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胸腔镜肺楔形术后自制免缝胸管引流对切口疼痛影响的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13:5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在腔镜肺楔形手术中应用自制免缝胸管代替传统胸管引流对切口疼痛的影响及优势。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的6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自制免缝胸管行胸腔引流,对照组使用传统胸管进行引流。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d、2d、3d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免缝胸管相较于传统胸管,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引流管,胸腔镜手术,肺楔形切除术,闭式引流,疼痛
 
  0引言
 
  临床研究显示,开胸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普遍经受着手术肋间及引流口所引起的疼痛困扰,这种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尽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其引流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方法术后手术部位疼痛剧烈的问题依旧显著,且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1]。此外,胸腔引流管的大小、材质以及固定方式等因素与切口疼痛程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3]。本研究利用20Fr三腔气囊导尿管改制为免缝合固定的自制胸管替代传统的胸腔引流管,应用在胸腔镜肺楔形手术术后的胸腔引流,为评价改良效果,开展了与传统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40~71岁;疾病类型为肺大泡15例,肺结节8例,肺活检术5例,早期非小细胞癌3例,周围型肺良性肿瘤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0~70岁;肺大泡13例;疾病类型为肺结节7例,肺活检术4例,早期非小细胞癌4例,周围型肺良性肿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肺大泡;②肺结节病变;③周围型肺良性肿瘤;④已确诊早期非小细胞癌(T1NOM0);⑤开胸肺活检术。
 
  排除标准:①除外早期非小细胞癌(T1NOM0);②肺良性肿瘤≥4cm;③创伤性血气胸;④心肺功能不全及合并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自制免缝胸管资料:使用大连库利艾特医疗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0Fr三腔直形圆头硅胶导尿管改制为胸腔引流管,自制硅胶卡盘及塑料扣将胸管固定于胸壁外侧,通过导管接头、连接管与水封瓶连接。导尿管气囊将胸管固定于内侧胸壁。
 
  1.2方法
 
  1.2.1胸管置管方法
 
  两组患者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结束后,对照组从观察孔置入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0Fr胸腔引流管,引流口处留有预置线,拔管时预置线打结封闭管口。
 
  观察组亦从自观察孔置入20Fr自制免缝胸管,向内固定气囊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往外牵拉使之贴近内侧胸壁,使用硅胶卡盘及塑料夹固定胸管的外侧端,在两者间引流口处放置消毒方纱,连接管连接水封瓶。
 
  1.2.2拔管指征
 
  胸管拔管指征:①胸片或胸部CT复查示:肺复张,无胸腔积液或少量积液;②无气体溢出,水柱无明显波动;③日引流量<100mL。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对照组、观察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②两组术后1d、2d、3d疼痛评分比较;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管脱落;④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参考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
 
  1.4疼痛评估标准
 
  由责任护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1d、2d、3d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评分标准:依据疼痛程度设为0~10分,无痛为0分;1~3分轻微疼痛可忍受;疼痛影响睡眠,但患者尚可忍受4~6分;疼痛剧烈,影响食欲和睡眠7~10分。
 
  1.5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以发放问卷调查形式进行SF-36生活质量评估,选择包括肌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躯体功能(PF)4个维度进行评价,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由经培训的责任护士执行,问卷回收率为100%。
 
  1.6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涉及各项数据的统计皆在SPSS 19.0软件辅助下完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1d、2d、3d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之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肺楔形切除是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常规术式,是加速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留置的胸管引流,由于存在管径较粗、需缝线固定和密封性能差等缺陷,导致术后疼痛感强、引流管口渗液多、愈合慢和易于发生皮下气肿等风险,为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风险[4],本研究利用20Fr三腔气囊导尿管改制为免缝合固定的自制胸管替代传统的胸腔引流管,由于免缝合固定,使切口疼痛获得较大的改善,同时内固定气囊解决了,切口密封性能差和固定不牢靠的问题[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分析:①观察组的免缝胸管,不使用丝线固定,没有缝线的牵拉与切割作用,故痛感减轻[6];②自制免缝胸管是水囊内固定,弹性水囊的缓冲作用减少了对肺组织与胸膜的摩擦作用,减轻对胸膜的刺激,提高了舒适度[7];③外固定硅胶卡盘,不需使用胶布粘贴,避免胶布过敏,减轻切口不适。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观察组切口疼痛较对照组获得较大的改善。
 
  胸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①胸腔内的气体通过壁层胸膜扩散到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是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之一,自制免缝胸管的内固定气囊与壁层胸膜的紧密贴合,可有效防止术后皮下气肿的发生[8]。②免缝胸管使用硅胶卡盘外固定,不需丝线缝合,创伤小,减少皮肤因线头反应引起感染的发生。③术后患者在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不小心牵拉胸管,容易导致胸管脱落[9]。④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后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排痰是减少肺不张与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全麻手术后患者因为疼痛,不敢深呼吸和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训练,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肺复张,以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10]。自制硅胶胸管内固定气囊与壁层胸膜贴合度好,弹性水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了与肺组织及胸膜的摩擦作用,有利于肺复张和呼吸运动训练,防止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研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5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自制胸管引流,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四维度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可刺激患者负面情绪爆发,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严重者可致使免疫功能紊乱或下降,诱发感染。术后疼痛是影响胸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免缝自制胸管的应用,使术后切口疼痛获得较大的缓解,因此,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自制免缝胸管作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中疼痛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手段,在疼痛控制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相较于传统胸管,自制免缝胸管在降低术后疼痛感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富超,黄国刚,赵齐林,等.胸腔镜肺部手术后应用19F胸管引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1):88-91,96.
 
  [2]陈磊,陈勇兵,吴雪杰,等.双根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8):577-582.
 
  [3]吕健,鲍沈平,李鹏飞.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影响因素及胸腔镜手术切除情况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139-142.
 
  [4]刘丹,徐宁,朱峰,等.改良置管方式对单孔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口愈合及引流效果的比较[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172-178.
 
  [5]刘常领,康世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管应用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2):203-206,217.
 
  [6]徐建康,叶生爱,程亮,等.单根微管引流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21):71-73.
 
  [7]陈磊,陈勇兵,吴雪杰,等.双根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8):577-582.
 
  [8]赵昭,罗涛,李亚丽,等.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氧合状态影响的多中心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21,42(9):1039-1043.
 
  [9]夏海峰,潘良彬,陈少慕,等.不同直径胸腔引流管是否加负压引流球对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38(2):84-87.
 
  [10]张华,朱建权,莫慧兰,等.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法在胸腔镜下肺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4):335-33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4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