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调肺散结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清流县总医院收治的103例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研究组给予自拟调肺散结汤治疗。对比两组结节直径、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免疫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治疗前,两组结节直径、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免疫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结节直径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中医症候主症、次症积分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FVC、FEV1、FEV1/FVC%、CD4+/CD8+、IgG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肺散结汤治疗肺小结节利于缩小结节,缓解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失衡,改善肺功能。
【关键词】肺小结节,自拟调肺散结汤,结节直径,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炎症指标,免疫指标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肺结节诊断率逐渐升高,肺小结节直径<10 mm,发病率较高,具有病症反应无特异性特点,恶变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对于肺小结节主要以CT随访、手术治疗为主,然而有研究表明,中药可减少手术治疗风险,促进结节消退,防止其恶变可能[2]。中医认为肺小结节属于“积聚”“癥瘕”“肺积”等范畴,与饮食不节、禀赋不足、情志不调有关,病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痰凝、风寒、肺毒肺热为标,多由燥热之邪灼肺、痨虫袭肺、久咳伤阴、热病损伤阴津所致,需养阴、祛痰、清热、宣肺、散结[3]。自拟调肺散结汤具有润肺养阴、清肺散寒、祛痰散结之效,因此,本研究以此为治疗方法,探讨自拟调肺散结汤治疗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清流县总医院收治的103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2018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独立性结节直径<10 mm;(2)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肺阴虚证诊断标准,主症包括干咳、痰少难咳/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次症包括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排除标准:(1)其他肺部疾病、多发性结节、急性呼吸道症状;(2)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3)对本研究中的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4)使用其他类型药物治疗;(5)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中男34例,女17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1.36±3.74)岁;体重指数18~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76±2.41)kg/m2;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5±1.24)年。研究组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41±3.65)岁;体重指数18~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41±2.36)kg/m2;病程2~9年,平均病程(4.28±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省清流县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组给予自拟调肺散结汤,组成:浙贝母、合欢皮、炒薏苡仁、盐泽泻、茯苓、麦芽、白术各30 g,金银花20 g,墨旱莲、龙胆、半枝莲、车前草、火麻仁、酒肉苁蓉、桂枝、神曲、煅龙骨、煅牡蛎各15 g,灵芝、天冬、麦冬各12 g,甘草10 g,高良姜5 g,花椒3 g;上述汤剂1剂/d,分2次早晚温服,连续用药3个月。
1.2.2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用生理盐水加入天然色素,调制性状、气味与研究组汤剂相似的安慰剂,早晚各1次,共服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结节直径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测量结节直径。
1.3.2中医症候积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肺阴虚证主症、次症进行分级量化评分,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主症0~18分、次症0~12分,分值越低症候改善越显著[5]。
1.3.3肺功能治疗前后采用品源LUD-V3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
1.3.4免疫炎症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用迈瑞BS-350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计算CD4+/CD8+值,三体ST-MB96A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结节直径比较
治疗前,两组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结节直径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主症、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CD4+/CD8+、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CD4+/CD8+、IgG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肺小结节作为占位性疾病,常因感染、异常病变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结节,虽然肺小结节占位小,对机体生理影响较轻,但未及时采取措,可能会造成免疫系统、肺功能受累,还有恶性发生可能[6]。中医认为肺小结节为“癥瘕”“肺积”,《诸病源候论·癥痕候》有言:“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也……”,《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咳喘,发肺壅”,常与肝、脾、肾相关,肝郁则气滞,气滞津停,凝聚成痰,发为本病;脾伤气结、虚则酿生痰湿,痰阻血行不畅,壅结成病;肾气不足、肾虚则抗邪能力减弱,邪毒侵肺,久留结聚成病[7]。中医认为,宣肺调气、祛痰散结、清热解毒是治疗肺积的重点。
