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7 14:2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对患者中医证候、炎症指标的改善作用。 方法    以 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 58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 + 艾灸治疗, 29 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9 例)。两组均治疗 2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 标、肠道菌群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 )、红细 胞沉降率(ESR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均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 群数量均增多,且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变形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 P<0.05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芪建中汤;  艾灸;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非  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断性腹泻、 重腹部疼痛等,若治疗不及时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目  前,临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采用口服美沙拉嗪肠  溶片联合艾灸的综合疗法,但该疗法难以从根源上彻底  解决问题,致病情反复发作,整体效果欠佳。中医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属“痢疾”范畴,病位在肠,病机为中焦  气机不利与脾胃升降失常,该疾病多由感受外邪、劳倦  过度等所致,内外邪气侵犯,从而引发壅滞中焦,肠道  脂膜腐败化为脓血,形成黏液脓血便一系列症状,因此, 治疗以散寒温脾、助阳化气、缓急止痛为主要原则 [1]。 黄芪建中汤属于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  芍、茯苓等,其功效为温肾暖脾、益气健脾、固肠止泻  等,恰好切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病机要点 [2]。故  而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  片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 58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 者分两组, 各 29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5~64 岁, 平均(36.91±6.25)岁;男性 15 例,女性 14 例;轻度 9 例,中  度 19 例,重度 1 例 [3]。观察组患者年龄 26~65 岁,平均  (37.02±6.36)岁;男性 16 例,女性 13 例;轻度 10 例,中  度 18 例,重度 1 例。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疗  指南》[4]  中溃疡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  疗共识意见(2017 年)》[5]  中“痢疾”的诊断标准,辨证为  脾肾阳虚证:腹痛隐隐,大便溏薄,便下赤白黏冻,白多  赤少,舌质淡红,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 ②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和直肠连续性炎症反应;③近期  未接受任何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消化道肿瘤;②对研  究中应用药物或艾灸中成分有过敏史;③心、肝等脏器功  能受损。泰兴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方案、 用药方式等,患者对研究中用药及其不良反应相关等相关  情况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  片(Losan Pharma GmbH,注册证号 H20171358,规格: 0.5 g/ 片),1 g/ 次,4 次 /d。同时进行艾灸:使用艾灸条取  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 30 min/ 次,以局部出现温热舒  适感为宜, 1 次 /d,连续治疗 2 周,艾灸期间注意保护局  部皮肤,避免出现烫伤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药方组成:黄芪、白芍各 30 g, 茯苓、红枣各 15 g,桂枝、防风、陈皮各 12 g,生姜 9 g, 甘草 6 g(由泰兴市中医院中药房统一提供) 。以上方剂  由泰兴市中医院制剂室统一煎煮,水煎取汁 300~400 mL, 1 剂 /d,分早晚 2 次空腹温服,连续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久泻不止、里急后重、腹痛、黏液脓血便等中医证候进行  评分,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 0、 2、4、6 分 [5]。②炎症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静  脉血 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  医疗电子股份有点公司,型号:BC-6800pius)检测白细胞  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采用全自动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型号: LBY-XC40B)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③肠道菌群情  况:分别于治疗前后, 收集所有患者新鲜大便 1.0 g 放入  含有 4.5 mL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以 10 倍连续稀释至 10-9, 取 10 μL 稀释液接种于乳酸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双  歧杆菌的 4 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抽  气换气法培养乳酸杆菌、双歧杆菌 48 h,变形杆菌、肠球  菌分别置于 37 ℃、35 ℃ 培养箱培养 24 h,使用目视比浊法  测定肠道各菌群数量。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  间恶心呕吐、乏力、头晕、腹泻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中医证候、炎症因子、肠道菌群情况  等指标) 首先采用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  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 患者炎症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均增多,观察 组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变形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 均减少,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比较 [ 对照组(17.24%)对比观察组(20.6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肠道免疫失衡引起持 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导致病程漫长,发作反复。现代 医学以抗感染性治疗、控制急性发作、消除病症表现为主 要治疗原则,多采用美沙拉嗪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不良 反应明显且较多,治疗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有一定的 局限性。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多缘于脾,脾虚日 久则内湿由生,引起气血不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 影响肠络阻滞不通,进而出现“腹泻”“腹痛”症状,因 此,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在于健脾化湿、调气和血。艾灸中 脘穴、神阙穴、气海穴等相关穴位,产生的热量通过穴位渗透入体,刺激经气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调整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修复肠 道受损黏膜,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及浸润,从而促进肠道 黏膜炎症反应的缓解 [6]。黄芪建中汤中黄芪可发挥补气升 阳, 固表止汗等功效;白芍有养血调经、敛阴止痛等功效; 茯苓可发挥利水渗湿、健脾养胃等功效,以上药物配伍, 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功效;陈皮健脾开胃,甘草补脾 益气,二者共奏温中理气、行气止痛之功效;桂枝味甘性 温,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挥温通经脉、平冲降气的功 效, 防风为解表药,  辛温发散, 具有祛风解表、止泻止血的 功效,以上二者合用具有调畅中焦气机的功效,能够温通 经脉、通阳行痹;生姜与大枣合用可发挥温中止呕,解表 散寒等功效。全方共行解痉镇痛、除湿健脾,标本兼治, 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 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 杆菌菌群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变形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 均少于对照组,提示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 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 节肠道菌群水平。

       WBC、NEU% 为血常规中两类常见指标,  其水平异常 升高表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进 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活动期时,  ESR 明显升高,  常见 于较重病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 茯苓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从 多层次、多途径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肠黏膜的损 伤程度,同时减少组织损伤处肉芽肿的形成 [9] ;白芍可通 过增强机体内免疫因子的水平,阻碍介导炎症因子的信号 通路, 从而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10] ;陈皮所含挥发油可促进 消化液的分泌,具有显著消炎抗菌作用;甘草含有甘草甜 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 对于炎症因子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调节促炎、抗炎因子平衡, 提高网状内皮系统活性,  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11]。本研究结 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各炎症指标均低于对 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提示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 性结肠炎,可以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患者炎症反 应,调节肠道菌群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伟伟 , 王嘉嘉 . 清肠止痢汤和艾灸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 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9,24(2): 198-204.
       [2]    张慧俭 , 刘世举 . 补脾益肾方联合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 用及机制研究 [J]. 中医学报 , 2023, 38(8): 1771-1777.
       [3]    熊真 .  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临床研 究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2016, 21(3): 423-425.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 , 2011, 9(10): 126-128.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 年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 , 2018, 26(2): 105-111, 120.
       [6]    赵文文 , 于边芳 , 王庆峰 , 等 .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 不良事件 Meta 分析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3, 25(10): 74-79.
       [7]    宁文瑾, 曾裕宏, 张裕荣 .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 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 2023, 20(5): 66-68.
       [8]    陆莎 ,  井晓峰 , 秦焕 ,  等 . 黄芪建中汤结合艾灸对脾虚湿蕴型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J].  中国中 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2021, 29(12): 879-885.
       [9]    张柂儇 ,  刘海龙 , 王瑞琼 , 等 . 黄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Q-marker 预测分析 [J]. 中国新药杂志 , 2023, 32(4): 410-419.
       [10]  徐甜 , 连雅君 , 李振汉 , 等 .  当归 - 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 网络药理学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0, 38(1): 173-176, 283.
       [11]  朱韵辰 , 林星 . 甘草多糖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应用 药学 , 2021, 38(21): 2763-27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2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