态、位置等,故应用有限。全身骨扫描为骨转移诊断的首选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一次性评估整个骨骼系统,对于评估肺癌是否存在多发骨转移具有优势,有助于医生治疗规划。但其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检查骨组织形态和代谢异常,且全身骨扫描涉及放射性物质,部分良性病变也会摄取呈多发浓聚灶,误诊为骨折,且因辐射剂量问题多次扫描时需要谨慎考虑,不能用于长期病变发展情况的监控[9]。本次研究结果: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结果,MRI对骨转移病灶类型检出率较CT检查高。CT扫描能够显示解剖信息,反映骨质的结构和变化,评估骨骼的完整性和骨质破坏。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微小病变和软组织肿块,且能对骨骼结构和骨骼改变成像,有利于判定骨转移部位、形态和结构,并进行骨组织密度的测量,掌握其他组织成分[10]。CT能反映肿瘤细胞对周围器官的侵犯,显示纵膈肿大的淋巴结部位、数目和周围结构关系的骨结构,通过骨组织溶骨性改变判定有无骨转移[11]。但CT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变骨组织溶骨性改变,容易与骨质疏松等疾病混淆出现假阳性。MRI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获得多种图像信息,全面显示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清晰显示骨转移病灶、神经根受压、脊柱骨髓病变情况,并反映椎体和椎弓累及硬膜外病变情况,且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判定肿瘤生长、浸润,为评估脊柱骨转移提供详细信息[12-14]。MRI的高软组织分辨率使其能够显示更多的细节,可以提供T1、T2加权,增强等多种成像信息,有助于医生对病变的特性进行全面分析[15]。虽然CT和MRI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影像学评估中各自具有优势,但由于MRI的多平面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特征,可以提供更全面、更详细的诊断信息,因此,在评估脊柱骨转移的情况时MRI检查可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16-17]。
 
  综上所述,在肺癌脊柱骨转移诊断中,CT和MRI检查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MRI可以更为准确、细致的检查和诊断早期性病灶,对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在临床实际诊断中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但相对而言价格贵,具体选择还需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决定。
 
  参考文献
 
  [1]夏宾,朱景瑞,谭华伟,等.多层螺旋CT征象与灌注参数对周围型小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9):1549-1553.
 
  [2]王玉丽,刘宸溪,付文利,等.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肢体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8):43-47.
 
  [3]杨连军,王小刚,杨茂生,等.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7):58-60.
 
  [4]黄亚,刁星飞.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4):186-188.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
 
  [6]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中国肺癌杂志,2019,(4):187-207.
 
  [7]王家富,林琳,林耀云,等.螺旋CT和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21,27(2):283-287.
 
  [8]孙伟,王国强,王叙馥,等.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2):327-331.
 
  [9]刘鑫婕.X线、CT、MRI及ECT评价支气管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3):145-147.
 
  [10]杨卷红,任慧鹏.SPECT/CT与MRI及CT检查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2):2292-2294,2299.
 
  [11]喻晖,齐佳,夏添.WB-DWI与ECT骨显像在肺腺癌全身骨显像骨转移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7):39-41,77.
 
  [12]池艳丽,肖占森,周兴久.SPECT骨显像联合CT和MR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4):428-431.
 
  [13]付亮,王宏亮,赵钰.周围型肺癌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4):43-45.
 
  [14]陈永晔,张恩龙,张家慧,等.基于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肺癌脊柱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0,39(1):111-116.
 
  [15]张玉娜,翟士军,罗阳子.E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4):622-623.
 
  [16]HU X,HUANG W,SUN Z,et al.Predictive factors,preventive implications,and personalized surgical strategies for bone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population-based approach with a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based study[J].EPMAJ,2022,13(1):57-75.
 
  [17]杨梅,祝子范,贺瑞洁,等.99mTC-MDP骨扫描联合PET-CT检测肺癌骨转移价值的临床分析[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4):287-29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8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