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滨州市优抚医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疏导的同时配合精神护理工作,可改善其心理、精神症状,促进康复效果、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康复疗效,精神状态
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近年来,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有所升高[1]。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随认知功能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社会功能逐渐减退,对整个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精神分裂症有迁延性的特点,入院后患者需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2]。但研究指出,抗精神药物只能短暂控制临床症状,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方面效果不显著[3]。患者长时间在院集中治疗,与社会脱离,容易出现自卑、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4]。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两者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滨州市优抚医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4.87±4.11)岁;病理类型:偏执型21例,未分化型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76±4.05)岁;病理类型:偏执型19例,未分化型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2)年龄>18岁;(3)病情稳定,且研究开展前经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脑部器质性病变,(2)精神发育迟滞,(3)存在暴力倾向或自杀倾向。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心理指导。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断鼓励患者、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医护人员的关心。(2)协助医师评估患者病情,遵循医嘱督促患者服药。(3)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如打牌、跳舞、唱歌等。持续干预3个月。
观察组实施联合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疏导。①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耐心倾听,不给予评价,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充分尊重患者,针对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给予鼓励和肯定,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②家属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请求家属配合护理,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严重程度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安慰,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热爱程度。(2)精神护理。①认知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不合常理的理念和认知,对患者的认知偏差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认识幻想等病态行为。②生活技能训练。培养患者定时起居的习惯,引导患者进行洗衣、打扫卫生等,训练过程不断给予患者肯定。③社交干预。周一至周日鼓励患者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如插花、绘画、打牌、手工、节目表演等,使患者体会到社交的快乐,通过情景模拟开展购物技能训练,每日安排1次有氧运动。每周开展1次认知竞赛,并给予物质奖励。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临界值分别为14分、1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6]。
(2)干预前后康复效果。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患者康复效果,量表共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6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低[7]。
(3)干预前后精神症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包含3个量表,分数越高,表明精神症状越重[8]。
(4)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共3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100分[9]。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疗效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存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10]。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然而,单一的治疗手段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为此,针对此类患者有必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帮助患者掌握症状发作的应对方法,降低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发生风险[11]。
心理疏导是一种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该模式注重同患者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倾听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帮助其认识、理解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12]。精神护理是一种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评估与干预工作,帮助其管理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功能水平与生活质量。精神护理的目标为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教育、行为疗法和支持性护理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精神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工作,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为,心理疏导下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可帮助患者重建自主思维,减少极端信念,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13]。此外,有效的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以更加放松的心态面对生活,加上患者的护理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全方位的关心与爱护,卸下心理负担[14]。相关研究[15]指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另有文献[16]指出,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依从度,重塑患者社会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PAN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康复疗效。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联合干预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鼓励与安慰,促进患者情感宣泄,通过与患者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内心情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精神护理干预更注重患者自我认知度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16]。对于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社会功能丧失是导致其精神压力大的重要因素,精神护理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日常生活干预、社会功能干预,促使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康复疗效[17]。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下对患者心理、认知、基本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进行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认知偏差,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提高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帮助患者强化正确思维。安排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可促进患者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自我修复[18],开展认知竞赛,有助于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全面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及精神症状,提高其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庆蕾.帕利哌酮联合心理疏导在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1):176-180.
[2]李琴,邹文娇.系统心理疏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136-138.
[3]KEEPERS G A,FOCHTMANN L J,ANZIAA J M,et al.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20,177(9):868-872.
[4]鲁金韵,容彩莲,程国强,等.心理疏导干预辅助药物治疗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4):88-91.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6]卢惠欣.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3):2346-2348.
[7]BIGHELLI I,RODOLICO A,GARCIAMIERES H,et al.Psycho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relapse prevention in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Lancet Psychiatry,2021,8(11):969-980.
[8]简凤清,宋明芬.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00-104.
[9]NUNO L,BARRIOS M,MOLLER M D,et al.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sychiatric-mental-health nurses on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core sets for schizophrenia[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19,28(4):867-878.
[10]王庆民.心理疏导结合药物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3):166-167.
[11]王海龙.分析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0):53-54.
[12]张莹.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1):165-167.
[13]赵明勇,骆建忠,吴景竹,等.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丙戊酸纳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9,48(24):4176-4178,4182.
[14]伍淑芳,邹荣海,伍亮凤,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6):191-193,196.
[15]AMBROSINI E,PERI E,NAVA C,et al.A multimodal training with visual biofeedback in subacute stroke survivo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20,56(1):24-33.
[16]高金花,万恒静,张雷,等.基于多视角的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45-47.
[17]于秀梅,王岩,金玉玉,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及心理护理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4):854-859.
[18]朱其惠.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9):85-8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