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并探讨其对患者意识状态、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CRS-R、PV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CRS-R评分和PV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持续补充患者日常所需营养物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疗法,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脑外伤昏迷患者
0引言
脑外伤一般是由外界造成的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脑部永久性损伤,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昏迷的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脑外伤昏迷患者多采用防感染、神经营养、促醒等常规治疗,但临床疗效均不理想[2-3]。随着医学不断进展,临床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高压氧疗法是近年来出现在临床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该方式是在一个超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为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措施[4]。但脑外伤昏迷患者因无法进食往往会降低机体营养状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单纯使用高压氧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搭配高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来进行辅助[5]。为进一步探讨对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20~57岁,平均(36.47±4.78)岁;患者受伤原因包括车祸18例、殴打致伤9例、高处跌落11例、其他5例。参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37.17±4.26)岁;患者受伤原因包括车祸14例、殴打致伤8例、高处跌落14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颅脑创伤性昏迷诊断与治疗》[6]中对脑外伤昏迷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均<8分;④患者入院时间均未超过1h。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脑干病变、脑部萎缩等;②患者合并单个或多个肿瘤;③伴随胸腹等其他较为严重的损伤;④合并严重的颅内感染或死亡者。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防感染、神经营养、促醒等。
试验组给予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1)高压氧疗法:待脑外伤昏迷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排除患者可能出现颅内活动性出血后,开展高压氧治疗。采用本院新型高压氧氧舱(生产厂家:上海宝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ACY-PAN),治疗压力为0.15-0.20MP,空气加压面罩吸氧80min,每日1次,持续治疗10d。(2)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早期肠内营养开展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护理人员对患者放置好鼻胃管,并将注入速度及剂量合理把握,由低速、少量起后循序渐进,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将温度调至38℃左右。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各项机体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反流、误吸等立刻停止,并进行胃肠减压后再继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管道护理,将鼻胃管妥善固定好,保持通畅,避免出现弯折、堵塞及脱落等不良情况。同时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理人员需仔细检查患者口鼻黏膜情况,若有特殊情况,可进行雾化吸入。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意识状态
采用持续植物状态量表(PVS)[7]和昏迷恢复量表(CRS-R)[8]评估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其中CRS-R量表共6个项目,总分为23分,患者得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好;PVS量表共5个项目,总分为20分,患者得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好。
1.3.2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右上肢肘正中静脉血5ml,经高速离心机(生产厂家:河南北弘实业有限公司;型号:TG16G)以3000r/分钟转速在离心后10分钟取上清液,采用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指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前白蛋白指标、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转铁蛋白指标。
1.3.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分为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社会功能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系统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意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CRS-R、PV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CRS-R评分和PV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
干预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外伤高发于青壮年人群,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大多数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因此需尽快促醒,避免出现各种后遗症[9-10]。有现代医学认为,脑神经分为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突触又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重要部位,且突触进行信息处理与传递的能力是可从内部通过功能和结构的重组及调整来适应脑外伤后的变化,因此脑部具有可塑性[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CRS-R、PV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CRS-R评分(16.78±1.22)分和PVS评分(15.37±0.46)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44.11±1.12)g/L、前白蛋白(240.34±3.28)mg/L和转铁蛋白(2.78±0.21)g/L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为脑外伤患者在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可帮助脑功能代偿与重组,原因为脑外伤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能促进组织含氧量及血氧浓度的提高,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氧的弥散距离及弥散率,进而降低脑部颅内压,帮助脑部功能恢复,利于患者预后[13-14]。在治疗后期通过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含氧量,改善上调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及脑组织缺氧及细胞代谢,同时提高神经干细胞的活性及数量,促进不同阶段及程度的患者脑组织功能与结构恢复,减少各种后遗症的发生[15]。既往临床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但该方式仅限于胃肠道功能有限的患者,而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部分存在胃肠道功能衰退的情况,因此肠外营养支持并不适合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该方法可模拟正常的饮食摄入方式,可满足患者在昏迷期间对营养的需求,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其激素分泌及肠内菌群的调节[16],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更好地维持患者营养状态的进行,且早期肠内营养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胃肠道,有效保护患者的胃黏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7]。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持续补充患者日常所需营养物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需待进一步加强探究。
参考文献
[1]李树贵,王梦原.急诊救治措施对外源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3):214-217.
[2]胡逸君,张伦忠,周虹,等.麝香四黄汤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痰热血瘀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2,50(11):73-77.
[3]王洪岩,王玉果,李梅花,等.自体胃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胃瘫病人营养吸收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9,26(04):219-222+227.
[4]钟琳阳,江健,方龙君,等.丘脑深部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状态及前额叶皮质Orexins受体OX1 R表达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60(4):1-5.
[5]马梦良,陈星,何便鸿,等.高压氧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脑外伤最小意识状态患者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 (14):1988-1991.
[6]方龙君,熊婧,江健,等.深部脑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10-15.
[7]张国瑾,王传民,丁新生.中国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及评分量表[J].中国急救医学,1999(10):59-60.
[8]LuautéJ,Maucort-Boulch D,Tell L,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chronic minimally conscious and vegetative states[J].Neurology,2010,75(3):246-252.
[9]江健,熊婧,钟琳阳,等.丘脑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区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0):865-869.
[10]谭晓洁,陈利莉,刘雪.阶段性康复训练在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68-70.
[11]姚臻帅,周洪雨,张熙斌,等.丰富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谷氨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9):66-70.
[12]周玉霞.基于医护一体化的护理在ICU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95-1297.
[13]刘洋,马冬冬.危机管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管理探讨诊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5):583-588.
[14]赵林,徐亚谦.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对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2):1851-1854.
[15]李芳芳,王芳梅.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588-3590.
[16]胡华,李向成,李勤,等.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脑外伤患者分流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 (8):855-858.
[17]何刚,袁学森,王超,等.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4):462-46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