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用于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观察组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益生菌用于儿童AD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儿童特应性皮炎,益生菌,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细胞因子
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为高发人群,本病复发率较高,皮肤瘙痒及复发性湿疹样皮损是本病的典型特征。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受损、生活环境以及机体微生态环境等[1-2]。目前临床治疗以局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抗生素等治疗为主,但长期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停药后极易复发。有研究指出,若人体肠道菌群异常,将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进而导致一些分子量比较大的抗原侵入血液中,引起过敏反应[3]。本院主张通过增加外源性肠道微生态制剂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益生菌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胃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进而改善肠道黏膜炎症反应。本研究探究益生菌用于儿童AD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10岁,平均(4.53±1.08)岁;患病时间3个月~2年,平均(1.44±0.38)年;疾病分级:轻度14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11岁,平均(4.43±1.12)岁;患病时间4个月~3年,平均(1.51±0.41)年;疾病分级: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取得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0071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AD诊断标准[4];近3周内患儿未出现腹泻等肠道疾病;近3周内无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治疗史;近3周无抗生素治疗史;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类型皮肤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存在心脏疾病者;存在免疫缺陷疾病者;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证者;资料缺失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处理。全身皮肤保湿,然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具体:①轻度患儿: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国药准字S20040001;规格:21 000 IU(5 g)/支],1次/d,涂抹于皮炎处,予西替利嗪滴剂(国药准字HC20150029;规格:20 mL/瓶)口服,0.5~1.0 mL/次,1次/d。②中重度患儿:在轻度患儿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国药准字H20083557;规格:10 g∶10 mg(0.1%)/支]涂抹于患处,1次/d。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国药准字S10970105;规格:1 g×9包/盒),1~5岁患儿:1包/次,6岁以上患儿:2包/次,3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系统(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分进行评估,①SCORAD评分标准:包括皮损面积(1~100分),红斑、丘疹、渗出/结痂、表皮剥脱、苔藓化、皮肤干燥根据体征的严重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瘙痒、睡眠影响程度均0~10分。SCORAD评分=(睡眠影响程度及瘙痒评分+皮肤病变范围评分)/5+7×皮损病变严重程度/2。
SCORAD评分0~24分为轻度,25~50分为中度,51~103分为重度。改善指数=(治疗前SCORAD评分-治疗后SCORAD评分)/治疗后SCORAD评分×100%[4]。临床疗效标准:SCORAD评分改善指数≥90%即为痊愈;SCORAD评分改善指数60%~<90%,即为显效;SCORAD评分改善指数20%~<60%,即为有效;SCORAD评分改善指数<20%,即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外周静脉血液标本3 mL,经3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后,取上层清液,测定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簇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receptors,CD4+)、T淋巴细胞分化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receptors,CD8+)水平,计算CD4+/CD8+值。
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免疫指标、炎症因子)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IgE、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IL-2、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3讨论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也是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关键,若这种平衡被破坏,将影响机体生理健康。“肠-皮肤轴”理论认为,当肠道菌群异常时可能导致皮肤完整性被破坏[5-6]。另外,除皮肤外,肠道黏膜也能够接受外来的抗原,其在早期肠道免疫耐受的建立过程中,能够提供免疫细胞[7]。而当肠道上皮细胞受损时则导致屏障受损,进而导致肠道各类免疫原性物质向皮肤渗透,进而引起皮肤发生免疫应答,诱发特应性皮炎[8]。故本院特对AD患儿予以外源性肠道微生态制剂以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目前有关儿童AD发病机制研究认为,患儿T细胞的过度活化及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2,Th2)调节作用失衡,导致Th2的激活,并诱导Th2产生各类细胞因子,其中IL-6是表达最多的细胞因子,可加速IgE的合成,而IgE作为一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其高表达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且IgE能够与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促使细胞分泌并释放白三烯、组胺等炎症因子[9]。本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IgE、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2及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比对照组(80.95%)高,钟小梅等[10]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益生菌治疗的观察组AD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89%,该结果与本研究基本吻合。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益生菌用于儿童AD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发挥对机体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益生菌能够刺激胃肠道产生IgE,避免病原菌黏附,同时益生菌还能与肠上皮细胞连接以降低胃肠道黏膜的渗透性,进而阻止病菌的入侵;益生菌还可与DC细胞作用,进一步诱导产生肠系膜淋巴结中具T细胞的调节作用的细胞,并促使其向炎症位置移动,进而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进而抑制Th2和Th17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11-12]。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黏膜屏障,减轻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应答。肠道益生菌还能提高多种酶及蛋白的活性,从而发挥营养作用以维持肠道健康,这也是保证预后的关键。
综上所述,儿童AD患儿予以益生菌治疗能够在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的同时,减轻机体炎症,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媛媛,邹玲,向叶.度普利尤单抗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控制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3,21(5):80-82.
[2]杨明,刘晓雁,殷妍,等.益生菌对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辅助治疗[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2(12):1441-1445.
[3]阮怡佳,侯明君,梁云生.特应性皮炎与微生态治疗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3,30(5):448-452.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
[5]屈晖,贺金娥,李佳,等.益生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7):80-83.
[6]曾跃平,张莉珊.口服益生菌可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2,16 (2):201-202.
[7]殷道根,何珍,段学燕,等.孕期及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预防儿童特异性皮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82-87.
[8]杨翌萱,姚志荣.肠道益生菌在儿童特异性皮炎中的应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3):244-246.
[9]彭森,李禹涛,魏怡,等.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J].智慧健康,2021,7(33):171-173.
[10]钟小梅,袁和秀,吴澄.益生菌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应用及其对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江西医药,2021,56(5):614-616.
[11]李响,王斐,徐树杰,等.益生菌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283-291.
[12]王莹.益生菌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9):676-67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