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2 14:4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行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胃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动素(MTL)]水平、炎性应激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GAS、PGⅠ、MTL和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IL-8、NE、CRP和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可提高胃肠激素指标水平,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炎性应激因子水平和疼痛程度评分,效果优于开腹胃修补术治疗。
 
  【关键词】腹腔镜胃修补术,开腹胃修补术,急性胃穿孔,胃肠激素,炎性应激因子,疼痛,并发症
 
  急性胃穿孔是腹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发生在胃窦前壁小弯侧,是溃疡病较严重的并发症[1-2]。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且趋于年轻化,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诊治,会导致休克、全身感染,可危及患者生  命 [3-4] 。少数微小穿孔患者可通过灌肠、禁食、应  用抑酸药物等方法治疗 [5] ,但大部分病情较重患者  仍需手术治疗,临床多采用开腹胃修补术,可有效  修补穿孔位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手术切口较  大、创伤较重,易留瘢痕,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6]。 腹腔镜胃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美观度高等优势 [7]。本文观察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CT、胃镜、X线检查确诊为急性胃穿孔;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手术指征;具有腹部疼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排除标准:有腹部手术史;麻醉不耐受;合并幽门梗阻;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凝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2±3.74)岁;穿孔位置:胃小弯21例,胃窦前壁18例,胃幽门管12例;体质量指数17.29~23.74 kg/m2,平均(20.41±1.54)kg/m2;穿孔直径3~16 mm,平均(9.63±3.14)mm。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7~54岁,平均(45.09±4.03)岁;穿孔位置:胃小弯22例,胃窦前壁20例,胃幽门管9例;体质量指数17.38~24.57 kg/m2,平均(20.90±1.66)kg/m2;穿孔直径4~17 mm,平均(10.50±3.21)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术前均留置胃管和导尿管,由同一组医师和麻醉师进行操作。对照组行开腹胃修补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腹部正中作一10 cm切口,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脓液较多时,可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于直视下明确穿孔位置,采用4.0丝线距穿孔处5~8 mm全层间断缝合。生理盐水常规冲洗腹腔,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观察组行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消毒铺巾,于脐部上缘作1 cm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1 cm Trocar和腹腔镜。于患者左、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下方穿刺,分别置入0.5 cm Trocar。体质量较大者在脐水平线与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交界处穿刺。经腹腔镜观察腹腔溃疡大小、溃疡位置,并吸尽脓液,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脓液较多时,可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寻找穿孔位置,予以7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穿孔较小时可采用“8”字缝合,之后采用大网膜进行覆盖。生理盐水常规冲洗腹腔,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撤出手术器械和腹腔镜,释放人工气腹,切口加压包扎。
 
  术后均进行禁食、肠胃减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3 d,取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离心机3500 r/min,离心半径13 c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动素(MTL)水平。(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应激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3 d,取患者晨起静脉血3 mL,离心机3000 r/min,离心半径12 cm,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水平。(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前及术后1、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5)比较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术前,两组GAS、PGⅠ、MTL、P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GAS、PGⅠ、MTL、PG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应激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IL-8、NE、CRP、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IL-8、NE、CRP、PGE2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2.5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急性胃穿孔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常由于胃溃疡加重,基底组织坏死,穿透浆膜层,导致胃穿孔[8]。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有腹腔镜胃修补术和开腹胃修补术,各有优劣。GAS是由胃窦部的G细胞分泌,可滋养胃体细胞,刺激胃酸分泌;MTL为常见胃肠激素指标,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有效反映胃肠功能状态。PGⅠ、PGⅡ是消化性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3 d,观察组GAS、PGⅠ、MTL、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腹腔镜胃修补术为微创术式,切口较小,且腹腔镜可扩大手术视野,探查范围较广,能快速确定病灶位置及大小,因此手术时间较短[11];同时于腹腔镜引导下进行缝合,可减轻对胃肠的损伤,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而开腹胃修补术切口较大,在肉眼直视下行修补术,易损伤周围组织,出血量较多,且手术时间较长,胃肠功能恢复较慢,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和IL-8、NE、CRP、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腹腔镜胃修补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修补,不会将腹腔内脏器暴露体外,且术中仅与手术器械接触,可减轻对机体的刺激性伤害,故术后疼痛较轻。本研究结果又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可提高胃肠激素指标水平,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炎性应激因子水平和疼痛程度评分,效果优于开腹胃修补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汤建康.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8):576-578.
 
  [2]李晓奇,范根学,周天志.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对真菌感染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3):434-435.
 
  [3]柴大林,李光云,闫金亮.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6):753-756.
 
  [4]朱小林,王新民,李景明.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2):200-202.
 
  [5]Fransvea P,Costa G,Lepre L,et al.Laparoscopic repair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 in the elderly:an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FRAILESEL italian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20,31(1):2-7.
 
  [6]杨彦,谭昌静,杨效东,等.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3):222-224.
 
  [7]杨松煊,卫书山,林万.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4):585-587.
 
  [8]赵旭.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751-1752.
 
  [9]左敏现,马建.腹腔镜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者胃蛋白酶、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0):23-24.
 
  [10]米亚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280-281.
 
  [11]唐健荣.腹腔镜胃穿孔修补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4):186-188.
 
  [12]阴秦,胡茂胜.腹腔镜下穿孔修复术在老年胃溃疡并穿孔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1):1267-126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8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