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8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通过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经金标准诊断,18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155例确诊为乳腺癌,32例为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显示,154例为乳腺癌,33例为良性乳腺疾病。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921,灵敏度96.77%,特异度87.50%。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为0.832。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保证安全、无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乳腺癌早期,诊断效能,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肿块、乳房变形、乳头溢液等症状[1]。晚期乳腺癌可能导致转移,加重治疗难度,影响预后,所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乳腺癌尤为重要[2]。病理学和影像检查在医学诊断是常用检查方式,病理学通过深入分析组织微观结构,提供详细组织学信息,尤其在分级、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具有侵入性、时间延迟和无法观察动态变化的不足[3]。而影像检查具备非侵入性、快速获取结果和观察动态变化的优势,但分辨率有限、特异性不足以及无法确定组织学类型的局限也存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在筛查和早期发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4]。本研究目的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8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中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本院收治的18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3岁,平均(57.24±3.57)岁;体质指数18~22 kg/m2,平均(19.11±0.52)kg/m2。本研究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JB-22618),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疑似乳腺病变患者;未接受其他治疗;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具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如心脏病、肾脏病等;智力障碍或无法提供足够病史信息的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空腹,且检测前24 h内避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通过患者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样本,血清分离后储存于-80℃的冰箱中,以确保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稳定性。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A153、CA125、CEA水平,所有实验室检测工作均在同一实验室中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乳腺组织样本,采集的组织样本使用10%的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处理,而后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并将其嵌入石蜡块中,形成组织块,以备后续切片。将石蜡块中的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5µm),并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上。通过组织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评估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包括核形状、核分裂指数、胞质异型性等,确定组织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以确诊是否为乳腺癌。
1.4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观察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中,CA153的临界值为32.4 U/mL、CA125的临界值为30.2 U/mL、CEA的临界值为5.0 ng/mL,任一检查结果超过临界值水平时判定为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诊断结果)以例数(n)和率(%)表示;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通过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病理学检测共检出阳性155例,阴性32例;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共检出阳性154例,阴性33例,见表1。
2.2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
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921(95%CI=0.873~0.956)(P<0.001),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87.50%,Youden指数为0.843,见图1。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32)。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乳腺癌通常指在乳腺组织内形成的肿块或异常细胞[5]。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6]。乳腺癌不仅威胁患者生命,还对其身体形象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在疾病早期,癌细胞尚未扩散,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早期诊断对于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至关重要[7]。病理检查能提供详细的组织学信息,确诊癌症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但由于其侵入性的特点,具有一定风险。而影像学检查属于非侵入性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和形态的信息[8],但对于早期病变的灵敏度有限,不能保证检查的连续性。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作为一种简便的筛查方法,有助于辅助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方式,有助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9]。
CA153、CA125和CEA是在乳腺癌患者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A153是一种乳腺癌特异性抗原,其升高通常与乳腺癌的存在及其治疗效果相关[10]。CA125虽然主要与卵巢癌有关,但在一些乳腺癌患者中也可能升高,常被用于监测治疗效果。CEA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有关,其升高可提示肿瘤的存在和复发[11]。CA153、CA125和CEA在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中的水平较低,与良性病变涉及区域较小、炎症和组织修复较少有关[12]。而CA153、CA125和CEA水平升高与乳腺癌患者的病变大小肿瘤类型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肿瘤标志物信息,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恶性程度、监测治疗效果和及早发现复发[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921,灵敏度96.77%、特异度87.50%、Youden指数为0.843;王峰等[14]研究结果表示,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3.55%,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多指标的综合评估使得联合检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肿瘤状态,覆盖更广泛的生物学变异。其次,联合检测通过结合多个指标减少单一因素的影响,减少误诊的风险,提高检测的特异性[15]。同时,联合检测亦涵盖了对不同乳腺癌亚型的更全面敏感性,有助于发现更多早期病变,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保证安全、创伤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为未来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创新和进步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媛,白俊,曹菲,等.血清羧肽酶N1和半乳糖凝集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18):2177-2181.
[2]李海芬,付赵虎,戴林,等.CEUS多参数联合血清外泌体CD82、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检测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J].分析仪器,2022(5):86-91.
[3]席杰,冯杰,魏雪梅,等.联合检测APOB和CYFRA21-1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3):370-373.
[4]孟小琴,屠俊标,魏萍萍.乳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1,19(4):334-338.
[5]赵梦,牛欢,朱强,等.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6):594-598.
[6]李宁宁,唐毅,岑东芝,等.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8):941-945.
[7]张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18-20.
[8]吴强,谭蜀川,向伦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A15-3、CYFRA21-1、miR-20b-5p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9):1217-1220,1225.
[9]张盼,方静雯,徐文怡,等.血清人胎球蛋白A抗体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5):84-88.
[10]王绪麟,孟娟,李慧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A153、MUC1、GDF3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6):3169-3172,3128.
[11]何永鹏,郑晓东,徐灵莉,等.乳腺癌患者血清中20种氨基酸的检测及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1,42(11):1238-1245.
[12]陈小霞,林贤炎.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313-3314.
[13]陈丽芬,赵璐,陈佳琦,等.血清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2):215-218.
[14]王峰,刘杰,曲根宝,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5):753-804.
[15]邓君,郭中晓,洪华,等.人乳腺珠蛋白基因表达和趋化因子CXCL16及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74-7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