本研究对肺小结节患者施以自拟调肺散结汤,结果显示,研究组结节直径小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IL-6低于对照组,FVC、FEV1、FEV1/FVC%、CD4+/CD8+、IgG高于对照组,提示调肺散结汤利于缩小结节直径,缓解症候体征,减轻炎症,提高免疫,改善肺功能。分析原因,调肺散结汤中浙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经,《本草纲目拾遗》:浙贝母“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之效,含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浙贝母酮等,有镇咳平喘、祛痰镇静、抗炎抑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8-9]。合欢皮性平,归心、肝、肺经,能活血散瘀、散结痈肿、安神定志,含木脂素、萜类,具有镇静、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10]。炒薏苡仁性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含甘油三油酸酯、甾醇类、薏苡素、薏苡多糖,对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可解热镇静、调节免疫[11]。盐泽泻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抗炎之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还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肠胃、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抗真菌作用。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名医别录》白术“消痰水,逐屁间风水结肿……”,含有苍术酮、苍术醇、苍术醚、糖果、白术多糖、维生素A等成分,有保肝利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菌等药理作用。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寒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挥发油等,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增强免疫、抗肿瘤等药作用[12-13]。墨旱莲性味甘、酸、寒,归肾、肝经,滋补肝肾、清热凉血,含黄酮类、三萜类、香豆素类成分,有调节免疫、止血药理作用。龙胆性味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功效,主要含龙胆苦苷、三叶苷、龙胆碱、龙胆三糖等,有解热抗炎药理作用[14]。半枝莲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可清热解毒、化痰利尿。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肝、肾、膀胱经,可祛痰凉血解毒、清热利尿。火麻仁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本经》火麻仁“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含有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酸、大麻酰胺等,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药理作用。酒肉苁蓉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功效。桂枝性味温,归心、肺、膀胱经,有温通经脉、平冲降气之效,含挥发油、酚类、多糖、苷类,有解热镇痛、抗炎强心、抑制肿瘤药理作用。神曲性味甘、辛、温,归脾、胃经,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煅龙骨性味甘、涩、平,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主咳逆、逐邪气。煅牡蛎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本草备要》“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有镇静、增强免疫、抑菌抗氧化药理作用。灵芝性味甘、平,归心、肺、肝、肾经,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灵芝多糖可调节免疫、抗肿瘤[15]。天冬性味甘、苦、寒,归肺、肾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寒甾体皂苷类、多糖、氨基酸成分,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肿瘤药理作用。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平喘、增强免疫。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泻火解毒、缓和药性,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突变药理作用[15]。高良姜性味辛、热,归脾、胃经,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之效。花椒性味辛、温,归脾、肺、肾经,有散寒止痛、增加食欲等功效,花椒含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述药物共同应用宣肺、健脾胃、保肝、利尿,从肝、脾胃、肾、肺上加以调理,共奏宣肺调气、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效,还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增强免疫、祛痰平喘止咳的药理作用,因此能改善肺小结节直径、肺功能,缓解症候,减轻炎症,提高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自拟调肺散结汤利于缩小肺小结节直径,缓解症候体征,减轻炎症,提高免疫,有助于肺功能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峻,孟广松,陈明.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对肺小结节患者肺功能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12):2083-2087.
[2]于得海,金灵燕,张海勇,等.调肺散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药研究,2022,1(14):102-104.
[3]许海柱,祝佳佳,张栩,等.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6):524-52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6-221.
[6]李雪妮,刘艳霞,周扬,等.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估[J].中外医疗,2023,42(19):46-49.
[7]刘敏,朱佳.朱佳教授治疗肺结节中医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89-91.
[8]于得海,金灵燕,张海勇,等.调肺散结丸治疗痰瘀互结型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药研究,2022,1(14):102-104.
[9]杨彤,陈勇,王洁,等.任毅散结化痰,活血通络治疗肺结节[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1):75-77.
[10]王翰华,陈雁虹,姜雨辰.浙贝母-知母药对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474-2476.
[11]杨磊,李棣华.合欢皮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及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6):1061-1064.
[12]王彦芳,杨彬彬,陈倩,等.薏苡仁多糖通过调控JAK3/STAT5通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141-6417.
[13]谭丽媛,翟康欣,遆安航,等.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2):107-145.
[14]季梦垚,王胜.王胜教授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用药规律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5):6-9.
[15]李葆林,麻景梅,田宇柔,等.甘草中新发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8):2438-244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